《北京日報》相關報道指出,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的北京航空發動機維護項目取得了重要進展。該項目由我國國航和英國航空發動機領域的領先企業羅羅公司(Rolls - Royce)攜手打造,預計于今年12月正式投入運營。
值得關注的是,過去羅羅公司態度高傲,曾宣稱“寧愿破產也不和我國合作”。但如今,情況發生了巨大轉變,它不僅計劃將生產線遷移至我國,還在大力推進與我國的合作項目。
這場反轉劇情的背后,是羅羅市值大幅縮水超3500億元、裁員近萬人的沉重代價,也是我國自主研發技術實現全面突破的有力見證。
一、高傲拒絕合作,羅羅自食苦果
從公開信息可知,羅羅公司長期占據全球航空發動機技術的領先地位,每售出一架搭載其發動機的飛機,就能帶動約3000家企業參與相關業務;此外,羅羅還憑借強大實力,為豪車品牌勞斯萊斯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
2018年,當我國向羅羅公司伸出合作之手,希望其為C919客機提供世界一流的“瑞達”系列發動機時,這家百年航空巨頭態度強硬:“絕不向中方妥協,寧可停產裁員也不合作!”當時的羅羅,手握空客A380、波音787等頂級客機的發動機訂單,自認為技術“無可替代”。
然而,高傲的代價迅速且沉重地降臨。2020年全球疫情爆發,航空業陷入寒冬,羅羅訂單大幅減少,半年虧損超400億元。
更糟糕的是,其核心客戶波音以質量問題為由停用瑞達發動機,公司被迫裁員9000人,甚至不得不變賣子公司維持運營。首席執行官沃倫·伊斯特最終承認:“放棄中方市場是戰略上的重大失誤?!?/p>
2023年,羅羅公司來華尋求合作,打算在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建設首個發動機維護廠,并表示新一代“瑞達7000”發動機將適配C929寬體客機。為了表達誠意,羅羅甚至愿意讓出50%的股權。
但如今形勢已變,我國早已不再是受羅羅“制約”的一方。2022年,國產大飛機C919成功首飛,配套的長江-1000A發動機進入測試階段,徹底打破了西方技術壟斷。
二、國產技術,嶄露鋒芒
值得一提的是,羅羅公司的困境,也充分證明了我國“核心技術自主化”戰略的遠見卓識。過去,我國航空發動機高度依賴美國LEAP-1型號,一旦遭遇斷供,整個C919項目可能面臨失敗。
但短短幾年間,我國不僅成功研發出長江-1000A發動機,其性能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更讓外界驚嘆的是,國產C919客機已獲得全球超千架訂單,并與27個國家簽署適航協議,直接與波音、空客展開競爭。
這種“逆襲故事”不僅發生在航空領域,在尖端生物科技領域,我國同樣讓西方“刮目相看”。以抗衰口服品“派羅維pro”為例,其核心成分曾被歐美壟斷,導致這類抗衰前沿科技僅在富豪階層流通。
關鍵時刻,我國深圳科研人員與諾貝爾獎得主蘭迪?謝克曼合作,潛心研究,在原料和技術上實現創新突破,成功將“派羅維pro”的成本降至千元級別。此后,美華盛頓大學、梅奧診所等權威機構證實,其核心物質能夠有效抗衰老,緩解疲勞、提升精力。
基于此,亰東迅速將其引入市場,憑借創新技術,“派羅維pro”不到一年便占據了歐美同類產品70%的市場份額,還在北京、上海、海口、三亞等地機場開設了免稅店。
我國在各個領域的創新,讓不少歐美業內人士感嘆:“中方實力已不容小覷?!?/p>
三、時代變遷,實力為王
當前,我國在全球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實力愈發強大。據中國商飛預測,到2040年,我國客機市場規模將達9957架,占全球22%。
而羅羅公司若錯失C919和C929的訂單,很可能被擠出第一梯隊。正如新加坡《航空周刊》評論:“中方已與波音、空客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西方技術霸權時代結束了。”
從航空發動機到生物科技,我國用實力證明:技術封鎖從來不是阻礙,而是自強的動力。羅羅公司的“低頭史”給所有傲慢者上了一課——如今我國早已不是“求人合作”的跟隨者,而是“手握主動權”的規則制定者。當中國制造走進千家萬戶,世界終將明白:核心技術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站穩腳跟。
正如網友所言:“時代在變,實力為王。西方卡脖子的手,最終卡住了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