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陳富貴(福建長汀人)
撰文:碼字的小胖
我相信,每個南下的尋夢人,都有一段終生難忘的打工經歷。作為一名70后,我自然不例外。南下路上的驚心動魄,工廠里的辛酸與勞累,異鄉情緣的溫暖慰藉,時過境遷,二十余年后再回想,仍感慨萬千。
那是1995年,我隨堂弟一起,在工頭帶領下,自長汀前往中山。堂弟比我小,卻早我一年出門打工,體驗了熱氣蒸騰的工廠生活。正是從他的描述里,引發了我對廣東的向往。于是在他回家過年之際,動了打工的念頭。
九十年代,火車班次不多,出遠門一票難求,而且通常要到廣州火車站中轉,無法直達,費時費用。因此,許多打工者選擇坐臥鋪南下。
汽車啟動了,我開始還有點興奮,看著窗外一閃而過的風景,想象自己即將開始的工廠生活,不免浮想聯翩。路上車程遙遠,汽車一路晃蕩,不知不覺間,我迷迷糊糊睡著了。
半夜時分,車子行駛到某個荒郊野嶺間,我突然聽到尖聲驚叫,緊接著好像硬物擊打車門,再之后是玻璃碎裂的聲音。我從驚恐中睜開眼,看到司機一路疾馳,表弟一臉慌恐,倒是工頭,大約見多了江湖故事,有種波瀾不驚的鎮靜。
聽眾人的議論,我才明白,原來方才有人攔車,欲強行上車掠奪財物。所幸駕車的司機,也不是吃素的,他并未被惡人嚇住,趁對方松懈,未在車間以身相堵,找到機會猛踩油門,逃脫而去。只是,副駕駛座的擋風玻璃,被那伙人揮棒擊碎了。
工友指揮同鄉,拿去一塊毛毯,蓋在破碎的玻璃門,但仍阻止不了,冷風倒灌。之后的行程,乘客們再未入睡。一路睜大眼睛,似乎在提防別的壞人。
所幸之后的行程,一路平安。車到中山后,大家各自散去。我和堂弟、工頭一起,前往中山神灣鎮。
其時,工頭和堂哥都在漢明針織廠上班。
九十年代的中山,男孩子找工作尤其困難,一般出門前,都先找到一個中間人或者介紹人,他們有能力推薦你進廠,家人方才放心讓你遠行。
帶我南下的工頭,是我同鄉,也是針織廠的技術大拿。他能力強、技術好,能說會道,尤其會講一口廣東話。當時,出門打工會講白話,是有很多優勢的。
鄉音拉近人的距離,更易獲得認可。老板認可他的技術,也信任他的為人。加之,工頭帶了幾十個老鄉,他若一聲令下,這些人都會轉投別處。若如此,廠里空下的職缺,一時無法填補,交貨延期,會影響后續訂單。因此,老板不免對他極為器重。
得到老板賞識,工頭備有面子,他每年回家,必定有許多右左鄰居跑來求助,請他將其子女帶到中山,介紹進廠,謀求一職。那時的工頭,堪稱風光無限。
若論外表,我們的工頭師傅,其實相當普通。貌不出眾倒也罷了,他簡直如同武大郎的化身。但上天不會將所有寵愛集于誰一身,同理,也不會讓所有不幸歸到一人身上。
工頭師傅明知身體有缺陷,因此苦修內功。當上了針織廠的技術大拿后,薪質水漲船高,尤其在老板面前受到尊重,在工友和鄉親們心中,更樹立起了威嚴。提起他,家鄉人無不樹起大拇指稱贊。
當然,工頭最讓人艷羨的,是他有個漂亮老婆。說起這個美人,還跟他父母有關。幸得他們有遠見,大約知道他體型不高,怕以后找媳婦麻煩,在很小時候,便幫他找了一個童養媳。這女子自小便有些靈秀模樣,及至長到十八歲,愈發漂亮迷人。
之后,兩人正式婚配后,他的美麗老婆,給他生下兩個大胖小子。因此,在四鄰八鄉的村人眼里,他簡直是人生贏家。
只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世間之事,總是變化莫測。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蓮不可避免地,會找到別的英武男子示好。我們的工頭師傅,其妻這朵紅杏,長到如虎狼一般年齡的婦人時,對情愛之事,有了更多渴求與念想。
她隨工頭出門打工,來到中山,又在中山見識到另一個廣闊的世界,認識了許多有趣,比工頭高大,也比工頭孔武有力的男子。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終于有一天,她將自己徹底交給了一位廣西仔。嘗到更多身體歡愉之后,她才發現,之前與工頭的情愛,全然是另一回事。這歡愛的力量,實在過于強大,以至于她拋棄了一對可愛的兒子,跟隨廣西仔私奔了。
工頭在情愛上受了擊打,事業也未能繼續高歌猛進。當年,許多隨工頭南下的同鄉,后來學到技術,陸續回福建開作坊建工廠,當起了老板。而我們的工頭師傅,仍繼續留守廣東。雖然他后來也榮任為小工廠的廠長,但相比自己做老板的同鄉,境況不可同日而言。
當然,這都是后話了。還是回到神灣鎮,繼續講述我在漢明針織廠的故事吧。
漢明廠是家小工廠,二百來號人。我的崗位叫織機,也叫拉機。簡而言之,領來毛料,織成衫片。若衫片織壞了,則要自己拆掉,重新織片。織片時,容易斷毛,導致結頭多,速度慢,而且影響工資。
后來,在相好的同事私下指導下,我才明白個中機宜。于是,再遇到重新織片時,拿上拆好的線頭,去找紡毛師傅(也叫繞線師傅),請他幫忙轉成原裝線。紡毛師傅當然不會輕易同意,但他好煙酒,每次去,我會帶上一包勁牌香煙,悄悄遞于他,他則笑納收下。
針織廠每月最末一天發工資,次日放假,工友們涌向鎮上的郵電所,填匯款單寄錢寫信回家報平安。因為周邊小工廠,大多在同一時間發薪,寄錢的人多,排隊通常要花半天時間。今天的小年輕們,未經歷當年情景,肯定覺得不可思議。但這的確是事實。
打工辛酸勞累,唯有出糧當晚,最為開心。我記得,每到發薪日,眾人領到錢,我們十幾個老鄉,便聚在一起,用煤油爐子煮肉片。凳子不夠,也無需座位。大家蹲在地下,大吃大喝,熱情開懷,好不歡樂。那場景,比我們家鄉過年還熱鬧。
廠里常加班,有時趕貨,加到凌晨也是常事。疲累之極,又困又餓。我們便約上一兩好友,下班后徑直來到廠外的小賣部,一人一瓶啤酒,買半斤花生米,直接起開酒瓶,對瓶子吹。
有時尚未發工資,上月的錢已寄出家,身上囊空如洗,酒菜錢先請老板娘記在賬上,待發了工資再來結清。那時,廠門口的士多店,多是潮汕老板所開。每家店老板都有一個借賬本,上面字跡密密麻麻,哪位工友哪一天賒欠了何物,一目了然。
廠里有位老姑娘,四十來歲了,仍然未婚。工友們都知道,她與老板關系要好,只是兩人的關系無法公開,畢竟,老板有明媒正娶的妻子。這位老姑娘,只能是編外人員。
大約因這個原因,她總以冷面孔示人,有冷血鬼、冷美人之稱。在廠里,她職掌收貨大權,若惹火了她,她直接拒收,讓人尷尬。我幾次三番在她手上碰了壁,我那時不懂人情世故,后來經工頭師傅指點,才意會過來。
于是再去交貨時,便熱情地稱她為姨姐。我們那時尚算毛頭小伙,稱她為姐,相當于她也年輕。自此,她對我的態度,才有所緩和。
進廠不久,聽聞我的一位老鄉,被人拉去做了傳銷。那個女孩沉迷其中,覺得改變命運的機會來了。為了拉人頭,她自己貼錢拉人加入組織。結果那人半路逃脫,她啞巴吃黃連,陪了夫人又折兵。
后來,又聽說,她將一位前工友拉去中山聽課。孤男寡女兩個人,來來往往間,鬧出了一樁風流故事。當然,這些事,都是聽人描述的,未曾親見。
情情愛愛永遠是最好的精神消費品。
一些工友飽了肚腹,自然便會想要得到更多精神撫慰。三幾個要好工友,結伴去了夜市附近的理發屋。仰躺下來,在十指溫柔的揉搓下,享受洗頭的樂趣。洗頭時,自然少不了言語的安撫。
眾人皆膽小,不是行動派,只敢也只能一飽眼福。回到廠里,在宿舍里靠某種想象,虛構幸福。
工廠里的娛樂活動極其有限,除了到小賣部看電視,或者去投影廳看投影,幾乎沒有別的娛樂活動。
老板為了節省加班補貼,實行連班制,我們晚上七點下班,吃完飯,時間還早,就看錄像看電影,一塊錢一場。開始時,不覺得無趣。時間久了,覺得無聊。我自小愛聽廣播,于是跑到夜市地攤,買了一臺珠江牌收音機。
偶然的一次,我聽到《天南地北人間情》普通話版節目,一下子入迷了。這檔節目由中山電臺制作,主持人名叫梅林。節目關乎打工者冷暖,被打工者視作精神食糧,我一下子聽入迷了。
從此,我有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每天下班,吃飯洗澡完畢,最大的享受,便是躺在床上打開收音機,聽節目。那種感覺,簡直太愜意了。正是在這檔節目中,我認識了英子。
英子來自天府之國,是文學愛好者,經常在節目中發表文章。我上學時,作文常被老師張榜公示,當作范文講解。在節目中聽到英子的文章,很能感同身受。次數多了,便有意認識她。
這檔節目,最后會播出她的地址。于是,我試探著給英子寫了一封信。因為是收音節目,英子的名字,只聽到聲音,到底是哪幾個漢字,其實我并不清楚,信上所寫的收件人姓名,也只能是同音字。
幸運的是,英子收到我的信,并且給我回函了。英子在信中贊美我字寫得漂亮,表示認識我這個朋友,她很榮幸。自此,我們在信中談天講地,談理想和未來,講生活和工作,好不開心。
那之后,聽收音節目,更成為我們共同的期待。為了更好地記錄點滴,我買來一臺收錄機,聽到她發表的文章,或者電臺播出她點的歌,我都會第一時間按下錄音鍵,把那些聲音保存下來。
打工生活忙碌勞累,但有了心靈知音,日子變得快樂,生活充滿了期待。每天下班,我最開心的事情,莫過于去保安室尋找自己的信函。
讀完英子的信函,便趴在鐵架床上,給她回信。有一回,我一氣呵成,一連寫了13張橫格信紙。次日中午,我匆匆扒拉幾口飯,便跑到郵局用掛號信寄給英子。以前,我們的信函,都采用普通郵寄的方式。而之所那次掛號,是怕信件遺失,浪費了一番心血。
盡管我小心謹慎,想不到仍然出了事。幾日后,我收到了英子的回信,打開一看,里面空空如也。為何英子給我寄來一只空信封,莫非這寓示什么含義?
之后,我茶不思飯不香,工作也沒了心思,心情降到了冰點。好在隔了一天,又收到她寄來的信函。
讀罷才知,因為節目公布了她的地址,除了我之外,還有不少筆友給她寫信。她工作忙,經常加班,為了方便,買了很多信封,寄信時,又請工友幫忙,因此那次,錯把空信封寄給了我。
廠里人少,大家見面接觸的機會多。時間一長,不少人都知曉字寫得不錯,能寫幾句文章,還交了一個女筆友。
沒想到,因這件事,還給我若來了一個大麻煩。
我有位同鄉,文字工夫不錯,責任心又強。他看到廠里環境臟亂差,樓梯口污水橫流。于是,寫了一封信到中山環保局,痛陳公司弊端。
幾日后,老板請了專業清潔公司,對工廠來了個大掃除大整頓。
這當然是好事。但有一回,他直接害慘了我。他也是中山電臺的忠實聽眾,但他不滿足當聽眾,還要當主角。于是,給電臺節目寫了一篇文章,講述述了他來工廠的原因。為了愛情,追隨一位女工而來。
這原本是好事,但他用了化名。車間主管不知怎么,也聽到了這次節目。并且張冠李戴,認定這是我的“杰作”。因為他知道我在廠里,能寫,字也漂亮。
老板直接找到我,原意大約是想調查,當初是否我給環保局寫信揭發。我知道信是誰寫的,對老板實話實說,但隱去了老鄉的名字,原因我不想當一個告密者。
老板查來查去,憑中山電臺的一篇文章,不足以證明我有罪。最后結果,老板只好不了了之。
我與英子通了半年信函之后,互相寄了照片。接到她美照的那一刻,我驚呆了。她不但心靈美,相貌更美。她性格開朗,而且膚白貌美大長腿,真正的美人胚子一個。
不久,英子寫信約我見面。她也在針織廠打工,負責后整查衫,工作上我們也有許多共同言語。
她所在的板芙鎮澳榮針織廠,經常加班到凌晨一兩點。下班后,還給我回信。雖然她字跡比較潦草,我想應該時間不允許吧。也因此,她總說我認真,寫給她的信,字跡一筆一畫,清清楚楚。
神灣離板芙鎮不遠,坐公交車不過五六元。為了見她,我心情急切,選擇坐摩托。
到了澳榮廠,請保安幫忙通知。遠遠地,看到她從廠里出來。那種心情,有種見到故人的親近。
那時的照片沒美顏功能,她與相片上的人,一模一樣。這次相見,我倆一見如故。
澳榮是大廠,規矩很嚴,她無法帶我進廠,商談之后,她帶我去找她表姐。
她表姐和表妹夫也在板芙鎮打工,因為兩人已經結婚,工廠住宿不方便,因此兩人在廠外租了間房子。
他們見到我和英子,很熱情,特意準備了一桌子菜。四川人以吃辣聞名,無辣不歡。得知我來自福建,英子表姐特意炒了幾個不放辣椒的菜。
那是我第一次吃川菜,沒有一個湯,豬肝也小炒而成。我對此記憶深刻,也第一次親自體會到四川人的熱情待客。
來而不往非禮也。有了這次相會,之后英子去神灣鎮找我。同行者還有她妹妹。那時,堂弟已經有了女友,我請堂弟女朋友幫忙做飯招待。
飯畢,我們一起去斗門大橋,拍照玩樂。
雖然相隔不遠,但彼此工作忙碌,很少同時有空閑。因此,我們之間的交往,大部分都信件往來。此外,便在節目中相遇。
英子夸我字寫得好,有一回,她寫了一篇回家過年的文章,她很重視,先把文章寄給我,請我工整抄錄后,再由她寄到電臺。
那篇文章如約在中山電臺播出了,主持人配的歌名叫《故鄉的云》。主持人播音時,我用磁帶錄了下來,寄給了她。
英子特別高興,也很重視,她準備把磁帶帶回四川,讓父母聽聽她寫的文章,讓家人為她而驕傲。
臨近年底,大家都要準備回家過年了。英子表姐提北辭了工,準備早點回家過年。英子的工作忙碌,一時無法隨行回川。于是,給父母買了一些禮品,連同珍愛的磁帶,一起保存在新買的密碼箱里,托表姐帶回家。
不幸的是,表姐轉車時,出了意外,英子新買的密碼箱,被別人拿走了。因為這件事,英子連續哭了幾個晚上。
年關越來越近,打工者陸續返家歸巢。英子和我在信中互道別離。那時,打工者居所定所,今年在這家工廠,明年或許就有了新打算,進了別的工廠,甚至去了別的城市。
我們彼此約定,過完年,再來中山相會。
只是,命運從來不由打工者作主。次年,我們都更換了工作,彼此寫的信也再未收到過。我曾留意中山電臺的節目,卻再未收到聽到關于她的只字片言。
因為沒有家庭地址,我們永遠失去了聯系。我們曾經無限接近,卻又永遠失去了聯絡。我知道,這不僅僅是我的個人遭遇,也是無數個打工者的共同體驗。
然而,這就是人生啊,一點道理都不講。我知道,英子如今早就為人妻,為人母,甚至當上奶奶了吧。而我所能做的,無非講述這段經歷,憑吊打工歲月。
僅此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