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十年中國企業出海史中,誕生了不少經典收購案例。若以規模最大的一樁對外收購案例,當數2017年中國化工集團對農化巨頭的并購。這起耗資490億美元的收購案,創下有史以來中企海外單筆收購金額最高紀錄。
490億美元,按照2017年的匯率計算,約合3200多億人民幣。如果按照眼下的匯率計算,則接近3600億人民幣。無論哪一種計算方法,這都是一筆不折不扣的巨額交易。也只有央企有如此強大的實力。如今,先正達收購已過去十年,大金主中國化工集團從中賺到了嗎?
先正達的百年起家史
先正達的起源可追溯至19世紀的瑞士化學工業。90年代,英國的捷利康集團與瑞典阿斯特拉合并為阿斯利康。2000年,瑞士諾華集團的農化產業與阿斯利康制藥公司的農化產業進行合并,先正達集團誕生。最初,諾華集團擁有其61%的股份,阿斯特捷利康制藥公司擁有39%。
在2014年,先正達它躋身全球最大作物保護公司和第三大種子公司,市場占有率分別達20%和8%。在種子行業,先正達的地位僅次于孟山都和杜邦。分別在瑞士和美國上市,總部在瑞士巴塞爾。2015年,受大宗商品價格走低、拉美市場疲軟以及美元走強影響,農化行業步入低谷期,行業整合潮正在上演。當時我國農化行業較為分散,多數企業經濟實力和抗風險能力較弱。
2015年,美國孟山都公司三次出價意圖收購先正達,被拒絕。中國化工瞅準機會,開始出擊,向先正達報價收購。在當時,中國化工是我國最大的化工企業,擁有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農藥業務。被被收購方先正達的全球總資產則高達1300億人民幣,資產負債率58.2%,年銷售收入近900億元,占全球農藥市場20%份額。其每年的研發投入合人民幣90億元以上,占年銷售收入10%左右。
經過兩年多博弈,2017年6月以每股465美元現金、報價430億美元達成收購合作。在股權交割時,中國化工集團還將向股東支付每股5美元的特別股息。以此計算,該交易總對價為440億美元收購溢價接近60%。另承擔50億美元債務,實際支出達490億美元,創下中企海外并購金額之最。
賬面價值還只是其中一方面,先正達最值錢的是它的科技創新能力。它在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00多個生產和供應基地,以及140多個研發基地;專利總數近2萬個。手里還有近30個農藥新產品處于研發的不同階段;種子領域每年推出500多項產品。拿下先正達,其轉基因種子技術、農藥研發體系可彌補國內農業科技短板。例如,中國種業前十強銷售額僅為孟山都的10%,先正達收購后,很快的技術注入加速了行業升級。
根據先正達公布的2024年經營數據,全年實現收入288億美元,同比下降10%,按固定匯率計算下降7%。在全球生物制劑業務、新產品創新以及中國市場品牌植保業務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基本上,先正達的營收保持在300億美元上下浮動,比當年收購之時的營收已經翻倍。
不過從直接財務數據看,中國化工當年的這筆收購尚未實現盈利平衡。為完成收購,中國化工通過高杠桿融資,導致合并后企業資產負債率攀升。
2021年6月,公司曾擬申請科創板上市,但在2023年5月撤回申請,轉而向上交所主板提出上市申請,融資650億元化解債務。但是在2024年3月29日公司最終又撤回了主板首發上市申請,并稱未來將在合適時機重啟上市。
十年后再觀此案,單純財務回報或已非核心評價維度。在糧食安全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先正達的種質資源、農藥專利和全球化渠道,實質是為中國農業構建了技術護城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