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在昆明訪問的李約瑟結識了錢臨照,當時的錢臨照剛剛完成自己關于《墨經》研究的著作。錢臨照向他介紹了這部 世界上最早的系統性光學著作,這讓李約瑟大為驚訝,也使得李約瑟著手編纂《中國科學技術史》,并在其中提出了著名的 “李約瑟之問”。
錢臨照院士(1906-1999 年)是著名的物理學家和科學史家,是中國科技史學會的第一任理事長,以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前副校長。錢臨照自幼師從錢穆國學大師,文史基礎扎實,1942 年他無意間閱讀《墨經》,發現其光學力學條目較多,但先賢由于諸多因素所限,未能給予《墨經》光學、力學等條目合理的詮釋。身為物理學家的錢臨照立足于現代物理學著“釋墨經中之光學力學諸條”一文,20 世紀50 年代又發表了“中國古代光學和力學知識”(1954 年)等幾篇墨學研究論文。這些研究不僅深刻揭示了《墨經》的物理內含,也當今中國科技史研究及科學教育提供重要啟示。
1
立足科技史解讀《墨經》
墨家學說在先秦時代與儒學并稱為“顯學”,然而從秦漢逐漸衰弱以致湮滅,直到清代樸學大興,近代墨學方復興。不過清代人對墨學的研究比較單一,要么是《墨子》全書校注,或是《墨經》訓詁。直至清代學者孫詒讓集各家之大成,所著《墨子閑詁》,方得以脫穎而出,墨學又逐漸被學者們所關注。這樣的治學在錢臨照看來是遠遠不夠的,他認為“墨翟者,中國古代最罕見之科學家也”,因此,想要完整的解讀《墨經》就要從科學發展史的角度去解讀。
現代科學自西方傳來,但是治墨學者科學水平之欠缺,終究淺嘗輒止,錢臨照認為:“若欲讀之具有與近代科學技術大相懸契的光學力學諸條,必更有一難。”當然《墨經》解讀水平不足不全是研究者的問題。其文本自身也一場難讀,即使是《墨經》的校釋中具有一定地位的梁啟超也素稱《墨經》難讀,謂其有“八難”。最終造成當時的《墨經》研究狀況要么太謹慎,要么太夸張。錢臨照自身的條件剛好彌補了這一缺陷,他既是一個現代物理學家,但又有豐厚的國學修養,最終寫出的《釋墨經中之光學力學諸條》被學界看作是“《墨經》研究的里程碑。”
▲梁啟超《墨經校釋》
在解讀《墨經》中,有一個問題特別重要,那就是如何對待墨家的科學史地位。這和當時中國思想界的東西文化論密切相關。胡適被視為西化派的主將,梁啟超被視為東方文化派的代表。梁啟超既不支持“科學萬能”的觀點,也不認同“藐視科學”的看法。錢臨照的翻譯版本是繼承著梁啟超的譯本,仿照梁啟超的校對方法,在校釋過程中,他不只注意每條經文的物理內涵,而且立足于傳統認識水平,在古代資料中找到理論依據,參考的古代學術著作有二十余種,引用古代著作有一百余種,其間還參考借鑒了諸先哲的成果,并說明了他們的某些失誤之處。與此同時,錢臨照延續了梁啟超的中庸之道,客觀評價《墨經》光學和力學部分不夠完善的地方,與多本同時代書籍進行對比校對,力圖還原字句的原本意思。
既不同于梁啟超、胡適的將西方的方法論引入東方,又不同于“以中釋中”或是“以西釋中”甚至“以墨釋墨”的角度,錢臨照將中西融合后的墨家學說反向輸出國外。這樣的思想路徑事實上影響了之后我們對于中國古代科學的態度。
2
立足現代物理學系統,
詮釋《墨經》光學、力學等科學思想
《墨經》的內容涉及到幾何學、光學、力學等諸多學科,其中對一些幾何概念的定義、對光的直線傳播的認識、對鏡像的分析以及對杠桿原理的解釋等,都是非常深刻的。錢臨照作為物理學家,在梁啟超、胡適等研究的基礎上,以西方傳入的科技知識為之解說,發揮自身學科優勢,運用現代科學知識,闡發新意,取得了創新性的研究成果。錢臨照師梁啟超的《墨經校釋》之方法,逐節校釋,使用系統的分析方法把《墨經》分為8 條光學文獻和9 條力學文獻。
錢臨照在原文中把光學和力學分成二類,在校釋過程中,他既詮釋了每條經文的物理內涵,又立足于傳統認識水平,力圖在古籍資料上尋找理論依據,并參考了多種古代學術著作。錢臨照采用“經說校釋”的方式進行解讀,以梁啟超《墨經校釋》中條列為序,模仿形式,將《墨經》與《經說》相對的內容進行一一對應解讀;將現有疏解和古文著作進行綜合,扶正校訂,運用現代物理學知識對于《墨經》中談及的光學力學知識加以詮釋,并附上相關的實驗圖解進行說明注釋,彌補了《墨經》沒有附圖說明的缺陷。
▲錢臨照對光學第五條“景之小、大,說在柂正、遠近(影子的大小,是所謂光線所照地方的遠近而造成的原理)”的配圖
錢臨照敏銳地捕捉到面對古代科學學界有兩個極端:要么過于自卑,以為中國的科學不發達,要么過于優越,認為古代中國什么都好。他認為只有采用實事求是的態度,有理有據地論證中國古代在科學上的成就和地位,才能看到《墨經》對于古代科技的重要性,能夠客觀地肯定《墨經》中存在的科學價值。之后錢臨照還撰寫了“古代我國自然科學的成果:I 論墨經中有關形學、動力和光學的認識”(1951年)、“我國古代光學和力學知識”(1954 年)等幾篇墨學研究論文。他又探討了當時科技發展的基本規律,以“古為今用”的研究態度,認為中國科技史發展對于國家“四化”發展具有難以取代的重要意義。
在寫作體裁方面,錢臨照看到了《墨經》的體裁是定義和規律的形式。在命名方法上,錢臨照先從概念出發,分析了“經”的含義,“定事情之界說曰規定,明事情之道理曰定律”。因此,確定了《墨經》的性質是解釋自然現象和思想的定義和規則的內容。其次,將力學和光學分門別類,結合現代物理知識和實驗進行分析和推理,用系統觀念進行解釋。錢臨照結合時代的特點,求實論證先秦科技發展水平,不僅局限于《墨經》中講述的科學原理,而且通過其它文本以及相關的文物相結合進行求證,客觀地肯定《墨經》的科學價值,分析其不足之處,如在光學部分《墨經》沒有能夠講述折射部分和焦點與中心,在力學部分沒有能夠講述清楚杠桿原理,全文中沒有附圖進行說明以及很多重要的發明未完整闡述。
▲錢臨照對光學第七條的注釋,并指出其沒有能夠講述折射部分和焦點與中心
錢臨照《墨經》研究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嚴謹治學、實事求是科學態度為后續的治墨學者所學習借鑒,并帶動了學界重視中國古代科技史研究的風氣。
3
《墨經》研究的科學史價值
“科學史和科學哲學(HPS)”是近年來國際科學教育領域的一個熱點話題,立足于HPS,我們分析發現,錢臨照的墨學研究提供了科學與人文交融的發展導向。
在自傳中,錢臨照提到:“1943 年告之以墨經中有關科技資料,李為之驚嘆不止。” 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一卷對他表示感謝的科學家排行中,將錢臨照列在了第一位。解放初期,《科學通報》等相關學術刊物向錢臨照征文,刊登了他以白話文寫的幾篇關于《墨經》中物理學內涵的論文,自此國內科技史界研究《墨經》蔚為一時風尚。1980 年錢臨照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首任理事長,他一如既往地非常重視中國古代科學技術,鼓勵國內學者投入古代科技史的研究,多次主張研究方向以中國古代科學史為主。錢臨照墨學研究重要的科技史價值體現在他以歷史的眼光看科學問題,以現代物理學系統分析《墨經》的光學和力學成就,并肯定其在世界自然科學史中的重要地位,從而對中國科技史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
▲李約瑟《中國的科學與文明》評錢臨照《墨經》頁面
錢臨照人文主義與科學主義統一的科學精神具有重要的現代價值。他在《墨經》研究中體現出求實求新的科學精神。首先,錢臨照認為科學研究工作者應該具備科學和文史修養以及嚴謹治學、實事求是的精神。他不希望人們在做研究時蜻蜓點水,不作深入研究甚至抄抄寫寫。錢臨照曾說過:“眾多的物理學家之所以能產生卓越的功績和取得豐碩的成就,其共同點都是因為能摒棄形而上學,而以敏于研究、勤于實踐的信念所致。” 由于一些原因,古籍文獻中往往會有一些難以校釋之處,對于它們人們只能存疑,如果勉強校釋,就可能歪曲原意。對于這一現象,錢臨照認為,科學史是向前發展的,古代和近代的一些不同之處是正常現象,我們應力圖保持古文的原貌,不能加以近代化,這一觀點對科學研究工作產生了深遠影響。最后,錢臨照對于科技史研究意義具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他認為科技史是人類文明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與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有著緊密關系。錢臨照高度評價了李約瑟的中國科技史研究,但并不認為其研究是十全十美的,他非常希望中國人自己也來對中國科技文明做系統認真的研究。對于科學技術史的研究,錢臨照認為:“科學技術史的工作不僅僅要深入研究成功的地方,還是深入研究失敗的地方。” 以上觀點,不但促進了中國科學史的學科發展,而且促進了中國科學技術史在科學制度與科學技術政策等領域的深入研究。
▲錢臨照關于科學史學科建設的筆記
多年前,錢臨照先生就高瞻遠矚地提出,應注重于科學技術史的教學與科研的觀點,并指出科學技術史是培養人的一個不能缺的必修課,科學技術史的內容將成為社會科學學、管理科學等基礎課程的基石。一部較好的科技歷史,揭示了人類科技發展的真實歷程,從課題的產生,所經歷的波折與反復,直至現代技術的逐步完善和所遺留的問題等,同時體現出科學家們的思維方式、治學理念、科學研究方式,以及科研道德標準等。這對培育富有創新精神的科技人才而言,是十分必要的,這也是目前任何一本教材都無法取代的。
錢臨照等科學家從事科學史研究,正因為他們對于所研究的科學領域及科技術史更為關注,并能從中獲得啟示與借鑒,因此科學家主導的科學史教育更能滿足培養科學人才之社會需求期待。2022 年4 月教育部發布的《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科學教育中要重視和引入科學史內容,在課標的教學提示部分也建議教師教學中要引入科技史的素材,幫助學生理解科學本質,體會科學思想,學會科學方法,形成科學態度。此等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錢先生通過科學史將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統一起來的夙愿。
節選自:童恒萍,錢臨照《墨經》研究的科學史價值,自然辯證法通訊,第46卷第9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