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倫行動中,英軍White-Ruxtall 922型18噸坦克運輸車搭載一輛偽裝成卡車的瓦倫丁步兵坦克在沙漠中機動。從現在留存的照片看,在非洲的英軍部隊有大量重型坦克運輸車可供使用,而隆美爾的非洲軍明顯缺乏同類裝備,這一點在描述北非戰役的文章中似乎從沒人專門提及。
瑞典沃爾沃M/43半履帶火炮牽引車,二戰時仿制的德國Sd.KfZ 10,共生產了100多輛。與原版相比,該車有鋼管焊接的前保險杠,但現代收藏者往往將其拆卸替換以扮演Sd.KfZ 10(如最后兩張照片所示)。但還有另外兩個特征可供辨認:M/43的方向盤在右側,而原版Sd.KfZ 10在左側;M/43每側有6個負重輪,原版Sd.KfZ 10只有5個。
如爛木頭一樣隨便堆積在一起的大量P-38閃電式戰斗機,1946年左右攝于菲律賓。隨著戰爭的結束,一夜之間這些辛苦越洋集結起來的先進武器成了累贅的廢物,甚至不值得運回去,而一向把它們稱為親密伙伴的飛行員也只想著盡快回家。
美軍第29步兵師的士兵與舉手投降的德軍士兵,這兩張照片是1945年2月該師在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于利希附近的魯爾河沿岸推進時拍攝的。
1945年9月17日至11月17日,德國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的男女看守在呂訥堡的英國軍事法庭接受審判。1945年4月15日英軍解放該集中營,被里面的慘狀驚得目瞪口呆,于是將其中45名看守抓起來審。只是那時候他們心里有其他算計,雷聲大雨點小,只宰了10個,關了19個,剩下的居然無罪放了。當然啦,現在以色列倒行逆施,可能有人要稱他們為英雄義士啥的。但有一說一,這些人就是道德淪喪的壞種,他們會向一切弱者釋放暴虐,不論是誰。
英軍M3格蘭特中型坦克從被擊毀的德軍一號B型坦克旁駛過,攝于1942年6月6日。一號坦克,完全不堪一擊啊,哈哈哈。
使用德國豹式坦克負重輪的蘇聯T-34/85。這是蘇聯第4移動坦克修理廠 (PTRZ)在1944年冬季到1945年春季之間的嘗試,這么做唯一的理由可能就是當時繳獲了一批豹式負重輪而T-34的負重輪又沒及時供應上來。
此事居然還有后續,可能是應第4移動坦克修理廠的要求,1945年3月23日至4月10日,一輛混裝了豹式負重輪的T-34/85在庫賓卡試驗場跑了604公里。得出的結論是,因為負載較大,豹式負重輪的可靠性低于量產的T-34/85負重輪,這個安裝可由前線軍事維修單位進行。此時第三帝國的命也就只剩下一個月了,所以這種經驗沒有繼續推廣。
在需要的情況下,霍克臺風式戰斗轟炸機可在每側翼下的靠內兩個火箭發射架上各多裝一發,使總載量從8發增加到12發,齊射時相當于三個榴彈炮連的火力。只是實戰中很少這么掛載。
確認過眼神了,你就是村里最靚的那個仔——上世紀80年代,侵阿蘇軍的一處土造火箭炮陣地。一輛BTR-70被整個埋入地下,14.5毫米大口徑機槍已拆除,槍支的俯仰裝置連接一個框架,上有4具從直升機上拆下的57毫米S-5火箭巢。
“交配的季節到了,雄性T-72會張開翅膀,炫耀自己,嘗試吸引雌性T-72的注意。”
"當T-72速度達到一定的時候,它們會劇烈拍打翅膀,讓坦克像蜻蜓一樣飛起來,因此得名‘蜻蜓翼’。但后來隨著升級,坦克越來越重,它們再也飛不起來了,翅膀也就沒用了,所以你只能在早期的車輛上看到它。"
“這些翅膀打開的時候,步兵可以躲在后面,就像小雞仔躲在老母雞翅膀下面一樣。”
“這只是一種防御機制,只有坦克感覺到威脅時,它們才會出現。坦克展開翅膀時,看起來顯得更大,對掠食者更有威脅性。如果你正走向坦克,而它這么做了,請慢慢后退,始終面向坦克,并用低沉的聲音說‘沃草,坦克’,以嘗試平息它。千萬不要轉身就跑,那很危險,坦克會追上來。”
我年輕時候,雜志上的T-72照片都是這樣的,每邊四塊可向外張開的不連續剛性裙板。這種魚鰓式裙板很輕,在理想條件下可使破甲彈爆點和車體間出現3.5米的空氣間隙,足以消耗大部分射流能量。但是與整體式的裙板相比,魚鰓裙板更易損壞,也無法抑制揚塵,所以后來被取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