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傷賠償已經全部收到了!”4月7日,接到12351四川省總工會服務職工熱線工會服務座席的回訪電話,職工李先生激動地向工作人員反饋了這一好消息。難題終得化解,他在電話里言辭懇切地說:“感謝工會在這個過程中提供的幫助,工作人員的敬業精神和認真態度讓我深切感受到了工會的關懷!”
這一切,要從去年說起。李先生入職某公司三年多時間,日常工作原本按部就班有序推進,2024年9月的一場意外工傷,卻打破了這份長久以來的平靜。工傷賠付問題,成為了他與公司之間一道尖銳的矛盾裂痕。
2024年12月18日,李先生與公司的首次協商不歡而散。他帶著醫療費用賬單要求公司賠償,公司卻以不符合既定流程為由,拒絕了直接支付要求。
協商未果,李先生自行求助律師,完成了工傷認定、傷殘等級鑒定等一系列程序,并確定了相應的賠償比例。2025年2月15日,他與公司進行了第二次協商。他手持賠償比例書,再次向公司提出賠償要求,但公司認為所提金額過高,需要進一步協商確定具體數額。協商再次陷入僵局。
面對多次協商無果的困境,李先生決定采取法律仲裁程序,又抱著嘗試的心態撥打12351熱線,聯系工會尋求幫助。
收到職工訴求后,四川省總工會高度重視,按屬地處理原則,立即將工單交辦至宜賓市總工會,責成宜賓三江新區總工會調查處置。
了解到職工的具體需求后,三江新區總工會迅速與該公司取得聯系,并積極展開協商。
2月21日,公司負責人表示已與職工達成一致意見并簽署協議,接下來將按照工傷賠付流程進行賠付,由公司工會副主席負責跟進后續事宜。宜賓市總工會對職工工傷賠償金的支付情況持續追蹤。
4月7日,公司將李先生的工傷賠償金支付到位。維權之路告一段落,但工會對事件的處理還未結束。在維權過程中,該職工做出了一些不妥當的行為,導致公司對職工提起了個人訴訟。工會工作人員與職工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并提供了法律指導,提示職工應通過合法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宜賓市總工會同步持續進行法律咨詢、普法宣講等法律維權工作,致力于進一步增強廣大職工群眾的法律意識。
對此,12351熱線溫馨提示,職工在面對勞動權益受損的情況時,要保持冷靜和理性,應采取正當途徑來尋求解決方案。過激行為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事情變得更加復雜,甚至觸犯法律,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建議職工撥打12351熱線向工會反映問題,或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工會“娘家人”會始終站在職工身邊,為職工提供堅實的后盾。
(四川工人日報記者張宸菱)
來源:中工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