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在海棠花香彌漫的榮昌,一場關于教育變革的盛會盛大啟幕。“智啟未來?育見新機——AI 賦能下的教育教學變革”首屆川渝教育教學研討會在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榮昌實驗學校萬象樓學術報告廳隆重舉行。來自川渝兩地的教育專家、學者、學校領導及一線教師齊聚一堂,共同探索教育與科技深度融合的創新之路。
本次研討會吸引了榮昌區委區政府領導、西南大學領導、榮昌區教委領導、重慶市教科院領導及專家、榮昌區教師進修校領導及專家、西南大學附中校領導、川渝兩地學校領導及教師、重慶市歐健名校長工作室成員、重慶市李大圣名師工作室成員等各界精英。在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校校長張勇的主持下,研討會正式拉開帷幕,標志著教育與科技融合的探索之旅正式啟航。
張勇 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校校長
把握時代脈搏 共促教育發展
西南大學副校長鄒芙都在致辭中指出,人工智能推動了教育從“標準化”向“智慧化”的范式躍遷。西南大學作為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高校,始終站在技術賦能教育的前沿。他強調,AI不是取代教師的“對手”,而是重塑教育生態的“推手”;不是冷冰冰的算法,而是實現有溫度育人的“橋梁”。西南大學致力于AI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推動教學內容、方法、模式的創新,鼓勵教師積極參與AI教育培訓,提升信息技術素養和創新能力。鄒校長呼吁教育同仁們在人工智能時代,既要讓技術之“水”潤澤教育土壤,更要守護好育人初心之“火”,共同書寫“智教”與“慧學”的新篇章。
鄒芙都 西南大學副校長
榮昌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李德偉表示,川渝兩地在教育領域的合作已取得顯著成效,此次研討會聚焦AI賦能教育,正是順應科技革命和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的生動實踐。李區長強調,榮昌作為川渝重要節點城市,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愿以此次研討會為契機,與川渝兄弟區縣攜手,共同搭建教育數字化創新平臺,推動優質資源共建共享,打造“數字教育共同體”,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更加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在技術賦能中實現專業成長,讓教育真正成為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
李德偉 榮昌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開幕式結束后,學術論壇正式拉開大幕。與會者將帶著對教育的熱愛與思考,深入交流,共同探索AI時代的教育變革之路。
洞察時代趨勢 重構教育生態
本次主題報告由西南大學附中榮昌實驗學校海棠校區(榮昌初級中學)黨總支書記蔣中軍主持。
蔣中軍 西南大學附中榮昌實驗學校海棠校區(榮昌初級中學)黨總支書記
重慶市江北區教師進修學院黨委書記李大圣以“如何定義 AI 時代教師的職業素養” 為主題,深入剖析了AI時代教育環境的變革以及教師職業素養面臨的新要求與挑戰。在風險社會背景下,技能人才面臨更多不確定性,這對教師培養人才的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李書記強調,教師應學習新技能、提升人文關懷、保持靈活性,以適應快速變化的教育環境。學習革命已成為教師職業發展的主線,教師需不斷更新知識體系,適應教育信息化和終身學習的趨勢。隨著學習革命的推進,教師角色必將發生新變化,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領航員、學習資源的開發者和專業成長的自主學習者。在風險社會語境下,教師職業角色需要重新定義,具備更強的自我成長能力、有效德育能力和發展適應性專長。
最后,李書記指出,優秀的AI時代教師,應對新知識、新技術、新理念保持永遠的好奇心,對學習擁有永遠的激情和動力,對學生、對教師職業、對教育事業懷有永遠的熱愛。
李大圣 重慶市江北區教師進修學院黨委書記
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艾興帶來了題為《從“藍圖”到“施工圖”:教師課程設計與教學設計的耦合》的專題報告。艾興教授圍繞教學改革核心,從多個方面分享了前沿理念與實踐指導。他首先解析了“目標轉化與內容重構”,指出課程目標包含“關心、動機、態度”“思考力、判斷力”“技能”“知識”四大要素,強調要將核心素養目標細化為單元、模塊及課時目標,為宏觀目標落地提供操作路徑。在“教學評價一體化設計”環節,艾興教授提出課程與教學創新的五大核心理念:以學生為本促進個體充分發展,以素養為導向兼顧學科與綜合素養,通過教材課程化實現經驗獲得,轉變教學方式構建“師生共學”關系,讓評價成為教學有機組成部分。他特別強調,教學評價需貫穿全過程,既要關注學習成果,更要追蹤學習過程與思維發展。
報告最后,艾興教授以對教育本質追問作結:“我們要培養什么樣的學生?用何種課程與實施路徑才能達成目標?”引發了在場教師對教育初心的深度思考。
艾興 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
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趙淵博,以《中學生涯規劃教育:“深度思考” 一下》為題,為師生揭開AI賦能職業規劃的奧秘。報告開篇,趙主任借真實案例拋出核心問題:當AI能預測職業趨勢并生成“最優路徑”,人類生涯規劃的獨特性何在?進而揭示AI工具的“雙刃劍”特性,它雖提供決策數據,卻也可能遮蔽個體成長的多元可能。
在闡述中,趙主任緊扣生涯教育本質,詳細解讀生涯規劃的七大核心理念,融合經典生涯發展理論,搭建起“以學生終身發展為本”的教育邏輯框架。她指出,在AI時代,教育者要擺脫對技術的過度依賴,回歸人的主體地位與情感維度,通過更新理念,助力學生在充滿變數的未來中找準成長方向。同時,明確生涯規劃四大要點:喚醒學生規劃意識,引導其認識自我、了解外界,以及進行生涯管理。
趙淵博 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
此次研討會,不僅是川渝教育界的盛會,更是教育變革的重要探索。通過跨地域、學科、層級的思想碰撞,與會者為川渝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貢獻“西南智慧”。在AI 賦能的教育新時代,川渝教育工作者肩負重任,將堅定育人信念,把前沿理念轉化為實踐。未來,兩地將持續攜手,挖掘AI教育潛能,構建開放多元高效的教育生態,以教育變革推動社會進步,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堅實教育支撐,譜寫川渝教育的壯麗篇章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