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艷:“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后人,景德鎮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粉彩山水傳承人、江西省首屆陶瓷藝術大師、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
三月初,汪艷在婺源寫生,把古木參天的香樟、燦爛的油菜花海、村口的潺潺溪流,或是晨曦日落的光影,都定格在畫板上。
婺源寫生
滿眼春色,意猶未盡。寫生回來足有半個多月,汪艷都沒有拿起畫筆。
婺源的景色,一幀一幀地在她腦海中回放,雖沒有動筆,腦海中卻在反復勾勒線條。
國畫《竹林清居》
靈感往往會賦予作品生命,之前的千頭萬緒,瞬間或轉念間便化為創作的源泉。婺源寫生回來一月有余,汪艷的瓷畫作品《春色正好時》即將問世,進入填色階段。
《春色正好時》瓷畫
《春色正好時》是一幅釉上彩瓷畫,布局凸顯作者構思精妙。畫面由白墻灰瓦的古村、清澈的溪流、金黃的油菜花以及參天古木組成。
似曾相識的畫面,現實中未必是這樣的組合,每一個場景,又真真切切存在于婺源西沖及周邊。
《春色正好時》局部
初看不識畫,再看已是畫中人,當你讀懂了這幅畫,就讀懂了汪艷內心對大自然的虔誠和敬畏,對秀美山河的珍惜和依戀,對田園牧歌的向往和褒獎。
作品取材于一棵枝繁葉茂的香樟,軀干底部卻是一個大窟窿,這對任何生命而言,這樣的窟窿都是撕心裂肺般的傷害,它或是多次遭遇雷擊起火,或是多年遭遇病蟲災害啃噬,或是遭遇人類的摧殘破壞。
無論遭遇了什么,受到的傷害再多再大,這棵香樟依然屹立在村口,福佑一方,給人力量。
伏案創作
潺潺溪流可以養育魚蝦,滋養萬物,相對于人類,大自然是多么慷慨,人類依山傍水而居,在鳥語花香中繁衍生息,對大自然更應該心存敬畏,保護環境。
汪艷是汪派山水的第三代嫡系傳人,筆墨技法,傳承的痕跡一目了然。而這幅《春色正好時》瓷畫屬寫生作品,以瓷畫載體的形式,在傳播女藝術家汪艷思想和情感。
如果說汪派山水以其登峰造極的技藝和獨特風格聲名遠揚,汪艷的作品既承襲了汪派山水的獨特風骨,又融入了她獨出心裁的創新元素,融入了對大自然的深刻領悟。
國畫《山前樹下》
不惑之年,汪艷斬獲首屆江西省陶瓷藝術大師榮譽,坦言女性在這個年齡階段,更容易疲憊,憑著一腔熱愛,汪艷通過堅持外出寫生,拓寬視野,增長見識。
汪艷瓷畫作品
汪艷的作品中,不僅是關注山水的外在形態,更注重挖掘山水的內在精神與情感,體現生命的堅強和不屈。在傳承的基礎上,她融入寫生的畫面或靈感,用心雕琢個人陶瓷藝術風格。
本期主筆:姚陳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