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太平洋戰爭進入1943年,鑒于盟軍飛機與潛艇的表現愈發活躍,使得由日本本島至太平洋諸島的海上運輸補給線屢屢陷入危境。日本運輸船隊于海上頻遭空襲及潛艇攻擊,致使日本商船的損失數量呈幾何級數遞增,進而導致對護航艦艇的需求急劇攀升。
然而,日本海軍現存的甲型海防艦數量已然捉襟見肘。故而焦頭爛額的日本軍令部責令在甲型海防艦的基礎之上設計一款簡化版的海防艦,務必最大限度地削減造艦資源的投入,以期在短時間內能夠實現大批量建造。在能夠滿足執行護航任務的前提之下,盡可能簡化設計,縮減艦體規模,要求使得毫無軍艦建造經驗的民營小型造船廠亦能夠進行建造。
艦政本部在承接軍令部的指令后,旋即在甲型“鵜來”級海防艦的基礎上,于1943年3月開始著手規劃新型海防艦,當年6月便出示了設計方案,其設計代號為“丙”型海防艦。
甲型“鵜來”級海防艦
新艦保留了“鵜來”級后置式六角形粗短煙囪的總體架構,為了節省成本,進而進一步簡化了結構,排水量由1000噸大幅降低至800噸左右。
丙型海防艦全長67.5米,水線長66米(較甲型海防艦縮短10米),寬8.4米(比甲型海防艦窄近1米),吃水2.9米,基準排水量745噸,公試排水量810噸。為達最大限度簡化工藝之目的,丙型海防艦的構造設計全然簡化,艦體外觀極力避免采用曲線,而盡可能采用直線條,建造工藝亦變更為簡便易行的焊接建造。艦體內部亦依循“戰時標準船”之舉措,最大限度削減了水密隔艙,各艙室皆采用大空間布局,以降低施工量與材料耗費。
鑒于當時日本國內艦船主機供應匱乏,故而丙型海防艦采用了兩臺當時尚有一定庫存量的艦本式23號乙型8缸柴油機,單臺功率950馬力,載油量106噸,最高航速16.5節,14節經濟航速行駛時續航力達6500海里。作為戰時應急生產的低端產物,丙型海防艦居住條件惡劣至極,通常不執行遠洋航行任務。
丙型海防艦的火力配置為兩座單裝十年式120毫米45倍徑高炮,沿中線安裝于艦首艦尾,其中艦首的主炮配有防盾,艦尾的主炮為“裸炮”;副炮為兩座三聯裝96式25毫米高射機關炮,安裝于煙囪兩側甲板室頂部延伸至兩舷的平臺上。
美術作品:丙型海防艦
后期因應盟軍強大的空中力量,又分別于艏樓末端兩舷和艦首艦尾甲板室頂部延伸平臺處增添了兩座雙聯裝和兩座單裝的96式25毫米高炮。為應對無處不在的美軍潛艇,該級艦還配備有一座位于艦首甲板室延伸平臺上的80毫米反潛迫擊炮和12座位于艦尾主甲板的94式深彈投射機,備有120枚深水炸彈,并配套具備類似聲吶功能的水聽設備,全艦編制136人。
丙型海防艦
丙型海防艦沒有艦名,以奇數編號來命名,因首艦編號為第1號,故又被稱為“第1號型海防艦”,從第1號開始一共建造了五十三艘,本文的主人公就分別屬于丙型海防艦的“第67”號和“第107”號艦。
“第67”號海防艦于1944年11月2日在日本海軍舞鶴工廠建成,建成后除了幾次為運輸船隊護航外,一直在日本內海進行護航和反潛任務。1945年8月14日也就是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前一天在小串港外觸雷受損并以這個狀態迎來戰敗,日本戰敗后被盟軍勒令解除武裝后在甲板上加焊艙室,改成特別輸送艦將散落在各地的日軍和日僑接回本土。完成這項任務后該艦拆除這些臨時艙室,作為特別保管艦停泊在佐世保港等待盟軍最終的處置。
特別輸送艦狀態的第67號
1947年7月6日,“第67”號隨第一批賠償艦一起在上海被移交給中國,被命名為“接7”號。因為艦況較好,南京國民政府為宣傳考慮,下令將“接7”艦“先行裝配,加緊訓練”。經海軍江南造船所加裝武器后于1947年8月重新武裝完成,命名為“營口”號后加入國民黨海軍海防第二艦隊,艦名取自遼寧省營口縣(今營口市)。重配武裝為兩門十年式120毫米艦炮(均帶炮盾),六座雙聯裝96式25毫米機關炮,艦種被定為“護航驅逐艦”(本文為行文方便,后文中皆稱該艦為護衛艦)。
重新武裝后的營口艦
9月3日,“營口”艦以全副武裝的艦容停泊在南京下關江面參加抗戰勝利兩周年紀念日活動并向公眾開放參觀。
“營口”艦服役后長期和原丁型海防艦“第194”號的“威?!迸灲Y伴編組,拱衛南京。1948年10月31日列編入江防艦隊。1949年初,解放軍陳兵長江北岸,為了阻止解放軍過江,“營口”艦和“威?!迸炓黄鹆腥虢幹伶偨蔚牡诙绤^,以鎮江為駐地,多次炮擊解放軍在長江北岸揚州一帶的陣地,給解放軍造成一定傷亡。
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后,“營口”艦和“威海”艦一起開往揚州六圩江面用燃燒彈炮擊有解放軍駐扎的六圩鎮長達三個小時,造成全鎮大火,軍民傷亡嚴重。
1949年4月21日江陰要塞全體官兵戰場起義后,意識到鎮江已經無法再停留的“營口”艦于4月22日晚9時同“威?!薄ⅰ俺^”、“聯華”、“聯勝”等艦趁夜出發向上海方向突圍。沿途多次攻擊解放軍的渡江船隊,給渡江的解放軍部隊造成一定傷亡。在遭到解放軍炮兵和起義的江陰要塞炮兵的炮擊后,“營口”艦丟下友艦,單獨突圍,于4月23日下午抵達上海高昌廟碼頭(“威海”艦遭到炮擊后慌不擇路擱淺,被解放軍俘虜后加入華東軍區海軍,最終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濟南”號護衛艦)。
之后,“營口”艦編入海防第一艦隊,多次炮擊進攻上海的解放軍部隊,國民黨軍撤離上海時,“營口”艦拖著被海關遺棄在上海的緝私艦“和星”號撤到浙江鎮海。1949年6月1日,該艦列編海防第一艦隊第五分隊,旋即又被調往海南島,配合薛岳部防守海南島,但依舊無法阻止海南島回到人民的懷抱。
本廠長繪制的瑞安艦二視圖
1950年初,“營口”艦撤往臺灣左營港,同年7月1日更名為“瑞安”號,舷號73,艦名取自浙江省瑞安縣(今溫州代管的瑞安市);1951年該艦因為日制火炮彈藥告罄而換裝了美式槍炮,主炮更換為MK-22型76毫米高平兩用炮兩座,副炮更換為兩門MK-3型“博福斯”單管機關炮和四門MK-4型“厄利肯”單管20毫米機關炮,另外還加裝了四座MK-6型深彈發射炮。
1951年7月25日,“瑞安”艦隨“正安”等艦在福建三都澳海域對襲擊南日島的國民黨軍進行炮火支援,并在解放軍28軍組織部隊反攻南日島的時候再度實施炮轟,給解放軍登島部隊造成較大傷亡。
1952年7月1日,“瑞安”艦改屬第四艦隊第42戰隊,1954年金門炮戰期間,該艦在9月7日參與了對廈門解放軍炮兵陣地的炮擊以報復9月3日解放軍對金門的大規模炮擊(1954年9月3日下午2時至4時左右,解放軍前線炮兵部隊對大、小金門突然發起了一次較大規模的懲罰性炮擊,連續發射炮彈5000余發,當即擊斃了兩名美軍顧問,摧毀了國民黨軍炮兵陣地7個,擊沉炮艇、拖輪各1艘,擊傷驅獵艦3艘,擊毀水上活動碼頭1個。國民黨軍也以炮火還擊,第一次臺灣海峽危機爆發。9月9日,杜勒斯訪問臺灣,解放軍又加大對金門炮擊強度,以向美國示威。9月22日,解放軍再次以急促的火力炮擊金門。兩次炮擊,拉開了中國人民反對美國干涉中國內政斗爭的序幕)。
1955年1月“瑞安”艦退居二線,列編巡邏艦隊“養老”,最終在1955年8月31日除役。
“第107”號海防艦于1944年11月2日在日本鋼管舞鶴造船所開工,日本戰敗時該艦尚未竣工,但因為完成度較高,外加盟軍總部需要將海外的日軍和日僑運回日本本土的特別輸送艦而免于拆毀,得以繼續建造并在1946年5月30日以特別輸送艦的身份完工。完成“特別輸送”任務后該艦作為特別保管艦停泊在佐世保港等待盟軍最終的處置。
1947年8月30日,“第107”號作為第三批賠償艦中的一員在青島被移交給國民黨海軍,被命名為“接23”號,1948年5月1日國民黨海軍司令部重新命名賠償艦時,該艦被命名為“潮安”號,艦名取自廣東省潮安縣(今為潮州市潮安區)。
1949年2月,由于長期停泊而失去行動能力的“潮安”艦從青島被拖帶到臺灣基隆,并在1949年年底完成武裝。加裝MK-22型76毫米高平兩用炮兩門,MK-3型“博福斯”單管機關炮兩門和MK-4型“厄利肯”單管20毫米機關炮四門,另外還加裝了四座MK-6型深彈發射炮,艦種定為巡防艦(即臺灣方面對護衛艦的稱謂)。
本廠長繪制的潮安艦側視圖
“潮安”艦成軍后于1949年12月1日調到海南島,配合薛岳所部防守海南島,但依舊無法阻止海南島回到人民的懷抱。海南島解放后,該艦在1950年6月1日調入第一艦隊第4分隊,舷號74。1952年編制改為第四艦隊第42戰隊。1954年金門炮戰期間,該艦在9月7日參與了對廈門解放軍炮兵陣地的炮擊以報復9月3日解放軍對金門的大規模炮擊。
但很快“回旋鏢”就砸到該艦頭上,9月25日該艦在從金門前往澎湖的馬公港途中遭遇風暴淺,損毀嚴重被放棄,當年12月6日除籍。由于該艦舷號帶“4”,也就成了日后臺灣省海軍軍艦舷號中盡量避免出現“4”和相加等于“4”的情況的源頭之一(另一大源頭是舷號“22”的“太平”號護衛艦被擊沉事件)。
性能數據
標準排水量:745噸
滿載排水量:900噸
全長:67.5米
寬:8.4米
吃水:2.9米
動力:2座23號乙型柴油機,雙軸推進,1900馬力
航速:16.5節
續航力:6500海里/14節
武備(“營口”艦時期):十年式單管120毫米45倍徑高平兩用炮兩門,96式雙聯裝25毫米機關炮六座。(“瑞安”艦時期):MK-22型單管76毫米高平兩用炮兩門,MK-3型“博福斯”單管機關炮兩門,MK-4型“厄利肯”單管20毫米機關炮四門,MK-6型深彈發射炮四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