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隨著禁漁政策的實施以及各地對生態保護力度的加強,那些曾經被認為已經滅絕的珍稀魚類頻頻重新出現,它們的每一次出現都會引發公眾的驚嘆與期待。比如在2021年10月,有位廣西梧州的釣友朱先生發文稱自己在西江意外釣獲一條形似長江鰣魚的怪魚。
鰣魚作為已經被宣布滅絕的物種,它重新出現的消息迅速點燃了網絡熱度,引來了大量網友的關注。據了解,朱先生剛開始以為自己釣到的是一條普通的鯽魚,但后來越看它越覺得不對勁,朱先生突然回憶起曾經見過的鰣魚圖片,驚訝地發現這條魚的形態特征與鰣魚極為相似!
朱先生興奮之余,立即拍下照片發到了網上,照片一經發布就迅速引發網友們的熱議。不少網友留言說它真的很像是已經滅絕的鰣魚。不過也有網友說本土鰣魚早就滅絕了,它可能是一條人工養殖的美洲鰣魚。那么,朱先生釣到的這條怪魚究竟是不是鰣魚?如果是,它屬于哪個品種呢?
這幾年鰣魚重現的消息總能引發公眾熱議,但往往總被證實是誤會,而朱先生釣獲的這條怪魚也不例外。經過魚類專家鑒定,這條被誤認為是鰣魚的魚其實是海鯽魚,它很可能是從入海口溯游幾百里游到了西江中。這種外形酷似鰣魚的海鯽魚究竟有什么特別的呢?它為什么能溯游幾百里呢?
對于東南沿海地區的居民來說,海鯽魚是一種再熟悉不過的海魚。在學術上,它常見的品種有花鰶和斑鰶,而朱先生釣到的就是一條花鰶。從近幾年來看,有很多釣友把自己釣到的海鯽魚給當成了鰣魚。這一現象的背后,實際上反映了這兩種魚類在生物學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作為同屬于鯡形目、鯡科的近親物種,海鯽魚和鰣魚在外形、體色、鱗片排列等特征上確實容易讓人搞混。不過,鰣魚作為典型的溯游性魚類,它的活動范圍是很廣闊的,歷史上在長江、珠江等大江大河的中上游都曾有過捕獲它們的記錄。相比之下,海鯽魚雖然也會溯游,但它通常只在入海口附近的咸淡水交匯區活動,很少深入內陸河流,可朱先生卻是在遠離入海口幾百里的地方釣到了一條海鯽魚,這確實是很罕見的現象。
隨著我國江河生態系統的逐步恢復,有很多消失的珍稀魚類又重新煥發出了生機。以長江鳤魚為例,它曾經被認為滅絕了,可令人振奮的是,這幾年,我國的科研人員多次在鄱陽湖監測到鳤魚種群活動的蹤跡。這不禁讓人期待在長江、黃河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背景下,消失多年的鰣魚是否也能迎來種群復蘇的轉機呢?又或者就像某些專家擔心的那樣,它們已經永遠消失了,成為了我國生態系統中無法彌補的缺憾?
其實,鰣魚在未來出現并非完全不可能,它們作為一種中小型溯游性魚類,即便當前在長江、珠江中仍存有小規模鰣魚種群也很難監測到。但如果持續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修復,讓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那這些小規模的鰣魚種群完全可能逐步發展壯大起來。
總之,從全球的角度來看,曾經被認為已經消失的美洲白鱘、歐洲鮭等物種都靠著保護措施從絕處逢生了。這說明只要給予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那它們的消失一定只是暫時的。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鰣魚一定會再度出現的,讓我們期待這一天的早日到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