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腫瘤,人人聞之色變。過去,不少患者和家屬有個錯誤的觀念:中醫藥就是終末期腫瘤患者的“安慰劑”。今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31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宣傳周的主題是“科學防癌 健康生活”。如今,大家的觀念有變化嗎?日前,新民晚報記者來到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腫瘤科執行主任周蕾教授欣喜地發現,病人和家屬也在“與時俱進”——惡性腫瘤的治療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中醫并不是西醫無計可施情況下才去尋找的“救命稻草”,也非“錦上添花”的補充療法。
參與到腫瘤防治全過程
正在建設的龍華醫院航頭院區二期工程,恰是圍繞腫瘤學科來重點打造,未來也將成為國家醫學中心建設的重要載體。
龍華醫院航頭院區二期
在航頭院區的門診中,記者聽到不少患者都提出疑問,醫生老是叫我們中西醫結合抗癌,那在治療過程中,中醫會以什么形式參與呢?
周蕾給出了關鍵詞:同步,而非階段式。她解釋,當下抗腫瘤治療手段以手術、化療、放療為主,還包括了發展迅速的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而中醫藥在腫瘤治療中應用廣泛——從預防發生,到減輕放化療的毒副作用,延長生存期,“中醫藥參與到腫瘤防治的全過程”。
“患者完成手術后,哪怕只是微創手術,也會讓人體正氣有損傷。為了能讓術后的腫瘤患者快速康復,就可以通過一人一方的中藥來幫助患者。”周蕾舉例說。
在門診中,她不厭其煩地告知患者,如果癌癥病人能早點選擇中醫藥參與的綜合治療,會帶來更好的預后,實現高質量的長期生存。
專家討論病情
一體化提供中西結合服務
在周蕾的帶領下,記者探訪了該院打造的腫瘤中心診療模式——在申城,越來越多的醫院已經在為腫瘤患者提供一體化服務,“腫瘤中心由腫瘤科、普外科、胸外科等科室組成示范性研究型病房,采取聯合診療的模式,根據患者個體情況,以‘中西各宜’的理念,開展手術、新輔助化療和術后管理。”
據透露,在腫瘤中心框架下,胸外科已經實施了多例局部晚期肺癌根治手術;而腫瘤科開展完善的術后管理,療效顯著。“這些手術的原理實際上可比喻為在一棵樹上移花接木,手術方式選擇的目的是在根治切除腫瘤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地保留健康肺組織,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醫院胸外科俞杞泉主任醫師介紹。
記者還了解到,近年來,中醫藥在腫瘤治療中,除了發揮增效解毒等作用外,在延緩腫瘤復發轉移等問題上,也有了不少新突破。
腫瘤中心打造一站式個體化服務
針灸用于緩解癌痛
眾所周知,疼痛是癌癥患者最常見的癥狀之一。數據顯示,超過70%的晚期癌癥患者患有中度至重度疼痛。世界衛生組織(WHO)就癌痛的藥物和放療治療提供了建議,強調適當應用阿片類藥物。
“阿片類藥物危象加劇了疼痛管理的挑戰。”龍華醫院針灸臨床一部副主任梁艷表示,“針灸作為中醫在非藥物療法中最常用的方法,已被廣泛用于控制慢性疼痛。”
在中醫理論中,疼痛被視為“不通則痛、不榮則痛”的病理產物,針灸通過刺激人體特定腧穴,調和氣血陰陽平衡,疏通經絡,達到“通則不痛、榮則不痛”的鎮痛作用。
據悉,在臨床實踐中,針灸治療腫瘤晚期疼痛已經取得了顯著臨床療效。“通過針刺足三里、合谷、內關、太沖、百會等腧穴,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同時,結合電針、艾灸等方法,可以進一步增強療效。”梁艷說,現代醫學研究結果顯示,針灸不僅可以通過多靶點的效應機制,調節神經、內分泌和免疫系統,達到緩解疼痛的作用;還可以激活下丘腦—垂體通路,增加內源性阿片類物質等天然鎮痛物質的釋放,提高患者的疼痛閾值;并減少阿片類藥物的使用劑量及其帶來的副作用。
原標題:《醫生老說中西醫結合抗癌,那中醫怎么參與治療過程呢?|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
欄目編輯:王蕾 題圖來源:東方IC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郜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