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跨越時間長河,見證歷史變遷,
它們凝結過去,連接當下,傳承未來。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遺產耀中原,
帶您走進古建筑、古遺址、古墓葬,遍訪石窟寺,
聆聽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動人故事。
△點擊音頻,聽有趣的廣播劇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遺產耀中原》,今天我們探訪的是北宋佛塔藝術的巔峰之作——繁塔。
母女拍手唱童謠:“鐵塔高,鐵塔高,鐵塔只到繁塔腰!”
游客:導游,我們剛剛去過鐵塔,它明顯比繁塔高很多,那對母女怎么說鐵塔只到繁塔腰?
導游:這是開封的一句古老民謠,至今仍在河南省流傳。繁塔始建于北宋開寶七年(公元974年),是開封地區興建的第一座佛塔。原塔是六角九層,高約36.68米,加之繁塔所在的繁臺,地勢比北宋內城高出20余米,是北宋文人雅士登高望遠最佳場所,有“繁臺春色”的美譽,所以才有了“鐵塔只搭繁塔腰之說”。
游客:塔身上密密麻麻的磚雕是什么?看起來像小佛像。
導游:您這眼力真好!繁塔的造像藝術極為精美,塔身內外遍嵌造像磚,一磚一像,包括佛、菩薩、明王、樂伎、行腳僧等110余種,近7000尊,姿態各異,形象生動。遠觀繁塔,通身造像組成美麗的紋飾,大小如一,排列有致,與塔身構成統一的整體。這些磚雕不僅工藝精湛,還融合了中原文化與西域佛教藝術特色,是研究北宋佛教造像的“活字典”!
游客:這也太震撼了!
游客:導游,這塔為什么叫“繁塔”呀?名字有什么講究嗎?
導游:問得好!繁(pó)塔,“繁”字在這里讀“pó”,通“婆”音。繁塔位于開封東南的繁臺之上,原名興慈塔,又稱天清寺塔,俗稱繁塔。塔身內外遍鑲佛磚、石刻及文人題記,堪稱宋代藝術的寶庫,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藝術價值及歷史價值。它是開封的地標建筑之一,是大運河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游客:繁塔內部有東西嗎?
導游:必須有呀,塔內現存碑刻200余方,以宋代為主,有184塊宋代佛經碑刻,其中宋代書法家洛陽人趙安仁所寫的“五經”最為著名。“五經”分別存于塔內上下兩層,均為楷書,有歐、柳書法之長,其中《金剛經》《心經》均為唐版本,有較高研究價值,《十善業道經要略》更是國內僅存孤本,價值極高。開封繁塔原汁原味地呈現了北宋初期修塔造像的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也可從中管窺宋初碑刻及書法藝術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可以說是一座書法藝術的寶庫。
繁塔,位于河南省開封市,為北宋初年佛教建筑遺存,是研究宋代佛教藝術、建筑技術及書法的重要實物。1988年,繁塔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遺產耀中原,由河南省文物局與河南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聯合出品,聚焦對外開放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講述河南文旅文創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保護文化遺產,傳承文化根脈。
來源: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程冰冰 谷艷敏 羅曼 羅棟巍 馬翔
圖片來源:開封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