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接近20℃的暖意融融,到2至6℃下的瑟瑟發抖,用“一周過四季”來描述大連上周的天氣毫不為過。這是春季特有的“倒春寒”嗎?這一輪波及全國的冷空氣究竟從哪里來?大連今年入春為啥這么晚……針對市民關心的熱點話題,本報記者專訪大連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宋玉強進行解答。
沒“達標”——這波冷空氣不算“倒春寒”
狂風大作、雨雪交加、電閃雷鳴。大連和全國大部分地區一起,經歷了一個驚心動魄的周末。4月10日起,相關視頻和消息開始刷屏,陜西、山西、河北、河南等地64個國家級氣象觀測站最大陣風突破歷史極值,遼寧省內朝陽等地出現暴雪……相對而言,大連人的經歷比較溫和。宋玉強告訴記者,此次大連的天氣過程是11日下午開始的,到了14日基本收尾。全市平均降水量20.7毫米。其間有7~10級大風,最大風力27.0米/秒(10級),出現在長興島。
這場席卷全國的強冷空氣究竟從何而來?宋玉強告訴記者,此次的強烈冷渦是在貝加爾湖以北形成的,由于被高空暖空氣團團圍住,無路可去,最終爆發式地從北向南席卷我國大部分地區。具體到大連,是在高空冷渦和地面氣旋共同作用下影響出現的強對流天氣。
先賞花后賞雪。這次的冷空氣造訪是人們常說的“倒春寒”嗎?宋玉強告訴記者,“倒春寒”主要指春季(3月——5月)出現的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氣溫明顯低于正常年份的現象。雖然春季冷空氣頻繁,但不是每次降溫都會導致“倒春寒”天氣。“倒春寒天氣是有明確的定義和判定標準的。”宋玉強說,在4到5月,當前期偏暖,后期出現強度較強的冷空氣影響時,降溫幅度在6~8℃以上,低溫天氣持續天數≥3天,并可能對農作物受凍害或對春播造成一定影響,即判定出現“倒春寒”天氣。本輪冷空氣主要是在11日夜間起影響大連,降溫則是12日白天開始,14日上午就開始回暖,還沒有達到“倒春寒”的標準,只是一次普通的冷空氣影響過程。
將“達標”——本月下旬氣溫將震蕩上行
許多大連人都覺得今年入春比去年晚,這不是錯覺。真正氣象學意義的春天是連續5天平均氣溫高于10℃。去年,大連達到這個標準的入春時間是4月10日。
不過,去年的入春時間并不是常態。宋玉強告訴記者,從歷年統計數據來看,大連在4月上旬入春的占比僅8%,20%是在4月中旬。也就是說,大連在4月下旬入春才是大概率事件,往年在此段時間入春的占比高達72%。
“一場春雨一場暖”的俗語可以用來描述4月份接下來的天氣。宋玉強介紹,預計4月下旬我市的氣溫將會呈現“震蕩上升”的走勢。“相對前期,本月下旬的降雨量偏多,有利于春播生產。”宋玉強說,預計17日下午到半夜,我市局部將有小雨。18日夜間到19日中午,則會有一場更大范圍的小到中雨,雨量估計在8至15毫米。雖然其間氣溫會有波動,但離春天的“達標線”是越來越近了。
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蘇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