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推出“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奠定了下一代安全標準。這些技術體系化“上車”,意味著廣汽正在重新定義智能汽車的安全理念。
文 /《汽車人》張敏
今年以來,汽車行業的智駕能力,無論從商業、技術,還是市場角度,都經歷了史無前例的社會大討論,消費者和社會輿論充分參與進來。
大家的共識,還是要回歸到出行的最基礎條件:安全。但是,一直以來,企業通常將安全作為一項裝備和能力,缺乏體系化認知。廣汽的技術發布,打破了這一點。
4月12日舉行的“2025廣汽科技日”,也因此具備雙重意義。一個是首次公開了廣汽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將“安全”做成一個系統;另一個,由12款車規級芯片構成的芯片產品矩陣,更是覆蓋電源管理、底盤、集成安全等多個領域。
而昊鉑HL正式上市,也為廣汽集團的安全觀和安全系統的樣板產品,兌現廣汽“人為本、信為道、創為先”的企業理念。
“道法術器”與兜底能力
從技術趨勢看,L2智駕的新車滲透率已經接近60%。2030年,L2以上智駕的市場滲透率有望達到90%。智能駕駛正在從L2智能輔助駕駛,向更高階的L3甚至是L4級自動駕駛邁進。
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 馮興亞
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在發布會上表示,對于廣汽,安全從來都不只是一項配置,而是必須堅守的底線。這就是廣汽的安全之“道”。建立這一底線的基礎,“人是放在首位的”。
AEB(自動緊急制動)是智駕中公眾關注度最高的功能,一方面源于網絡流量,更重要的原因,AEB是和人身安全關聯最為緊密的主動安全功能。
企業做AEB最大的困境,并非靈敏度,而是避免誤觸發,即不能幫倒忙。當廣汽做到20萬公里才有一次誤判概率的時候,沒有因為比行業平均水平高一倍而滿意,經過3000多個場景驗證,達到百萬公里才有一次誤判,超過行業當前頂尖水平一倍。這意味著絕大多數消費者,只要使用廣汽的AEB功能,終生都不會碰到一次誤判。
在“道”之下是“法”和“術”。廣汽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形成了廣汽安全之法和安全之術,其特點是全鏈路研發、全域安全和全時保障。廣汽構建了全球最嚴苛的安全研發體系,碰撞測試工況達60多項,是國標的3-4倍;側面柱碰,廣汽的標準要求“電芯空間零侵入”,遠超行業允許的“輕微變形”標準。
廣汽的全域安全技術,覆蓋了智駕、底盤、主被動融合及電池安全,按照與人的安全關聯度安排優先級。
搞過工程的人都知道,所有故障分析模式,跑不脫失效模式分析。其中重點分析單點模式,因為單點總是最容易出問題的環節,當然全部冗余也是不科學的。廣汽的做法,是在八大關鍵系統(定位、感知、計算等)均采用雙點冗余設計,確保故障時無縫切換。
而“安全之器”就是廣汽打造的一系列安全產品。廣汽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L3準入標準的量產產品。馮興亞表示,從L2到L3,意味著從“人機共駕”到“系統主導”的責任交接。
這不是簡單的技術升級,意味著用戶對安全的底層需求發生了質變,不僅對智能駕駛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對車企能不能搭建可靠的安全架構、處理各種突發風險,帶來了更高的考驗。
能滿足這樣要求的企業不多,目前獲得國家首批L3準入試點資格的乘用車企業只有7家,廣汽是其中之一。廣汽L3不是演示版,不是實驗室里的PPT,而是真正做到“出事了我兜底”的能力。
在如今喧囂的汽車市場上,這一表態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智駕商業化,可能從此分成了涇渭分明的兩部分。后一部分,系統主導、企業兜底,100%將成為市場的標桿。理由很簡單,消費者的意愿就是如此。
“安全”是系統工程
廣汽研究院院長吳堅提到,廣汽L3產品的系統目標失效率是1FIT(運行10億小時發生一次故障),比民航安全標準足足高1000倍。
這得益于廣汽獨特的開發流程,即將“零容錯、零失效”的航空標準運用在地面智能駕駛系統上,并以此建立開發體系。
廣汽研究院院長 吳堅
不用說,這套體系里面的關鍵就是“雙系統冗余”,達到出故障、出事故也能安全的目標。
Soc芯片、MCU控制芯片、電源等關鍵點,都有“熱備份”。到自動駕駛系統層面,星靈架構也有Plan B、Plan C。星靈架構采用的是獨門的中臺式控制理念,用288萬公里道路測試、10.2億公里虛擬仿真測試,來覆蓋極端場景。
星靈架構以此實現了“主被動安全融合”,這似乎是一個新概念。簡單說,就是憑借強大感知提前預警,啟動智能底盤避險技術。一旦系統判定碰撞不可避免,則迅速轉入主動防護模式,其中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根據每個乘員體型、坐姿、位置實時調整氣囊展開方式,被動安全第一次具備了智能化主動特質。當然,這一切都在0.2秒內完成。
而籠式車身、高強度鋼等常規防護之外,廣汽的得意之筆是蜂窩狀多胞吸能結構,一種模仿蜂房的仿生結構,在關鍵受力部位,分散沖擊、減少變形。比單純的靠結構剛性硬抗,安全空間提升了15%,吸能效率提升30%,保持了電池倉和座艙的完整。
自然,至關重要的碰撞解鎖,具備低壓冗余和手動等三冗余結構。而廣汽的彈匣電池技術通過隔熱艙設計、吸熱材料及全時監控,實現“熱失控不蔓延”,已經深入人心。
廣汽的云安全可實時監測每一輛車的3881項安全參數,服務170萬用戶,AEB避免了近500萬次事故,廣汽將“安全“做成全維、全域、全時的系統工程。
踐行“安全是最大豪華”
昊鉑HL作為廣汽“番禺行動”之后首款上市的大型豪華純電/增程SUV,其豪華品質已經在預售階段透露出“游艇式豪華”的理念。
定位“家庭智能新豪華SUV”,昊鉑HL全面對標理想L8(參數丨圖片)、問界M8等30萬元級SUV。新車上市同步帶來多項專屬權益,讓昊鉑HL不僅在產品配置上越級,更在價值兌現上做到了30萬元級配置權益全拉滿。
昊鉑HL作為廣汽技術集大成者,通過L3智駕冗余、智能底盤、主被動融合防護及彈匣電池技術,實現了從“碰撞前預判”到“事故后救援”的全周期安全閉環,印證了昊鉑CEO馬海洋所言的“安全是最大豪華”的品牌承諾。憑借其碰撞安全、智駕安全、電池安全、夜間安全能力,打造了堅固、智能的移動堡壘。
廣汽昊鉑CEO 馬海洋
在夜間低照度、非結構性場景(比如錐桶、水馬攔路),再加上冰雪濕滑路面,可謂Debuff拉滿,這個時候,昊鉑HL能自動獨立變道,平順無頓挫地行駛。前提是擁有強大的感知能力:雙目立體攝像頭、分布式毫米波雷達、192線激光雷達、全車彈性波傳感器、車路協同通信,形成全天候360°感知矩陣。
昊鉑HL首發的“暗夜之瞳”,配備軍工級夜視系統,微光環境下實現色彩重構技術(與早期微光系統的單色成像有代際差別),讓夜間行車有接近白晝的視覺效果,提升了對人、動物、非結構障礙物的辨識,讓行車真正無憂。
昊鉑HL所堅持的“體系化安全才是全方位安全”,正在多個維度落地為可感知的用車體驗。
做到這個份兒上,才敢說自己是豪華品牌、豪華產品,這符合廣汽集團以人為本的“安全觀”。廣汽通過產品本部和研發院整合為“大研發體系”,強化了技術商業化能力。更重要的是,將“安全觀”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品力。
有國企大廠的責任擔當,更有領先落地技術方案,廣汽自豪地將遠超行業標準的研發、驗證體系展示出來。這些技術體系化“上車”,意味著廣汽正在重新定義智能汽車的安全理念,必然對行業“安全與體驗”觀念產生很大的觸動。
廣汽自身和第三方調查都表明,安全是消費者第一關注點。廣汽對“1FIT級”安全標準的瘋狂追求,在市場認可之后,必將牽引智能出行邁向“極致安全”時代,廣汽就順勢成為新一代安全標準的奠基者。【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