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資訊零部件采供一步到位
全球汽貿網資訊,電動車品牌極星(Polestar)正在大幅縮減其在中國市場的業務版圖,逐步關閉門店網絡,并退出與中國本地公司的銷售與營銷合資企業。
(圖片來源:carnewschina.com)
Polestar首席執行官Michael Lohscheller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家起源于瑞典、隸屬于李書福汽車帝國的品牌,已決定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采取不同的運營模式。
Lohscheller表示:“我們在不同市場采取不同的策略,這是很正常的,畢竟中國市場競爭非常激烈,”他還補充說Polestar仍然致力于中國市場,長期看好其作為品牌的發展前景。
盡管Polestar在2025年第一季度銷量同比增長76%,但2024年整體表現依然低迷,Polestar 3和Polestar 4兩款車型市場反應不及預期,公司將實現現金流盈虧平衡的目標推遲了兩年。目前其股價已在1美元左右徘徊近一年。
在中國,Polestar正面臨來自比亞迪等本土品牌的激烈競爭。截至目前,其官方購車App上僅剩10個可預約試駕的城市門店,而官網仍顯示有36家門店。
當被問及是否在將資源從中國市場撤出時,Lohscheller表示:“我們必須認識到:Polestar還是一家年輕公司,資源有限。我們在歐洲市場看到了更多增長機會。”
根據4月10日的一份交易所公告,Polestar已正式退出與湖北星紀魅族集團有限公司的合資企業。公告稱,該決定是因市場重點和戰略方向發生調整。這家合資公司原負責Polestar在中國的銷售、客戶服務及其他商業運營。
盡管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Polestar在2024年僅在中國售出約3,120輛乘用車,而其全球銷量約為44,850輛。
“我們仍然保持深耕中國市場的承諾。但我們必須優先考慮部分市場。因此我們必須有所取舍。”Lohscheller還列舉了英國和法國為銷量持續增長的代表地區。
Polestar的“戰略退守”并非個例。在電動車紅海中,一些過度依賴歐洲設計、品牌光環與進口路徑的外資品牌,若無法快速完成本地化研發、生產與服務體系的落地,可能會被擠出主流競爭圈層。
Polestar與星紀魅族的合作曾被市場寄予“科技賦能”的厚望。然而,這場聯姻僅維持一年就告終,反映出中外合資在智能網聯領域的融合仍存在文化、策略與執行層面的壁壘。
(編譯:全球汽貿網 Ya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