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主任醫師。作為從內蒙古走出去的心血管外科專家,他時刻心系草原?!皩W有所成后,就要回報家鄉?!倍嗄陙?,李偉作為草原上的心臟外科技術“破冰者”,帶領團隊從無到有開展學科建設,為草原人民帶來了健康福音。
健康報:您能講述一下回到家鄉服務草原人民的故事嗎?回到草原后,您都做了哪些工作?
李偉:我出生在一個醫學世家,在家人的熏陶下,從小立志成為一名醫生,高考時如愿考入醫學院。在實習階段,我在心臟內科、外科看到了很多受限于當時的醫療衛生水平而無法得到有效救治的患者,于是我暗自發誓以后一定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心臟外科醫生。工作后,我堅守臨床,積累診療經驗,提高診療技術水平,從主治醫師成長為??漆t院院長。
2013年,時任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院長邀請我回內蒙古工作。那時,內蒙古醫療機構的心臟外科沒有獨立完成心臟手術的條件,更缺少專業的人才隊伍。聽聞上述情況,我義無反顧地答應了院長的邀請。我是從草原走出去的孩子,學有所成,應該為家鄉人民作一些貢獻。
此后10余年,我和團隊成員從無到有開展學科建設,填補了眾多學科空白,開展了自治區首例高齡心臟搭橋術、首例新生兒復雜先心病根治術、首例急診冠脈搭橋術等,將科室逐步發展為集心臟外科、麻醉科、重癥監護、體外循環于一體的綜合臨床學科。如今,科室共有70余人,年手術量近600例。
健康報:從醫30余年,您對心臟外科這門學科及醫生這個職業有哪些認識?
李偉:我認為,作為一名醫者,要不斷提高診療水平,實實在在地為百姓提供優質醫療服務。
比如,很多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發病很急,且不具備轉診條件。如果未得到及時救治,大部分患者會在發病2~3天內死亡。如今,我們一年能成功救治百余名這類患者,為很多家庭送去希望。
再比如,過去很多需要做冠脈搭橋手術的患者,只能遠赴外省接受治療,而如今可以實現“手術不出自治區”。患者不僅收獲了便捷,還省去了往返車費、食宿費等就醫成本,減輕了經濟負擔。手術后,患者有任何問題和需求,可以隨時來醫院復診,生存質量得到了保障。
心臟外科手術難度高、風險大,對醫療團隊整體素質要求高。大多數疾病有時間敏感性,團隊成員需要爭分奪秒;一些合并癥患者在術前評估和術后管理環節需要心外科、麻醉科、重癥監護團隊等多學科協同診療;手術過程復雜,涉及體外循環、麻醉、病變修復等環節,每個人都很重要。我和團隊成員相處融洽,各有所長、配合默契,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
前一段時間的一天晚上8時許,鄂爾多斯轉來一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當地醫院為其做了介入手術,并使用體外膜肺氧合(ECMO)維持其體征。團隊成員爭分奪秒,讓患者晚8時30分就進入手術室,及時完成心臟搭橋手術。患者轉到重癥監護室后,重癥監護團隊成員悉心照料,患者住院十幾天后順利出院。
健康報:您曾參與“蒙古國先心病患兒救助項目”。在此期間,哪些事讓您印象深刻?
李偉:2017年,中國紅十字會啟動“天使之旅——‘一帶一路’大病患兒人道救助計劃”蒙古國行動。此后兩年間,中國紅十字援外醫療隊分批次赴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開展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篩查工作。中國專家確診的100名符合手術指征的患兒,分4批次被送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北京華信醫院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接受手術治療。
從內蒙古呼和浩特到烏蘭巴托要乘坐30多個小時的火車,這條路我往返了4次。我看到了當地百姓的不易,很多先心病患兒無法得到好的救治。不懈怠,認認真真篩查,做好宣教,是我給自己定下的工作方式。這段時間,先后有74名先心病患兒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全部康復。
去年,一名患兒從蒙古國來復查,見到我十分激動,不僅和我合影,還送上了自己畫的畫?;純杭议L告訴我,前不久,他們那里又去了一批外國專家做疾病篩查,專家檢查完孩子的身體后豎起大拇指,說孩子的手術做得非常成功,近期、遠期效果都非常好。
健康報:在開展常規醫療技術的同時,您對醫療服務領域拓展,比如開展新技術、新業務等,有什么打算?
李偉:隨著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患者臨床需求的不斷升級,心臟外科領域正從“創傷治療”向“精準修復”轉變,推動我們不斷開發新技術、新業務。比如,十幾年前,只要患者手術成功,大家就會很滿意。如今,患者更注重醫療安全和暖心式服務,更加追求手術微創化和康復后的生活質量。
此外,加速新技術、新療法的研發和應用,也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比如,對于終末期心臟病患者,心臟移植手術是唯一選擇。此前匹配心源需要等待較長時間,如今,作為心臟移植的過渡手段,人工心臟植入已成為治療終末期心臟病的重要選擇。
內蒙古自治區冠心病、大血管疾病患病比例高。近年來,我和團隊成員圍繞這兩類疾病做科研,相關研究成果獲得了自治區級科技進步獎。未來,我們會圍繞發病率較高的疾病做更深層次的研究,創新防治技術。
健康報:獲得“白求恩獎章”,您有哪些感悟?
李偉:獲得這份榮譽,我既感榮幸更覺責任千鈞。白求恩同志踐行國際人道主義精神,是我們的榜樣,也是我們終身學習的目標。我要學習白求恩同志一生忘我、一生踐行國際主義、無私奉獻的精神,將這種精神運用到今后的工作中。
文:健康報記者 郭蕾
編輯:李詩堯
校對:馬楊
審核:秦明睿 葉龍杰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訪問yuanben.io查詢【5UCZBDKE】獲取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