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皮膚過敏越來越常見,每當換季時,很多人臉上就會冒紅疹子,和朋友聚會吃海鮮后全身起紅疙瘩,還有換一款新護膚品就容易出現瘙癢脫皮等!新加坡丘保潤醫師,通過中醫調理從根源改善過敏體質,讓皮膚恢復 "安穩"。
中醫怎么看皮膚過敏??
中醫把皮膚過敏歸為 "風疹"" 濕瘡 "范疇,認為過敏發作不只是外界過敏原刺激,更和身體內部的" 失衡 " 有關。比如:?
肺脾失調:肺主皮毛,脾主運化。肺氣不足時皮膚防御差,像城墻有漏洞;脾胃虛弱生濕生熱,濕熱往上熏蒸,就容易出現濕疹、蕁麻疹。?
血熱生風:長期熬夜、愛吃辛辣、壓力大的人,體內易生 "內熱",熱邪擾動血分,就會出現皮膚紅腫、瘙癢、起小紅疹。?
外邪侵襲:花粉、塵螨、海鮮等過敏原,在中醫看來屬于 "風邪"" 熱毒 ",身體正氣不足時就會乘虛而入,引發過敏反應。
兩種常用中醫調理方法?
1. 中藥內服:一人一方,辨證開方?
風熱型(紅腫熱癢):用消風散加減,含荊芥、防風、牛蒡子等,像給皮膚 "滅火降溫"。? 濕熱型(滲水、起水皰):用龍膽瀉肝湯合萆薢滲濕湯,清利肝膽濕熱,讓體內多余的 "濕氣" 排出去。? 氣血虛型(反復發作、皮膚干燥):用八珍湯加黃芪、刺蒺藜,補氣血的同時祛風止癢,適合長期過敏后體質虛弱的人。
2. 針灸調理:調氣血,安神膚?
在合谷(手虎口)、血海(膝蓋內側)、三陰交(小腿內側)等穴位施針,能調節免疫系統,緩解過敏時的焦慮緊張(情緒波動會加重瘙癢)。尤其適合慢性過敏患者,每周 2-3 次,慢慢讓身體 "穩下來"。
日常護敏小秘訣?
吃對食物:急性期忌辛辣、海鮮、牛羊肉;平時多喝小米粥、冬瓜湯健脾祛濕,吃銀耳、百合滋陰潤燥。?
溫和護膚:選擇無香料、無酒精的護膚品,洗臉水溫別太高,洗完及時涂保濕霜(推薦含杏仁油、橄欖油的天然成分)。?
情緒管理:過敏時越抓越癢、越焦慮越嚴重,試試每天睡前泡腳 15 分鐘(加艾葉或生姜),配合深呼吸放松,讓身體和心情都 "冷靜" 下來。
中醫調理不只是 "止一時之癢",更會幫你找到過敏的 "病根",從調整飲食、改善體質入手,讓皮膚真正擁有抵御外界刺激的 "底氣"。畢竟,健康的皮膚,從來都是 "內調外養" 的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