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大運會之后,2025年,成都又將迎來一項世界級的體育盛會——第12屆世界運動會。
關注體育產業的朋友應該知道,世界運動會被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稱為“二級奧運會”,其能級并不比大運會低。
目前,距離這項盛會啟幕已經不足4個月,且個別項目的巡回賽已經召開。
令人好奇的是,和大運會相比,不論是資金投入,還是賽前預熱宣傳,這次的世運會著實過于“低調”。
能被稱為“二級奧運會”,世運會自有它的份量。
作為非奧運比賽項目最高水平的國際綜合性運動會,世運會的舉辦周期也是四年一次,比賽時間在每屆奧運會的次年,競賽項目以非奧運會項目為主,與奧運會相互補充。
▲成都2025年世運會比賽項目,圖據世運會官網
不過,世運會與奧運會的理念有很大不同。
奧運會的體育競技色彩更濃,傾向于不斷挑戰和突破人類的運動極限;而世運會則以感受運動氛圍、傳播生活方式為主,表演色彩更濃厚。
當然,從賽事能級來看,世運會的水準一點兒也不低。但為何和大運會的籌辦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
從場館建設資金來看,大運會花費了約180億元,世運會卻只有5億元左右,差了整整有36倍之巨。
▲東安湖體育公園,圖源網絡
從場館建設數量來看,大運會全面建成49個場館,其中新建場館13處、改造場館36處,場館功能硬件和服務軟件全部達到國際比賽標準,新建場館均達到綠色建筑二星級標準;世運會選定28個場館、場地進行升級改造,其中現有場館13個,臨建場館14個(部分場館會在賽后拆除),改造場館1個。
▲圖源成都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
成都大運會遵循“綠色、節儉、必須”辦賽原則,世運會也延續了這一理念,將“綠色、節儉”進行到底。
從3月底東部新區舉辦的2025年世界運動會巡回賽(成都站)就可以一窺端倪。巡回賽采用“巡回賽-正賽”場館共用模式,80%設備采用租賃循環利用,地擲球場砂石選用樂山本地資源替代海南輸入等,實實在在地踐行了綠色、節儉的理念。
▲2025年世界運動會巡回賽(成都站),圖源運動成都
其實,細細想來,有了大運會高標準的場館硬件和城市配套升級做鋪墊,兩場盛會資金投入36倍的巨大差異也不難理解,甚至可以把世運會視作對大運會投入的“平倉”。
不過,讓人疑惑的是,大運會籌備期間無處不在的賽前預熱宣傳,并未在世運會再現,舉辦世運會又將為成都帶來什么呢?這就要從世運會的特點來進行觀察了。
既然與奧運會互為補充,世運會自然聚焦在非奧項目上,如無人機、飛盤、攀巖、武術等,這些項目雖競技性稍遜,但更具趣味性、觀賞性和參與感。
▲世運會部分項目,圖源世運會官網
例如,成都世運會就首次將武術列為正式比賽項目,讓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登上國際舞臺。屆時,在短視頻平臺廣受外國朋友喜歡的中國武術,將在長拳、刀術、棍術、南拳、南棍、太極拳、太極劍等極具觀賞性的項目比賽中,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播。
▲圖源國際武術聯合會IWUF
融合了力量與技巧的俄羅斯傳統格斗技術桑搏,則是本屆世運會唯一的新增項目,我們也將在成都領略到它的獨特魅力。我們或許可以期待,未來世運會的舞臺上將可以欣賞到更多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傳統競技表演。
這些異彩紛呈的項目在展示體育精神的同時,更是一個展示體育運動多樣性的載體。
▲世運會部分項目,圖源世運會官網
它們對于比賽場地的要求自然也與以競技為主的項目有很大不同,所以我們看到,世運會選定的場館場地中,公園占據了大量篇幅,如桂溪生態公園、天府公園、興隆湖湖濱賽場、青龍湖濕地公園、三岔湖桃花島賽場等,這些都是成都公園城市建設成果,世運會的召開將其推上了更大的展示舞臺。
▲興隆湖湖濱賽場,圖源網絡
觀賞性十足的項目+湖光水色的比賽場地,一幀一畫都可出圈,這簡直就是絕配!
參賽主體也是世運會和奧運會大不同的一點。
奧運會以國家為單位參賽,運動員代表著國家榮譽;而世運會卻允許運動員以個人或單項協會名義參賽,更注重個人技藝的展示與交流。因為其豐富的文化活動、展覽和娛樂項目,從某種角度講,它更像是一場全球體育愛好的狂歡活動。
▲世運會部分項目,圖源世運會官網
正因如此,世運會的參賽者具有更多的自主性。
隨著China travel熱的興起,除了比賽之外,即將涌入成都的5000人中一定不乏對成都這座城市甚至中國充滿好奇,想借此機會親自來看看我們的網紅“花花”,近距離欣賞川劇“變臉”精妙之處,在人民公園的院壩里悠閑地曬太陽喝蓋碗茶,或者和壩壩舞的嬢嬢們battle battle的外國朋友……
▲人民公園鶴鳴茶社,圖源文旅成都
熱愛體育運動的人,必然對生活抱有同樣的熱情。他們的到來,是一場不同生活方式的碰撞,也將為成都式幸福生活帶來更為廣闊的傳播。
文化的多元融合也是世運會非常重要的特點。
事實上,不管是前面所講的競賽項目的多元性,還是類似嘉年華的體驗感,都是文化的一種表達。
當然,具有深厚歷史淵源的成都,自然不會錯過這個絕佳的文化推廣機會。
去年,成都就創新推出了世運項目科普推廣活動“世運新十二月市”。
▲“世運新十二月市”系列活動,圖源運動成都
成都自古因商而立、因商而興。唐宋時期就形成了由官方主導按月令舉辦的專業性市集“十二月市”,并且“月月有集市、市市不相復”。由于其集商貿、民俗、節慶等于一體,興盛熱鬧,因而吸引了全國各地商人紛至沓來。
如今,成都這座消費之都正在做強新“十二月市”,搭上世運會這趟順風車,可以更好地做強做靚新“十二月市”品牌IP。
▲“世運新十二月市”系列活動,圖源運動成都
同時,借助“入境消費”熱和離境退稅即買即退的鋪開,有望掀起新的消費熱潮。
另外,從“世運新十二月市”的選址來看,從桂溪生態公園、天府芙蓉園、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到成都SKP、金融城“雙子塔”、來福士廣場、萬達廣場,再到黃龍溪古鎮景區、武侯祠景區、成都極地海洋公園、郫都區世界科幻公園,一方面串聯成都眾多文旅資源,另一方面也打造了更多“體育+”的消費場景。
▲“世運新十二月市”系列活動,圖源運動成都
產爺還注意到,在“世運新十二月市”的活動中,設置有扎染藝術、步打球等多種非遺項目及各類傳統民俗體驗活動,是成都4500年的文明史及醞釀出的獨具韻味的地方特色文化,全方位的展示了城市的魅力。
▲“世運新十二月市”雙“U”集市,非遺扎染藝術手工藝品,圖源運
一直以來,通過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為城市注入活力,是城市發展的一個捷徑。
通過成都大運會等賽事的舉辦,在2023年9月發布的《全球體育之都報告》中,成都已位列第八,是亞洲排名最高的非首都城市。
除了城市地位及國際影響力,還有“經濟”及“流量”的提升。
數據顯示,成都大運會市場開發總規模約26.76億元,創歷屆大運會新高;帶動相關旅游消費約126億元。大運會舉辦當月體育用品銷售額同比增長153%。
2023年成都體育消費總規模約685.8億元,同比增長18.5%。成都居民人均體育消費約3204.3元,同比增長17.8%。其中,成都體育賽事消費同比增長超過150%。
而成都世運會掀起的全城消費熱潮還在持續發酵,8月還將迎來一場更加盛大的全民狂歡,你是否也像產爺一樣期待它的來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