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34歲的張學良在西安的珍貴留影,照片中的他,身材高大魁梧,身穿一件紫色棉線背心和襯衣,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張學良是中華民國史上最具有傳奇性和戲劇性的政治人物,28歲少齡,他繼承父業成為當時聞名海內外的少帥,但是西安事變后,曾經叱咤風云的少帥卻成了蔣委員長的“階下囚”,他曾經是民國最有名的公子哥,晚年卻變成了一個虔誠的基督徒。
1901年6月,就在張學良出生之時,為了躲避金壽山的偷襲,張作霖帶著自己的妻子打開了一條缺口,使得家人安全逃出,就在逃跑的途中,張學良降生在大馬車上。
張作霖對長子的降生十分高興和喜愛,為給兒子取學名也是一改再改,由“逸春”而“從善”,再改為“學良”,其意是以漢代名臣張良為榜樣,張學良這個名字,飽含了父親對兒子的寄望之殷,蔣介石等人均以張學良的字稱其為“漢卿”顯然也與張良有關。
然而在1928年,發生了“皇姑屯事件”,張作霖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后,東北軍的大權就由“少帥”張學良所掌控了,張學良后來擔任了東北邊區司令官,全國陸海空軍副司令,在當時也是位相當重要的人物。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張學良率眾退入關內,他曾要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與十七路軍總指揮楊虎城將軍一起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扣押蔣介石,發表對時局宣言,逼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張學良親自護送結拜金蘭之交的“把兄”蔣介石回南京,隨即被蔣介石軟禁起來,張學良時年36歲。
約一年后,從國外“考察”歸來的楊虎城也被軟禁,1949年9月國民黨敗退臺灣前夕,楊虎城在重慶被害。
在《張學良口述歷史》阿忠,張學良無限感慨地說:“我的事情到36歲,以后就沒有了,從21歲到36歲,這就是我的生命。”
之后,張學良還是長達了被蔣介石“管束”的四五十年,張學良被軟禁后,蔣介石怕其自殺,準許于夫人或趙四小姐其中一個陪伴張,一開始由趙四小姐陪,后來于欲見張學良,趙四小姐只得離開去了香港,1941年11月,于鳳至因患乳腺癌必須赴美就醫,當時的軍統局長戴笠給趙四小姐去電,是否愿意往貴州照料張學良。
趙四痛下狠心,將尚不滿10歲的兒子送到美國交給張學良的一個朋友,拋棄榮華富貴,奔赴貴州與張學良同度囚禁生涯,從此相伴張學良左右,這讓戴笠大出意外,他感嘆道:“紅粉知己,張先生真是好福氣啊!”
1964年7月4日,在宋美齡等許多好友的見證下,張學良與趙一荻在臺北北投溫泉風景區一教堂里舉行了一個小型的婚禮,此時的張學良64歲,當年的“趙四小姐”也已經52歲,風華不再。
趙四小姐不計名分,無怨無悔地陪伴一位政治上失意,沒有人身自由的男人,度過了大半個世界的軟禁生涯,恐難有第二個,16歲跟隨少帥,直至52歲才與少帥終成眷屬,連于鳳至都承認,趙四小姐無私地犧牲自己的一切,任勞任怨,陪同漢卿,真是高風亮節,世人皆碑。
張學良真正自由起來,是在上世紀70年代,那時對他的看管已經慢慢放開,允許見的人多了,像張學良以前的舊友,他們經常在一起聚餐,互相請客,聚會越來越多了,但此時的張學良,已經是風采不再的老人了。
晚年定居夏威夷的張學良,一直心系東北故鄉,但令人遺憾的是,由于身體等多種因素,他的大陸之行始終未能實現,2001年10月,張學良在夏威夷檀香山病逝,消息傳到美國,與“少帥”交往70多年的宋美齡悲痛不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