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一帶一路”建設深入,中資企業海外工程合作增多,跨境交易法律問題頻出。因海外工程復雜多變,政策變動、合同違約等多重法律風險交織,部分中企境外投資遇阻。近日,徐匯區司法局協同派出所、涉外律師,調解了一樁涉外糾紛。
2015年,中資背景某建工集團在東南亞某國注冊的A公司,與某電建公司東南亞某國子公司B簽工業園基建工程合同,總價數千萬元,A公司履約完工,B公司卻因當地政策調整,尾款未結清。今年春節前,A公司負責人討薪無果與B公司人員起肢體沖突,被警方處罰,矛盾激化。
這樁糾紛背后,一是合同條款對政策風險覆蓋不全,企業重商業條款、輕涉外責任約定,面臨境外法律執行弱、政策變動等風險;二是跨境爭議解決合意缺失,工程在國外,簽約方為當地注冊法人,約定適用當地法律,仲裁、國內法院審理均困難;三是跨境訴訟程序與執行艱難,當地起訴耗時長、成本高,A公司缺司法資源難獲救濟。
司法所、派出所、涉外律師“三所聯動”協同調解現場
針對企業所面臨的困境,徐匯區司法局牽頭構建“司法所統籌協調、派出所穩控疏導、涉外律師專業支持”協同體系,平衡各方利益,實現解紛與維穩雙贏。
徐匯區湖南街道“三所聯動”專班也發揮關鍵作用:司法所算 “經濟賬”,對比境外訴訟、仲裁與國內調解成本,引導債權人多元尋救濟;組織“法律專家+行業精英”精準調解,兼顧效率公平。派出所充當警務前哨,快速處置涉企糾紛,“背對背勸導”防沖突升級,全鏈條護航調解,穩守法律秩序底線,降低對企業經營影響。
據悉,徐匯區不僅解個案,還從調解協議履行到類案風險防范沉淀經驗,搭建跨國企業高效解紛“高速通道”。當下,徐匯區通過打造“西岸數字谷國際法律服務集聚區”,匯聚全球頂尖法務資源打造涉外法治生態圈;推涉外法治人才孵化計劃,培育復合型法律人才為商事調解護航。
記者:李夢婷
編輯:葉芳芳
校對:耿潔玉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