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時間4月14日,部分美國企業聯合向美國國際貿易法院提起訴訟,稱根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該國總統特朗普濫施關稅的做法超越了其權限,并要求阻止其對外國貿易伙伴實施所謂的的“對等關稅”。
該訴訟由總部位于得州的非盈利組織“自由司法中心”(Liberty Justice Center)提起,代表五家從受關稅影響國家進口商品的美國企業利益。他們分別是:紐約的酒類進口商VOS Selections、賓夕法尼亞的淡水釣竿供應商FishUSA、猶他州的管路灌溉供應商Genova Pipe、弗吉尼亞州的玩具設計公司MicroKits LLC,以及弗蒙特州的女子自行車公司Terry Precision Cycling。
“自由司法中心”的高級法律顧問施瓦布(Jeffrey Schwab)在聲明中寫道,“任何個人都無權征收對全球經濟產生如此巨大影響的稅收。憲法賦予國會設定稅率(包括關稅)的權力,而非總統。”
美國國會在1977年通過的《國際經濟緊急權力法》授權總統可以單方面在宣布國家緊急狀態后管控和規范各項經濟與商務事宜,以應對境外異常狀況或特殊威脅。由于這項法律沒有嚴格要求總統必須證明實施關稅是“出于國家安全的考慮”,因此深得特朗普喜愛,從而據此推出所謂的全面“對等關稅”。
白宮發言人哈里森·菲爾茲表示,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構成了美國的“國家緊急狀態”。但這5家美國企業表示,目前美國的貿易狀況遠遠夠不上“國家緊急狀態”,而且法律不允許總統單方面征收關稅。
據統計,截至2020年歷任美國總統一共在58項國家緊急狀態宣言中援引《國際經濟緊急權力法》,多數是出于國家安全原因針對特定國家和地區的特定事件實施制裁,如1979年的伊朗挾持人質事件。
菲爾茲在發給媒體的聲明中說:“特朗普的反對者會永遠針對他,但特朗普確實是為普通民眾挺身而出,終結貿易伙伴對美國的剝削。他的關稅計劃為企業和工人創造了公平的競爭環境,以解決美國長期貿易逆差的國家緊急情況。”
而美國國際貿易法院的主要職責是審理與進口貿易相關的訴訟,并對相關的行政裁決行使管轄權??。2020年,3600家美國企業要求美特朗普政府對部分中國輸美產品暫停關稅清算,最終獲得勝訴。
這至少是半個月內特朗普全面關稅面臨的第二次法律挑戰。4月3日,美國民權組織新公民自由聯盟(NCLA)提出申訴,同樣主張《國際經濟緊急權力法》不允許總統制定關稅。該訴訟的原告Simplified是一家位于佛羅里達州的小公司,專門銷售由中國進口材料制成的記事本。
代表Simplified利益的NCLA高級訴訟律師安德魯·莫里斯當時在聲明中表示,特朗普援引緊急權力法,對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征收法令未授權的全面關稅,篡奪了國會控制關稅的權利,破壞了憲法設置的三權分立原則。
而另外一些美國小企業主則表示,特朗普實施的關稅政策使他們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例如來自南卡羅來納州的企業主羅莎琳·古德溫表示,他們支付的關稅從不到1000美元增加到現在的近6000美元,比訂單本身的金額還要高,導致他們不得不提高消費者的成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