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十年前多能干細胞(HPSC)第一次被分化出來,干細胞的分化和培養技術不斷地在提高,這使得HPSC衍生產品的臨床試驗越來越多。
一項研究對截至2024年12月底的干細胞臨床試驗進行了統計研究。
在本項研究中,共確定了115個臨床試驗,共83種干細胞產品。
從適應癥種類來看,大多數臨床試驗都是針對眼科,中樞神經系統和腫瘤疾病的。
這些試驗總計已經對1,200多名患者給藥,累積在臨床使用了大約1011個細胞,但到目前為止尚無安全性問題被暴露。
把干細胞藥物推向臨床甚至上市藥物,受到了幾個技術和法規障礙,這使得干細胞產品的開發費時且昂貴:
(1)需要數十年的研究才能確定干細胞的特異性以及分離到高純度的功能性干細胞,同時避免有副作用的雜質細胞。
(2)體內的安全性和藥效研究,需要特定疾病的動物模型,同時這些動物模型還必須是免疫缺陷的,從而能通過人組織的異體移植進行長期毒性研究。
(3)生產工序復雜且GMP規范比較冗長。同時缺乏商業上可用的GMP級和無異源細胞的材料。
(4)在GLP規范下,長期毒性,生物分布和腫瘤異種移植研究的需要對CRO員工的要求非常嚴格。
(5)干細胞產品開發的指導原則多年來一直沒有制定,并且仍然是監管的空白。
眼科干細胞產品
幾種黃斑退行性疾病是由視網膜色素上皮(RPE)功能障礙和喪失引起的,RPE功能的喪失導致光感受器的退化和視力喪失。
干細胞臨床研究的主要邏輯是,通過自體移植從同一只眼睛的周邊視網膜的健康RPE來代替受損的RPE,這直接導致用于治療AMD、SMD和其他眼科退行性疾病干細胞療法的出現。
迄今為止,至少有21中針對眼部疾病的干細胞產品已經進入臨床試驗。
使用干細胞衍生產藥品的臨床研究涵蓋了多種眼科適應癥,疾病的嚴重程度不一,給藥方法也多種多樣,但總體而言,眼部干細胞產品的安全性是可靠的。
即使在同種異體的藥物中,也沒有出現嚴重的不良事件,也沒有報道移植排斥的一般跡象。
神經系統領域的干細胞療法
大多數正在使用的CNS領域的干細胞是用于治療帕金森氏病(PD),這是由多巴胺(DA)神經元在大腦基礎神經節深處引起的一種使人衰弱的室內疾病。
PD的首次干細胞試驗于2015年在中國啟動(NCT03119636),并已對24例DA祖細胞的患者給藥,但未報道臨床數據。
第二次試驗于2016年在澳大利亞開展,該試驗在2021年達到了主要的安全終點,但該尚未有進一步試驗的計劃。
該領域隨后朝著干細胞衍生的神經祖細胞(精準向中腦DA神經元分化)的產品。
CNS領域的另一個治療領域是脊髓損傷后少突膠質細胞(髓鞘軸突)的丟失。
通過干細胞替換少突膠質細胞,會在受傷后為受損的軸突提供支持。該類產品在2010年獲得了FDA的批準進入臨床。
癲癇也是干細胞移植療法在CNS領域的重要適應癥之一。局灶性癲癇是由大腦孤立的子區域中興奮性神經元不受控制的多動癥的發作引起的,表現為自身癲癇發作和痙攣。
加利福尼亞大學的Arturo Alvarez-Buyulla和同事開創的將hESC來源的抑制性GABA能中間神經元移植到大腦的癲癇癥狀中。
其他中樞神經系統適應癥還包括:中風、多發性硬化、腦損傷、肌萎縮性側面硬化癥(ALS)、亨廷頓疾病等。
心血管領域的干細胞
目前正在使用各種類型的干細胞替代療法正在心肌梗塞和慢性心力衰疾病中進行測試。
心肌梗死后,會丟失多達10億個心肌細胞,并被無收縮性的疤痕組織取代,這種癥狀可繼發為慢性心力衰竭。
為此,一些實驗室正在開發干細胞衍生的心肌細胞以改善心臟收縮功能,并以多種形式遞送。
糖尿病
1型糖尿病(T1D)是由于胰腺內分泌胰島素的β細胞損失引起的。
2023年,FDA在正式批準了尸體胰島移植(Lantidra),作為對T1DM重復發作的T1DM患者的治療,重癥性低血糖癥患者的復發性。
隨后人們為T1D患者開發更容易獲得的基于干細胞衍生的現貨型胰島移植產品。在這個領域進展最快的是美國公司Vertex Pharm。其候選藥物VX-880已經進入臨床III期階段。
肝病相關干細胞療法
用于治療急性肝衰竭的干細胞來源肝細胞一直是最具挑戰性的干細胞產品。
在急性肝衰竭患者中,在肝移植前給予干細胞來源的肝細胞作為過渡療法,是一種挽救生命的干預措施。
然而,由于維持肝細胞增殖和功能的培養條件尚不具備,因此從干細胞中有效生成成熟肝細胞仍然很困難。
此外,據估計,達到有效治療效果大約需要 1 至 100 億個肝細胞。
盡管如此,該領域的臨床研究也已經取得了進展,目前正在進行 2 項臨床試驗。
免疫和血液制品的干細胞療法
目前,13種不同的干細胞來源的NK或T細胞產品已經或正在臨床試驗中進行測試。不過相對來說,干細胞衍生的T細胞產品的開發比NK細胞產品的開發更加困難。
干細胞衍生的樹突狀細胞也被用于臨床。Geron開發了用于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干細胞衍生樹突狀細胞藥物(GRN-VAC02)。
干細胞衍生的血小板也在臨床測試中。源自健康的獻血者的血小板可以治療由造血疾病,化療和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小板減少。但對血制品的需求增加,及捐贈的不規律供應,使“現成”干細胞衍生的血液產品的發展非常令人期望。
干細胞的未來
除了上述領域的干細胞療法外,間充質干細胞(MSC)的臨床研究也非常的活躍。
盡管CNS和眼科產品在最初幾年中占主導干細胞臨床的主導地位,但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干細胞產品在免疫,心臟和內分泌領域的使用。
雖然干細胞的研發過程費時費力,但是及時突破沖沖關卡,成功到達市場的干細胞產品仍然需要找到可持續的定價模型,以避免像其他細胞和基因療法在銷售后階段所發生的“第二個死亡山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