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盤古開天辟地
在天地尚未形成之前,宇宙處于一片混沌之中,形如一個巨大的雞蛋。而這個“雞蛋”內部充滿了無盡的黑暗與虛無,盤古在那睡了無盡的歲月;
一天盤古從沉睡中醒來,發現自己被束縛在一片狹小而黑暗的空間中,好不快活,于是就就雙手揮動一把巨大的斧頭,用力劈開了混沌,劈開了那個該死的蛋。
這一斧頭下去,混沌狀態變了,輕清的上升為天,重濁之的下沉為地,從此天地分開。可是這天地還相互吸引,為了防止天地再次合攏,盤古只得站在天地之間,用自己的身體支撐著天地。他每天長高一丈,天地也隨之擴展一丈。就這樣,盤古大神堅持了好久好久,終在十萬八千年后天才穩定了下來。
可盤古大神因為耗盡了全部的力量而倒下去了。它欣慰的看來一眼這天地,感覺還不夠完美,于是就把身體化作了世間萬物:
氣息變成了風云;聲音變成了雷霆;左眼變成了太陽,右眼變成了月亮;
四肢變成了東南西北四極;軀干變成了高山;血液變成了江河;筋脈變成了道路;
肌肉變成了田土;頭發和胡須變成了星辰;皮膚和汗毛變成了草木;
汗水變成了雨露。
盤古大神走了,給我們留下了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和萬物生靈,留下這片美麗的天地。
2、伏羲——人文始祖
伏羲是我們中國古代神話和傳說中的一位重要人物,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
他上觀天文、下制歷法,能占會算,通過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揭示了宇宙的運行規律,在那個野獸橫行、生成落后、看天吃飯的時代,懂的老天爺的脾氣,知道天冷天暖、季節變換,那是多么了不得的事。
創制八卦
伏羲在那個最早的年代通過觀察自然界的萬物運行規律,結合天地的變化,總結出了八種基本符號(乾、坤、震、巽、坎、離、艮、兌),而這八種符號被稱為“八卦”。而八卦就是《易經》的核心內容,對我們這千百年了的影響一直持續。
八卦象征著自然界的基本元素:天、地、雷、風、水、火、山、澤。
而我們日常說的“變卦”就是源于此,即說定了的事怎么說變就變了呢?宇宙萬物運轉不息,白天變黑夜、日出還日落,說的就是這“變”的道理。
制定歷法
通過還觀察天象,根據變化運轉規律,伏羲制定了最早的歷法,幫助人們更好地掌握季節變化,安排農業生產。而所用到的就是一些簡單的符合,代表著特定的意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