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
中美關稅戰仍在激烈而又微妙的博弈中,近期有兩條線索值得大家高度關注。
第一,關于中美貿易博弈本身,里面包含兩個方面。
一方面,中美最近都在實施小多邊策略,其中中方從4月14日起,陸續訪問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預計此次訪問將持續約四五天的時間。
另一方面,我建議大家密切關注特朗普個人的性格以及他內部團隊的分歧等最新情況。這對于我們未來預測特朗普政策走向具有重要的邏輯支撐作用。
第二,近期,商務部正在積極幫助中國的外貿企業加速內外貿一體化進程。
今天的文章,我們將主要聚焦第一條線,即中美之間的地緣戰略博弈,這里面又涉及雙邊和多邊層面。
多邊層面,我剛才提到,4月14日中方陸續對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進行訪問。截止撰稿前我們還沒有收到有關訪問的具體相關消息。但據了解,中方已經在越南的官方報紙上發表文章,明確表示所有形式的關稅戰最終只會損人不利己,這是中國的官方立場。
正如我之前所提到的,這次的選擇至關重要。因為中國未來的小多邊策略大概率主要圍繞歐洲和東南亞兩條線展開。
歐洲方面,中方可能會將西班牙或者德國、法國等國作為切入點。東南亞方面,如今中方已經開始對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進行訪問,這三國恰好代表了東南亞三個不同的國家組別。
首先,先談談越南。
越南的情況尤為復雜,表面上在意識形態和中國似乎較為一致,但在南海主權問題上存在沖突,并且是美國的戰略關注點。此外,越南最近遭到了美國的高關稅制裁,在博弈中,它還是最早向美國示弱的國家之一。
在這之外,越南還是中國的近鄰且曾與中方有過交戰,同時也是中國企業出海過程中選擇比較多的制造業基地之一。
因此,種種因素交織下,搞定或者說穩住越南,也是中國東南亞戰略乃至周邊地區戰略中的重中之重。
其次是馬來西亞。馬來西亞代表的是一批比較務實的國家,主要側重于經貿往來,同時在中美兩國之間保持平衡。至于柬埔寨,則是東南亞國家中與中國關系相對友好的國家。
從越南開始,途經馬來西亞再到柬埔寨,它的程度是各有不同的。
歐洲相比東南亞的情況會更為復雜,但由于今天歐洲不在我們的評論范圍內,我就不再展開討論。但總體而言,我認為還是要堅持“強”和“弱”兩個方面,即強化小多邊關系,弱化原有的戰略沖突和意識形態分歧。
今天,我們重點講一講特朗普團隊內部到底如何看待他的決策。
眾所周知,特朗普這個人十分反復無常,前腳剛剛宣布對華商品征收高達145%的關稅;后腳,4月13日早上又突然宣布豁免對中國電子產品及相關零部件的關稅,而這其實是為以蘋果公司為代表的美國公司解困。
對此,我們可以從兩方面進行拆解,一是特朗普的個人性格,二是他內部團隊的一些分歧。
首先,特朗普的個人性格顯然是非常情緒化,且心理學家的研究也證明,他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就可能立即失去控制。
在上世紀中葉,西方國家中有一批像特朗普的領導人,而這樣的人多半會給世界帶來災難。
其次,特朗普團隊內部存在嚴重分歧,比如馬斯克和彼得·納瓦羅,他們之間分歧非常明顯,我就不在此贅述。
我個人認為,彼得·納瓦羅的思考邏輯是完全錯誤的,但關鍵問題是特朗普對他偏聽偏信,甚至稱得上言聽計從。
除了彼得·納瓦羅,特朗普身邊還有一個同樣值得我們注意的人,那就是副總統萬斯。
鑒于萬斯目前的地位,我們不便用一些情緒化的語言進行評論,但就性格和人格方面,不說有缺陷,至少是不完美,甚至可以說不是非常健全,這從他有時會在公開場合失控,會在與盟友、對手的交往中喪失風度都能看出來。
以特朗普和澤連斯基在白宮的那場罵戰為例,如果大家去還原事情的本質,可以發現沖突本身是由萬斯挑起的,而他挑起這場沖突最主要的目的,其實是為了討好特朗普。
坦率地講,在美國過去的政治文化中,這種討好老板的事私下里不是沒有,但在公開場合明著來,甚至為此對另一個國家的總統進行人身攻擊的,在美國政治歷史上確實不多見。
恰恰特朗普又是一個很容易被激怒的人,一旦被刺激就會失去控制。因此,當他的副手拍他馬屁,而澤連斯基又開始反擊,特朗普就完全失去了控制,從而引發了一場表面上看是特朗普與澤連斯基之間的唇槍舌劍,但實際上是由萬斯引起的罵戰。
如果我們深入剖析這一細節,再結合萬斯近期有關中國問題的一系列言論,便能發現一些端倪。
他對中國出言不遜,甚至將中國稱為“農民國家”等。心理學研究表明,這種行為往往反映出其自身所缺乏的東西,這與他的成長環境密切相關。
我曾對馬斯克、彼得·納瓦羅和萬斯進行過評價,這三人至少在某個時空環境下都與特朗普有過密切接觸,共同生活和工作過。
馬斯克率先離開特朗普團隊,這在我的預料之中。早在特朗普剛上任時,我就指出馬斯克與特朗普分道揚鑣是必然的。
因為馬斯克個人的雄心壯志、性格以及追求的目標等,都與特朗普團隊存在沖突。馬斯克是一個有想法的人,他的想法雖超前,但部分觀點并不合理。至于他的價值觀,我仍在研究,此處不便多評。
今天我評論了萬斯,希望大家能從中獲得一些啟示。這并非看熱鬧,而是我們應該認真研究特朗普的性格和人格特征。
一旦他的團隊對他形成某種刺激,就像近期在橢圓形辦公室發生的那樣,特朗普就可能做出各種反應。他決策的反復無常、朝令夕改,大概率由此而來。
我們常說第一性原理、打蛇打七寸等,抓住這些原理,就能大致推演特朗普在未來遇到問題時可能做出的反應和決策。
目前,有不少理論模型和技術模型可以幫助進行此類推演。
從中國方面來看,我們應以不變應萬變。這不僅是企業應對強硬反制的策略,也是我們在國際事務中的根本之道。
例如,美國此次豁免中國部分消費電子產品的關稅,我們尚未明確表態,這既為緩和局勢留下空間,也為下一步的外交博弈留下了充分的空間。
最后,我想引用英國BBC最近報道中的一句話。他們注意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已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段視頻和講話,內容是關于朝鮮戰爭的,提到美國人愿意打多久,我們就奉陪到底,直至取得完全勝利。
BBC記者評論說,當中國人搬出建國領袖時,就表明中國人是認真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