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身為開國上將的楊得志將軍,在得到一條消息后,立即趕赴荊州市江陵縣,他此次前去的目的,就是看望自己多年前的老戰友,楊得志跟當地有關部門介紹道:“這位侯禮祥同志,是我的老戰友,他曾經當過紅軍團長,還救過我的命,他的身份我可以作證。”
然而在楊得志看望侯禮祥之前,侯禮祥曾兩次到濟南軍區大院找楊得志證明身份,由于他拿不出證件和十年前楊得志給他寫的信,被當地縣委懷疑是特務,楊得志得知這一消息后,才趕赴江陵縣證明其身份,曾經的紅軍團長為何會淪落至此?
侯禮祥出生于湖北江陵的一個小村莊,由于家庭貧困,因此在侯禮祥十五歲的時候,為謀求生計,他決定去荊州闖蕩,沒有文化的他想找一份好工作卻不是件容易事。
在經歷了一番奔波后,侯禮祥決定投身革命事業,于是在1928年,他參加了江西地方革命,1929年春節,恰好碰上紅軍擴編,侯禮祥便抓住機會,加入紅三軍團五師,由于個性樂觀堅強,在軍中的侯禮祥也獲得了戰友們的喜愛,他在軍中的職務也步步高升,由班長升到連長,并在同年3月,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紅軍長征時期,由于組織安排需要,侯禮祥被編入了紅一軍團,由于出色的表現,他擔任紅一軍的營長,也正是在此期間,他結識了當時還是一團團長的楊得志。
楊得志待人寬厚,團結同志,侯禮祥深感敬佩,二人也因此結下深厚的戰友情,侯禮祥在長征中多次負傷,戰功赫赫,長征結束后他也被組織提拔為團長。
然而好景不長,1939年,侯禮祥在一次戰斗中受傷,由于傷勢太重,不得不退居后方,這也成為這位老兵一生最大的遺憾。
侯禮祥聽從安排回到江陵縣,組織安排他繼續在江陵縣開展地下工作,但是,侯禮祥在接到任務不久后,和他一起的共產黨員便叛變了,他也和組織上失去聯系。
而他自己的身份證件和各種重要證明全部都不見了,他輾轉多地都無法證明自己的身份。
與組織失去聯系的侯禮祥為了生存不得不先回老家種地謀生,新中國成立后,楊得志擔任濟南軍區司令員,而侯禮祥依舊勤懇地過著耕地喂牛的日子。
此時,很多老兵都遣返回家,侯禮祥和鄉親們也說起了自己曾經的故事,然而村民們根本不相信侯禮祥是曾是紅軍團長,甚至懷疑他是“特務”,侯禮祥面對村民的質疑,百口莫辯,只能默默承受。
不僅如此,在1959年他還被蓋上“不法分子”的帽子,“特務”的身份更加坐實。
1961年,侯禮祥意外在報紙上看到了昔日上級楊得志將軍被授予上將的消息,他決定給楊得志寫信證明自己的身份。
而身為上將的楊得志也并沒有忘記自己的老戰友,侯禮祥與組織失聯后,楊得志也是多方打聽他的消息,多次無果,這是因為當時侯禮祥在參加革命登記造冊的時候將自己名字寫成“李祥”,因此楊得志也沒有聯系到侯禮祥。
楊得志收到信后興奮不已,立即給侯禮祥回信,侯禮祥得知老首長就任濟南軍區司令員,決定親自前去。
1971年,楊得志正在辦公室辦公,哨兵打來一通電話:“以前的老紅軍來找你了”,楊得志立即讓哨兵將侯禮祥請進來。
進門后,楊得志看到衣衫襤褸,皮膚黝黑的侯禮祥激動地問道:“你是侯禮祥嗎?”侯禮祥回應道:“是,是我!”時隔42年,兩位昔日的戰友再次相聚,淚流滿面。
1974年,楊得志將軍親自到荊州市江陵縣看望老戰友,并且帶著他找到縣委,縣委看到侯禮祥后依然對他的身份感到懷疑,楊得志對此說道:“這是我的老戰友,他的身份我可以作證”,時隔多年,侯禮祥的身份終于被證明,兩位老戰友也再次重逢。
此后,侯禮祥享受紅軍待遇,被評為二等甲級傷殘軍人,一直到1991年逝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