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為了迅速實現滅亡中國的侵略計劃,日軍從南北兩端沿津浦鐵路夾擊徐州,臺兒莊戰役爆發,在這種背景下,中國軍民上下一心,斃傷日本侵略軍一萬余人,取得大捷,這場戰役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就是臺兒莊戰役的親歷者,他叫曾澤生,后來,曾澤生率部起義,投入黨和人民的懷抱,被授予中將軍銜,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曾澤生將軍的故事。
1902年10月,曾澤生出生在云南省永善縣的一個地主家庭,早年時期,曾澤生主要是在家鄉讀書,曾就讀于昆明省立中學,學習期間,曾澤生廣泛閱讀進步書刊與報紙,希望可以找到一條救國救民之路。
上世紀二十年代,革命浪潮席卷中華大地,地處西南邊陲的云南革命活動也比較活躍,曾澤生順應時代局勢,棄筆從戎,先是進入云南講武堂,然后又考入黃埔軍校學習,1929年,在國民黨云南省主席龍云的邀請下,曾澤生毅然回到家鄉,成為滇軍的 一名基層軍官。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心懷報國夢想的曾澤生毅然率領部隊北上抗日,參加了著名的臺兒莊會戰,戰役中,曾澤生以血肉之軀阻擊日軍坦克集群,重創日軍,一舉成為抗日名將,戰后被提拔為副師長。
在與日軍多次的較量中,曾澤生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成為一名不可多得的將領,到抗戰后期,曾澤生已經成為第60軍的軍長,抗戰勝利后,曾澤生還前往越南參加了受降儀式。
抗戰勝利后,全國人民期盼民主與和平,蔣介石卻違背民意蓄謀發動戰爭,利用重慶和談的時機,將大量軍隊調到全國各地,其中,曾澤生的第60軍被調到東北,曾澤生擔任國民黨東北第4“綏靖”區副司令和吉林守備司令。
雖然曾澤生在國民黨擔任要職,但他心中還是向往著和平,希望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因此對蔣介石發動內戰的決定比較反感,1948年10月,也就是遼沈戰役開始不久,解放軍圍困長春,在“突圍無望,固守待殲”的情況下,曾澤生率領第60軍,在長春宣布起義,起義后的部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曾澤生擔任軍長。
曾澤生的起義,使得殘余的國民黨軍隊陷入混亂之中,不久,長春就宣布解放,遼沈戰役也很快取得了勝利,此后,曾澤生率領第50軍參加了解放鄂西和進軍西南的戰斗,對全國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貢獻。
新中國成立后,曾澤生繼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軍長,接連三次率軍入朝參戰,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這讓曾澤生在接下來的大授銜中被授予中將軍銜,成為開國中將。
在被授予中將的這一年,曾澤生在中南海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毛主席表揚了曾澤生在朝鮮戰場上的英勇表現,曾澤生向主席提出“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請求,沒想到毛主席不建議曾澤生入黨,主席說:
“現在,蔣介石在拼命攻擊我們新中國,世界上敵視我們的帝國主義國家大肆誹謗我們。如果你以黨外人士的身份,向臺灣、全世界宣傳介紹我們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新面貌,可以使臺灣故舊了解我們,促使他們站到祖國統一方面來,你暫時不入黨作用更大, 為了祖國的利益,你再等一段時間,怎么樣?”
聽了主席的解釋,曾澤生恍然大悟,表示理解和聽從黨和國家的安排。
1968年9月,曾澤生離職休養,五年后在北京病逝,終年71歲。
曾澤生將軍的一生貫穿近代中國三大歷史轉折:從抗日救國的熱血青年,到內戰漩渦中的覺醒者,從長春起義的和平功臣,到抗美援朝的鋼鐵戰將。他以“光明正大軍人”自勉,用三次關鍵抉擇詮釋了軍人對民族大義的忠誠,其軍事才能與家國情懷在時代洪流中熠熠生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