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導彈在戈壁灘16連擊,100%捕獲目標,無懼“敵軍”飽和攻擊!
據港媒南華早報披露,我軍首次以16枚彈道導彈組成的"鋼鐵暴雨"對新型雷達發起極限挑戰,結果令人振奮——所有來襲目標被新型雙波段相控陣雷達全程鎖定,成功率100%!
說起彈道導彈防御,普通軍迷可能覺得就像"用子彈打子彈"般不可思議。但現代戰爭中,這套系統就是守護國土的"金鐘罩"。
大家還記得去年伊朗用200枚導彈+200架無人機突襲以色列的經典戰例嗎?
當時號稱中東最強防空網的"鐵穹"系統直接被干趴下,充分說明面對飽和攻擊,再先進的單件裝備也架不住"數量碾壓"。
這次我軍試驗的厲害之處,恰恰就體現在對抗"數量碾壓"上。16枚導彈同時升空是什么概念?相當于把伊朗那次突擊行動的導彈密度壓縮在單個戰術方向上。
要知道目前全球公開的反導試驗中,同時應對10枚以上導彈的案例都屈指可數。
更關鍵的是,這次試驗不僅成功捕捉所有目標,還全程保持穩定跟蹤——這就好比在暴雨中要同時盯住每一滴雨水的軌跡,難度系數直接拉滿。
說到技術核心,不得不提最新研發的S/X雙波段雷達系統。這兩款雷達的配合堪稱"黃金搭檔":S波段就像千里眼,能在數千公里外發現可疑目標;X波段則如同顯微鏡,精確識別目標特征。
舉個例子,如果說傳統雷達是普通望遠鏡,這套系統就是給望遠鏡裝上了激光測距儀和高清攝像頭,既能遠觀大局,又能細察秋毫。
具體參數顯示,X波段雷達波長2.5-3.75厘米,專門對付高速小目標;S波段覆蓋7.5-15厘米波長,專攻遠程預警。
二者結合后,不僅能看穿常規誘餌彈,連高超音速飛行器的詭秘軌跡都難逃法眼。
更絕的是,這套系統還能同時引導多枚攔截彈作戰,試驗中展現的100%持續跟蹤能力,意味著每個來襲導彈從被發現那一刻起,就注定要被"點名清除"。
放眼全球反導系統,目前形成完整體系的就中美俄。美國靠著遍布全球的"宙斯盾"艦和陸基攔截系統,理論上能攔截從短程到洲際的各型導彈。
但五角大樓去年公布的測試數據卻啪啪打臉:陸基中段攔截成功率不足60%,對高超音速武器更是束手無策。
俄羅斯的A-235和S-500系統雖然區域防御強悍,但受制于經濟實力,至今還沒公開對抗過兩位數以上的導彈齊射。
在攔截武器方面,我軍已形成紅旗-19和紅旗-26的"高低配"組合。
紅旗-19的攔截高度600公里,是美國薩德系統的3.3倍,這個高度已經觸及低軌道衛星的運行空間,這也味著我們的攔截彈能在更遠的外層空間解決問題。
而海基版紅旗-26的400公里射程+32目標處理能力,更是給航母戰斗群裝上了"金鐘罩"。
說到戰略預警體系,咱們的布局堪稱"海陸空天四位一體":天基紅外衛星負責全球盯梢,空中預警機查漏補缺,地面雷達網織就天羅地網,再加上海上艦隊的移動哨所,構建起立體化的預警網絡。
特別是此前發射的導彈預警衛星,讓中國成為繼美俄之后第三個掌握天基紅外監測技術的國家。
這次測試的新型雙波段雷達更是如虎添翼,不僅看得遠、看得準,還能同時追蹤上百個目標。
反導系統最大的價值在于爭取"二次反擊"時間。現代洲際導彈飛越太平洋只需30分鐘,預警系統哪怕多爭取1分鐘,都能為核反擊贏得寶貴窗口。
我軍現在展示的16枚齊射攔截能力,相當于在重點區域構筑起"導彈防火墻"。試想敵方第一波打擊被成功化解后,等待他們的將是東風快遞的"全家福套餐"。
當然,任何防御系統都不是萬能的。就像再堅固的盾牌也怕持續錘擊,反導體系同樣存在過載風險。
但這次試驗傳遞出的明確信號是:中國正在打造"以質量對抗數量"的尖端防御網。
當16枚導彈都無法突破防線時,敵人想要達成突防效果,需要付出的成本將呈幾何級數增長——這種威懾力,本身就是最好的防御。
回望發展歷程,中國反導之路堪稱逆襲典范。十四年前首次中段攔截成功時,外媒還冷嘲熱諷說是"碰運氣"。
如今面對16枚導彈齊射的極限測試,新型雷達穩如泰山的表現,無疑給某些蠢蠢欲動的勢力敲響警鐘:想玩導彈雨?先問問咱們的"火眼金睛"答不答應!
未來若真有人膽敢按下發射鈕,等待他們的必將是東風快遞的"超飽和回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