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法庭和法官,妥善化解了村民與村委會的矛盾,很好地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為我們村委會挽回了經濟損失?!鄙钔伶偰炒妩h支部林書記激動的說道。
4月7日上午,漳浦縣深土鎮某村委會將一面印有“法護三資,傾情為民”的錦旗送至漳浦法院赤湖法庭,感謝法院通過公正高效的司法,妥善辦結三起涉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以下簡稱“三資”)的糾紛,為村集體挽回經濟損失近10萬元。這是漳浦法院立足審判職能、服務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也是司法為民初心的有力彰顯。
快速響應,開辟“綠色通道”護村財
2024年,深土鎮某村委會曾向漳浦法院起訴兩起涉“三資”案件,法院接案后及時審理,快速辦結,在多次調解無果的基礎上,依法予以判決,雙方均服判息訴。今年初,該村委會又向法院起訴第三起涉“三資”案件。
原來,為盤活村集體資產,鼓勵村民創收,該村委會將荒山發包給本村部分村民(包括已判決的兩起案件當事人)。1986年7月20日,該村委會(甲方)與林某某等多個村民(乙方)分別簽訂《土地種果承包合同》并進行公證。合同中約定甲方提供一片面積為41.8畝的山坡地給乙方開墾種植楊梅,承包期間乙方有管理使用收益權,所有權屬甲方,承包期限三十年,自1985年2月1日起至2015年2月1日止。土地種果承包合同期限屆滿后,承包人經與村委會口頭協商,按每年每畝100元支付承包金至2020年8月31日。支付期限屆滿后,林某某等人與村委會協商自2020年9月起續期承包未果,雙方未能重新簽訂合同,林某某等人繼續占用土地不予返還,村委會多次催討未果,遂將林某某等人訴至漳浦法院,請求判令返還土地并支付尚欠承包金。
案件受理后,漳浦法院依然高度重視,第一時間開通“綠色通道”,啟動“快立、快審、快執”機制,指定赤湖法庭業務骨干帶領團隊成立“三資”案件審理專班。為妥善化解糾紛,避免矛盾激化,承辦法官深入訟爭土地開展現場勘查取證,同時向附近村民了解情況。
多方聯動,凝聚“解紛合力”守底線
考慮到“三資”案件涉及村民集體利益,承辦法官仔細梳理矛盾焦點,全力協調各方關系,全面搭建溝通橋梁,聯合當地綜治中心、司法所、人民調解員多次組織調解,并及時向當地黨委政府通報相關情況。
承辦法官以法院審理的該村前兩起“三資”案件判決結果為切入點,采取更有針對性的調解方式,力求通過調解化解第三起糾紛。經多次調解溝通,發現矛盾主要聚焦于林地承包期限問題,村民認為林地承包期限根據規定應為70年,本案承包期限未滿,應按原承包合同繼續履行計付承包金。面對這一情況,法官再次對案件材料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從家庭承包與個人承包的區別進行解讀,向被告釋明土地承包的法律規定及違約的法律后果,并組織雙方進行“面對面”調解。
針對雙方爭議大的情況,法官運用“背靠背”的調解方式,聯合調解員分別與雙方當事人進行深入交流,從雙方各自的過錯程度入手,進一步做思想工作,最終促成雙方達成一致調解意見,切實守住了集體資產的“安全線”。
傾情為民,傳遞“司法溫度”暖民心
“法院不僅幫我們追回了損失,還指導村集體規范承包合同,這樣的服務既專業又貼心!”該村黨支部書記感慨道。案件辦結后,承辦法官延伸司法職能,主動梳理土地租賃、合同簽訂等環節的風險點,建議村委會重點關注合同主體、合同標的、面積范圍、履行期限、違約責任、解決爭議方法等方面,并將村集體資產資源發包、大額固定資產的購置與處置等列入村級重大事項,實行流程化、精細化管理。這一暖心的法律咨詢、糾紛預警服務包,將司法護農的“最后一公里”變為“零距離”。
錦旗的背后是認可,更是責任。下一步,漳浦法院將繼續秉持“如我在訴”的理念,聚焦農村“三資”治理痛點,深化“立審執一體化”機制,以高質量司法護航鄉村振興,讓法治的清泉潤澤阡陌鄉間,讓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