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政高層的密切互動,是折射兩地交流融合的一面鏡子。
4月14日,山東省在北京學習考察對接工作。不只是這次以及去年4月北京市黨政代表團來魯考察,京魯之間不同層級、不同部門、不同形式的交流活動,同樣十分頻繁。
僅是進入4月以來,就有北京市政協來濟南考察,豐臺區與濰坊市交互專題考察,濱州市沾化區赴京招商等活動接連登場。再加上各類的央企對接會、高校對接會、人才引進洽談會等。可以說,一張全方位立體化的政務互動網正在兩省市之間加速織就。
政務互動的親密熱絡,根,必然深深扎進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張網,你我看得見,摸得著:
中午北京豐臺區的街巷里,上班族涌入山東快餐超意興品嘗物美價廉的魯菜名吃把子肉;傍晚朝陽區,黃瓜、番茄結束早晨從壽光起始的冷鏈專線旅程擺上商超的貨架。
在東營,中國農科院油料所選育中油351油菜品種畝產菜籽246.65公斤;在濟南,市中心醫院的義診活動現場,來自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的專家現場坐診。
從燕山腳下到渤海之濱,從官方到民間,京魯攜手的場景愈發豐富,交流更加深入。
把視角再向前,京魯協同發展,歷史源遠流長。大運河就是縮影——作為“運河之都”,濟寧設河道總督署,直管漕運,確保每年三四百萬石漕糧運抵京城,維系北方政治中心的物資供應。因漕運興盛,臨清一度成為南北商品集散地,繁華壓兩京。可以說,滔滔運河的每一朵浪花都攜帶著開放合作的基因,今天兩地的每一次握手,都是跨越千年的雙向奔赴。
合意友來情不厭,知心人至話投機。兩地的交流合作,考驗著要素是不是契合,需求是不是一致。
作為首都,北京集中了全國頂尖的政治決策資源、科技創新資源和國際交往平臺,山東是經濟大省、工業大省、人口大省,擁有龐大的產業應用場景、要素承載空間以及開放門戶功能,雙方優勢訴求,高度互補。
再比如,京魯地緣相近、交通便利,山東機場至北京航線5條、每周平均運行130班;北京濟南每天高鐵運行244列,最快82分鐘就能到達,交流互動的空間接近,成本低廉。
現有的合作只是起點。面向未來,基于共同價值目標的京魯兩地,“CP感”將越來越強:
——在推進國家重大戰略落實方面:北京肩負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使命任務。山東緊鄰京津冀,融入服務好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山東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選擇。兩省市在產業承接、科技成果轉化、優質農產品供應等方面存在繼續拓展的空間。
——在打造科技創新共同體方面:北京擁有近百所高校、1000多家科研院所。山東應用場景廣泛,可以為創新成果轉化提供試驗場。密切兩省市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人才之間的交流合作,共建科技創新平臺,能夠加速成果轉移轉化,形成更多新質生產力。
——在共建現代產業生態方面:北京是我國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發展高地,人工智能、腦機接口等產業動力強勁。山東是重要的工業基地,正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兩省市產業協同,在數字化轉型、園區發展、產業鏈配套等方面具有高度的適配度。
——在暢通國際經貿大通道方面:北京跨國公司總部云集,是外商投資的重要目的地。山東正加快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建設制度型開放示范區。雙方可以進一步探索自貿試驗區、開發區、綜合保稅區等開放平臺聯動發展,攜手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
——在推動文旅深度融合方面:北京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在文化遺產保護、文旅深度融合等方面探索了很多經驗。山東是文化大省、旅游大省,有4處世界文化遺產和1228家A級旅游景區。文旅交流合作,共同培育跨區域特色文旅品牌和線路,能夠讓“魅力北京 好客山東”文旅名片持續閃亮。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京魯的密切互動,絕非簡單的資源疊加或者置換,而是共擔國運的使命驅使下,經濟大市、大省的攜手同行。一個是跳動在華北平原的祖國心臟,一個是雄踞渤海之濱的北方經濟第一省,京魯協作的“浪花”將為帶動北方經濟發展提供更強大的內驅力。(李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