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點了一下,卡里的錢全沒了!”王先生懊悔地說。據媒體報道,市民王先生接到一通自稱是電商客服的電話,對方稱其購買的商品有質量問題,需點擊鏈接辦理退款。王先生未多想,點擊鏈接并按提示操作后,銀行卡瞬間被刷空。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安全問題日益凸顯。“釣魚網站”詐騙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困擾。如今,像王先生這樣的受害者越來越多,“釣魚網站”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得逞呢?
據了解,“釣魚網站”通常會偽裝成銀行、電商、社交媒體等人們熟悉的正規平臺,通過發送虛假郵件、短信,或在搜索引擎中投放虛假廣告等方式,誘使用戶點擊鏈接。一旦用戶點擊進入這些看似正規的網站,并輸入銀行卡號、密碼、身份證號、驗證碼等敏感信息,不法分子就能輕松竊取這些數據,進而實施盜刷銀行卡、轉賬匯款、身份盜用等犯罪行為。
市民張先生表示:“我平時上網的時候還是比較小心的,遇到那種要求輸入銀行卡密碼的網站,我肯定不會輕易相信。但有時候收到一些看起來很正規的郵件,里面的鏈接也不敢隨便點,就怕一不小心掉進陷阱。”市民李女士說:“我之前收到過一條短信,說我在某電商平臺的訂單有問題,讓我點擊鏈接進行處理。我當時差點就點了,后來仔細一看,短信的發件人不是電商平臺的官方號碼,才意識到是詐騙。”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些市民平時上網比較謹慎,而且手機上安裝了安全軟件,能攔截一些可疑網站。但有時候收到的短信和郵件看起來特別真實,還是很容易讓人上當受騙的。
對此,相關專業人士指出,人們識別和防范“釣魚網站”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技巧。謹慎點擊鏈接,尤其是來自陌生號碼或郵箱的鏈接,切勿輕易相信涉及資金、個人信息的緊急通知;仔細查看網站的域名,“釣魚網站”的域名往往與正規網站存在細微差別,比如字母拼寫錯誤、使用相似的域名后綴等;正規網站通常會有安全鎖標志,且網址以“https”開頭,這表示網站采用了加密傳輸協議,能有效保障用戶信息安全,如果網站沒有這些安全標志,就要格外警惕。
如不慎點擊了“釣魚網站”鏈接并輸入了敏感信息,應立即采取補救措施,如修改相關賬戶密碼、聯系銀行凍結賬戶,盡可能減少損失。我們要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不隨意在不可信的網站輸入個人信息,定期更新殺毒軟件和防火墻,提高設備的安全防護能力。
來源:商丘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