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87年的我國,正處在一個在許多方面都充滿了變革和不確定性的時代。
世界正在逐漸融為一個關系緊密的地球村,人們的生活也隨之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這樣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之中,河南一處建筑公司的家屬樓下,拉開了一段令人動容的紅軍往事。
一位已經古稀的老婦人,找到了自己在戰火之中失散了五十多年的丈夫,可這么多年過去了,雙方都已重組了家庭,這段跨越戰火的愛情,又將迎來怎么樣的結局呢?
一、紛飛的戰火
故事還要從新中國時期開始說起,1919年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在廣袤的祖國土地上拉開了序幕。
蔣紅英的父親是這個運動的積極參與者,作為一名工人代表,蔣紅英的父親勤勤懇懇做好自己的革命工作,后來更是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可惜好景不長,在1927年時,蔣介石發動了政變,在上海大肆屠殺共產黨人,蔣紅英的父親也不幸犧牲了,留下了姜紅英與母親相依為命。
時局的不斷動蕩,讓本就生活拮據的母女的生活更加困難,無奈之下,蔣紅英的母親只好帶著孩子們回了娘家投奔自己的舅爺。
當時普通民眾的生活都十分困苦,蔣紅英的舅爺家并沒有辦法接納下這一下多出來的幾張嘴。
那么蔣紅英這一家又該如何生活下去呢?
此時舅爺告訴他們,附近有一家富戶在招收童養媳,把蔣紅英
賣給富戶家,這樣他們母子幾人也能生存下去。
可童養媳是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產物,她們的生活大多都很不如意,清代著名的鄭板橋先生曾寫過《姑惡》來揭露童養媳的悲慘人生。
影視劇中童養媳形象
童養媳的一生大多都過得很凄慘,一個年幼的小姑娘,被婆家買回去,白天要拼命地勞作,稍有不慎,就會遭到來自婆家的辱罵與毒打。
蔣紅英家里已經斷糧了,貪婪的舅爺沒有接濟他們,而是一直游說她母親,被富戶買回去好歹有一口飯吃,寄人籬下又迫于生計,蔣紅英就被舅爺賣給了別人。
在婆家蔣紅英受到了非人的待遇,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計,還經常受到打罵,身上沒有一塊好肉,兩年的痛苦折磨讓年幼的蔣紅英實在無法忍受了,在一次機緣巧合下,她從婆家逃了出來。
可在這個時局動蕩的年代里,吃一口飽飯都很難,離開了婆家,她又能夠去哪呢?
陷入迷茫的蔣紅英偷偷地找到了母親,母親看著蔣紅英年僅十歲的身體上,遍布著青紫的傷痕,眼淚止不住地流出。
蔣紅英的母親看透了貪婪的舅爺的嘴臉,他若是知道蔣紅英偷跑出來一定會不顧一切地抓她回去,于是立即決定,要帶著蔣紅英投奔紅軍去。
一家人輾轉了寧波、南京等地尋找著紅軍的身影,他們沒有錢,只能夠靠要飯苦苦支撐,一路上不知受了多少苦楚,終于在河南的大別山之中找尋到了紅軍的身影。
受早年間父親的影響,加上一路上聽說紅軍處處為人民,年僅11歲的蔣紅英便毅然加入了新縣當地的農民赤衛軍之中。
就這樣時間一晃過去了三年,蔣紅英所在的農民赤衛軍也成功被紅軍收編,她正式成為了紅軍的一名小戰士,也因為聰明的頭腦與靈活的思維,她成功當上了一名光榮的通訊員。
二、兩人初識
在新縣的這幾年里蔣紅英與母親得到了安穩的生活,還意外收獲了一份愛情。
蔣紅英的愛情故事又是如何萌芽的呢?
咱們先來聊一聊故事的男主角吧,他叫做趙基生,是河南新縣的本地人,是個讀過書的,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人們能夠解決溫飽已經不容易了,讀書寫字更是奢望了。
于是會讀寫的趙基生很受領導看重,被安排在宣傳部做入伍信息的登記以及其他通訊工作,他與蔣紅英的初識就是緣于此。
蔣紅英在隊伍中一直表現十分優異,但由于之前童養媳的事件陰影太大,她經常像一個受驚的小兔子,害怕自己犯了錯誤會受到打罵與欺辱。
這讓大她5歲的趙基生看著十分心疼,他是這個小姑娘的入伍登記人,因為經常一起工作的原因,他就將蔣紅英當成了自己的妹妹對待。
看到蔣紅英經常受驚,趙基生就想辦法幫助她克服化解,給她講故事逗她開心,隨著趙基生慢慢開解,蔣紅英也變得更開朗起來,心中也對他慢慢產生了不一樣的感情。
可平靜的生活終究沒能持續太久,蔣介石對紅軍的瘋狂打壓已經從上海蔓延到了河南地區,大別山的根據地也受到了很大的封鎖,消息獲取與傳遞變得異常困難。
國民黨軍隊對來往的居民都會嚴加審查,紅軍變得非常被動,有人提議可以讓通訊員假扮成夫妻,以此來降低國民黨的警惕心,突破其封鎖防線。
這個方法是不錯,但是誰又能夠勝任呢?
在組織上的認真討論之下,決定派遣趙基生與蔣紅英去完成任務,兩人都是做宣傳、通訊工作的,彼此相熟且都很年輕、頭腦靈活懂得隨機應變,是此次任務的最佳人選。
于是,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兩人就經常假扮夫妻完成上級交予的任務。
隨著合作次數的增多,本就有所好感的兩個人變得更加親密起來,原先的“假夫妻”,也在戰火的洗禮與大家的見證之下成了真。
三、因傷分離
幸福的生活在戰爭的干擾下,并沒有能夠持續太久。
革命的形勢隨著國民黨軍隊不斷地反“圍剿”,一天比一天嚴峻,身為情報工作者的蔣紅英也受到了極大地沖擊。
1933年,蔣紅英出任務時,不幸被敵方抓獲,受盡了嚴刑拷打,暈死了過去,敵人以為她已經斷氣了,就收了手,被當地的一位老鄉發現悄悄救下了她。
蔣紅英養傷期間,紅軍部隊遭受了重創、人員銳減,上級安排了部隊轉移,因為大家都以為蔣紅英已經犧牲了所以并未給她留下消息。
找不到部隊的蔣紅英,打聽到母親現在在南京工作,于是便去往南京投奔母親,但是她始終沒有放棄打聽部隊及丈夫的下落。
趙基生同樣也沒有忘懷妻子,他多方打聽妻子的下落,雖然據當時信息了解,妻子很大程度上已經犧牲了,但趙基生始終都不相信。
1934年,趙基生因為一次戰役受了重傷,無法與部隊一起執行爬雪山、過草地的反“圍剿”行動,便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新縣養傷,心中依然掛念著妻子。
蔣紅英也一直沒有放棄打聽丈夫的下落,一次偶然的機會得知趙基生參與的戰役傷亡慘重,他很有可能犧牲了。
命運就是會這么捉弄人,將相愛的兩個人用這種方式分隔開了。趙基生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走出陰霾,重新組建家庭,老兩口為了能夠早日抱上孫子,便為他張羅了一門親事。
趙基生尋不到自己妻子的消息,也心疼頭發花白的父母便答應了這門婚事。
蔣紅英母親也不忍看女兒一直沉浸在悲痛中,苦悶地過日子,再加上自己的身體也不是很好,怕是陪伴不了她太久,希望能找一個老實本分的孩子照顧她的后半生。
于是不斷開解她,戰爭之中很多人都會流血犧牲,就像蔣紅英的父親一樣,但是活著的人還是要繼續生活。
在母親的勸導之下與日漸衰弱的身體下,蔣紅英松了口、點了頭,嫁給了一位大她十歲的浙江同鄉,新任的丈夫憨厚老實,對蔣紅英也非常不錯,兩人就互相扶持著過日子。
趙基生與蔣紅英從革命戰火中走出的愛情故事,就這樣被暫且擱淺了。
但是緣分啊,實在是一種非常神奇的力量,它可以跨越時間、空間帶著你與牽掛的人見面。
四、再續前緣
1952年蔣紅英的現任丈夫張聚緣,在機緣巧合之下被公司安排調往了河南鄭州的一家建筑企業工作,在1985年的時候,張聚緣因病先蔣紅英一步離開了人世。
已經68歲的蔣紅英陷入了晚年喪偶的苦痛中,她本以為就要這樣過完余生,卻被家屬樓下一個新開的雜貨店打破了平靜。
雜貨店的店主是一個很熱情的河南小姑娘,因為小姑娘人麻利,賣的東西又好又便宜,而且蔣紅英總覺得這個小姑娘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所以很喜歡到她這邊來購買商品。
一來二去,兩個人就熟絡上了,經常會在一起閑聊家常,這也給晚年喪偶的蔣紅英帶來了很大的心理慰藉。
這天蔣紅英和雜貨店的小老板像往常一樣閑聊家常,誰知這一次蔣紅英得到了一個令自己震驚又欣喜的消息。
小老板告訴蔣紅英自己叫做趙桂英,她的老家在河南大別山的新縣的箭廠河鄉。
蔣紅英頓時如同雷擊,她一直都沒能忘懷第一任丈夫趙基生,她始終都不相信趙基生犧牲的事情,于是急忙開口詢問到:
小姑娘,辛苦問問你,你們村子里面是不是有一位老紅軍叫做趙基生?
小姑娘一時間愣了神。
你咋知道俺爺爺的名字呢?
聽到這個反問,蔣紅英無比激動,但是她又怕出錯,怕自己的希望再次落空,于是問小姑娘。
小姑娘,你有你爺爺的照片嗎?
雖然蔣紅英與趙桂英算得上熟識了,但突然要看別人家里的照片多少有些不妥,但小姑娘卻沒放在心上,因為之前在家里她見過很多次陌生人自稱是爺爺的下屬前來拜訪。
這一位老奶奶,能準確叫出爺爺的名字,想來兩個人是認識的,想到這里,女孩拿出了自己隨身珍藏的全家福。
看到照片上那一個熟悉的身影,蔣紅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整個哭成了一個淚人,她對著趙桂英說:
小姑娘,辛苦你幫我問問趙基生,他還記不記得一個叫做蔣紅英的人。
小姑娘見狀,確定了這位與自己的爺爺一定是老相識,似乎兩人中間還有一些故事,于是很快她就給家里寄回了書信,還附帶上了一張蔣紅英的相片。
已經被戰火分隔了半個多世紀的兩人,就在緣分的牽引之下,冥冥之中又重逢了。
收到家書與相片的趙基生也是激動不已,自己當初一心只想等妻子歸來,但是打聽到的消息都是她已經犧牲了。
無奈之下宥不過父母的請求,只好重新組建新家庭結婚生子,沒想到自己的原配妻子還活著。
知道了這件事情趙基生十分激動,他很想見一見蔣紅英,蔣紅英就這樣在趙基生孫女的幫助之下,來到了大別山的新縣,這個久別重逢的地方。
時隔了半個多世紀的分隔,他們終于重新見到了彼此,兩個人有太多的事要和對方分享。
五、婚禮
趙基生與蔣紅英在小一輩的陪同下,走過了當年一起奮戰過的場所,找尋了很多過往的記憶。
小輩們見到他們二人對彼此都如此掛懷,不經起了撮合之意,兩位老人現在都是獨身一人,正好可以互相陪伴扶持的走下去。
于是兩人就在小輩們的撮合之下,決定重新走到一起,這個故事被很多人知曉,當地的民政局決定,由他們出資為兩位老人補辦一場婚禮。
1994年3月底,兩位老人在大家的見證之下,由當地民政局出面,補辦了結婚證,舉辦了婚禮,兩人身著大紅花坐在了一起。
他們的跨越半個多世紀重逢的愛情故事,也吸引了很多的媒體記者的造訪,以前的老戰友們也知曉了,紛紛都為他們感到開心也感嘆兩人一路走來的不易。
大家想著要給這對久別重逢的新人送上一份具有特殊意義的禮物才好。
剛好大家知道了蔣紅英由于當年脫離隊伍,一直都沒能夠恢復自己的紅軍身份。
于是紛紛打電話為她作證,剛好趁著這個機會,將蔣紅英的紅軍檔案建立了起來,給她補發了“失散人員的證明”。
這份禮物對于蔣紅英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它是老一輩的紅軍為我們打破黑暗,迎接光明的象征。
結語:
趙基生與蔣紅英兩位老人的愛情故事感動了很多人,他們是十分幸運的,在他們身上我們也能窺見當年戰爭的殘酷。
現在我們早已脫離了戰火紛飛的年代,到達了一個和平發展的新時期,但是無論走到哪里我們都不能忘記,所有一切幸福的前提,都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
老一輩的紅軍,在敵人的圍剿之下付出了大量鮮血的代價,爬雪山、過草地,經過了無數的磨難才有了如今強盛、偉大的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