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融媒4月15日訊(記者 張孫小娛 攝影報道)日前,有市民致電“煙臺民意通”熱線6601234反映,我市多個水果市場和早市出現了“新面孔”,賣家聲稱名為嘉寶果和金西梅的水果,曾多見于南方和全國各大景區,看似是“高端水果”,實則是假貨,且價格昂貴。
“珍稀水果”的華麗騙局
日前,記者在芝罘區文化路早市看到,一小水果攤前圍著很多人,裝得滿滿的水果筐內還擺著綠色葉子,給人的感覺是新鮮水果。
攤上有兩種水果,一種名為“嘉寶果”,一顆顆形似葡萄、外皮黑色油亮,果肉透明、無籽、清甜。另一種名為“金西梅”,形似西梅,外表為晶瑩剔透的橘色,一口下去,甜到齁嗓子。這兩種小果子價格不菲,售價25元/斤。
“這都是新鮮水果,營養價值高,從南方運來的。”攤主介紹。因其不常見,所以吸引了很多市民圍觀、購買。“沒見過這種水果,買回去嘗一嘗。”一位市民正在選購。但也有了解實情的市民現場揭穿:“這都是假水果,前兩天央視都曝光了。”
記者調查了解到,近期,煙臺的福山大集、鳳凰臺早市、蔚藍農貿市場等地都有類似商販在賣“嘉寶果”“金西梅”,售價有的高達40元/斤。
如何辨別化裝后的水果?
記者了解到,這兩種水果前兩年在南方景區賣得比較多。嘉寶果是一種直接長在樹干上的南方水果,真正的嘉寶果果梗細長、正圓形、厚果皮、白色果肉、內有大種子跟果肉難分離。市面上買的多為夏黑葡萄或蛟龍果進行加工制成。將成串的葡萄一粒粒剪下,并將果皮打上蠟達到嘉寶果外表油亮的效果,從外形上看果梗粗短、果皮薄、果肉綠、小種子跟果肉好分離。
相比以葡萄冒充嘉寶果,金西梅更甚,根本就不是新鮮水果,而是蜜餞。原料是小毛桃或沒成熟的西梅、李子,加上糖精、色素浸泡,就是金貴的“金西梅”了。
為何這些水果騙局屢屢上演卻始終有人光顧?最主要的原因是罕見,很多人出于好奇購買。商販們采用“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銷售模式,僅在每個市場停留2-3天。以往在成都、重慶或南方的一些人多的景點售賣,近期,這些水果出現在我市,市民應該提高警惕,不要被這些高價偽水果欺騙,不僅對健康無益,錢包還會受損。
畸形果、邊角料被包裝成“高端貨”
在“嘉寶果”“金西梅”等虛假水果流入市場的同時,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原本普通的果蔬甚至殘次品,經過商家精心包裝和概念炒作,搖身一變成“高端網紅產品”,價格翻倍,消費者卻渾然不覺自己正在為“智商稅”買單。
市場上熱銷的“爆炸桃”,號稱“天然爆裂、甜度更高”,售價高達10元/斤。然而,農業專家指出,這不過是普通桃子因生長異常或病害導致表皮開裂,商家卻借此制造噱頭。更令人擔憂的是,裂口處可能滋生霉菌、殘留農藥,食用后存在腹瀉甚至中毒的風險。
近期走紅的“辣椒芒”,標榜“核細如牙簽,果肉飽滿”,售價33元/斤。但業內人士透露,這其實是貴妃芒發育不良的畸形果,原本屬于低價處理的次品。商家通過改名換姓、夸大宣傳,將其包裝成稀有品種,價格翻了幾番。
標榜“美國進口”“嬰兒級品質”的水果胡蘿卜,價格是普通胡蘿卜的12倍,包裝上標注“Baby Cut Carrots”(切制小胡蘿卜)。但事實上,這類產品并非特殊品種,而是將普通胡蘿卜切削打磨后制成。由于國內消費者對加工工藝不熟悉,商家便借此抬高價格,制造“高端”假象。
專家提醒,這些“網紅果蔬”的共同特點是——利用信息差,將普通甚至劣質產品包裝成稀缺、高端商品。消費者在購買時務必理性判斷,避免被營銷話術誤導。市場監管部門也應加強巡查,打擊虛假宣傳行為,維護市場秩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