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55年,一艘輪船在太平洋上飄蕩著。
這艘船看似平平無奇,實際上卻正搭載著一位至關重要的人物回到中國。
這個人就是中國的導彈之父錢學森,是我國現代國防事業的奠基者之一。
在他身邊,夫人蔣英正警惕地坐著,時刻關注周圍環境的變化,她已經做好了準備,在危險發生時,擋在丈夫面前。
提起蔣英,人們總是會在她的名字前加上錢學森夫人的稱呼。
可是拋開這層社會關系不談,她本人也是一位相當優秀和偉大的女性。
她是中國現代音樂教育事業的奠基者,是在國際舞臺上捧回冠軍的音樂家,也是心懷大義的中華女兒。
在和丈夫一起回國的過程中,他們經歷過哪些危險?蔣英自己的事業,又有著哪些高光時刻?
克服困難,回歸祖國
1949年,身在美國的錢學森和他的夫人蔣英,通過廣播收聽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
那一刻,夫妻二人相視落淚,他們不約而同地產生了一個想法,回歸祖國。
雖然有著多年的留學經歷,可他們骨子里都對自己中國人的身份有著高度認同。
不管國外的生活多么繁榮,不管國內的條件多么艱苦,他們都始終銘記,自己是祖國培養的人才,應當為祖國作貢獻。
錢學森是一位相當偉大的物理學家,在美國人口中,他一個人能頂得上10個師,他若是能回來,中國的現代化國防事業必定會取得突破性的發展。
蔣英雖然沒有丈夫名氣那么大,可她也是一位相當出色的音樂家。
她的回歸,一定能夠填補祖國在現代音樂事業上的空缺,為人民群眾帶來更強大的精神力量。
他們都知道,自己能夠在國內發揮巨大的價值,所以他們都堅信,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一定要回家。
只是這個想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是難如登天。
美國政府寧愿對他們痛下殺手,也不愿意就這樣放錢學森回國,他們一家人遭到了政府的軟禁,未經許可,不能自由地與家人朋友聯系。
好在蔣英機智,借著孩子的口吻,給同樣在國外的妹妹寫了一封信,信中的真實含義,只有真正的收件人才能領會。
她是在代替自己和丈夫求助,希望祖國能夠出面干預,幫助他們盡快回國。
1955年,在中央政府的積極周旋之下,夫妻二人終于得到了回國的機會,出發之前,他們也能夠想象,回家的路程必定會布滿荊棘。
錢學森甚至還說,自己不一定有命回到國家,或許一場精心布置的暗殺行動,就能讓他們命喪大洋之上。
后來的蔣英回憶起這段經歷,發自肺腑地說了一句話:“那個時候,我隨時做好了擋在他面前的準備,有什么危險,我都會先替他扛下來。”
她知道,一個錢學森,對于中國國防事業有著多么巨大的價值。
不管是出于妻子保護丈夫的立場,還是出于中國人保護科學家的立場,她都不能讓錢學森出事。
在生死面前,蔣英這樣一位弱女子,展現出了極其強大的勇氣和魄力,她隨時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并且無怨無悔。
事實上,他們在回程途中,確實遇到了驚險萬分的暗殺行動。
在至關重要的最后300米處,他們聽到了此起彼伏的槍聲。
警惕的蔣英瞬間意識到,這次暗殺行動是沖著錢學森而來,看來,到了她站出來的時候。
她一把將錢學森推到地上,然后撲在了丈夫的身上,用自己的身體掩蓋丈夫。
若是此時有流彈飛來,蔣英一定會先中彈,她把錢學森蓋得嚴嚴實實,在她的保護下,錢學森一定能安然無恙地回到祖國。
他們的兩個孩子,她此時也完全顧不上了。
她克服了作為人的求生本能,克服了作為母親的保護孩子的天性,只為了給祖國留下重要的那個人。
好在他們十分幸運,成功從危險中逃脫,雖然槍聲未曾斷絕,好在他們沒有中彈,平平安安地到達了碼頭。
他們的兒子錢永剛教授,回憶起這段經歷時,話語中充滿了對母親的敬佩。
他說:“我的母親看起來是一個嬌嬌弱弱的女性,但實際上卻有著相當堅強的毅力。當時我的年紀不大,可是對發生的一切記憶猶新。在母親的臉上,我第一次讀懂了視死如歸四個字的含義。”
這一路上披荊斬棘,一家人終于成功到達終點。在中國政府的高度保護之下,他們的安全也暫時有了保障。
然而更加嚴峻的挑戰,現在才剛剛開始。
錢學森回國,肩負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期待,他們都希望他能為中國帶來改變,希望他能研發出幫助中國擺脫恥辱命運的武器。
而他也不辱使命,在應用力學和物理力學方面作出了諸多的成就,成為了我國的“兩彈一星”元勛,成為了導彈之父。
在接受媒體的采訪時,他并沒有過多標榜自己的功勛,反而提到了一個人:“我最感謝的人是我的太太,她為了我的工作做出了犧牲,放棄了她自己的臺前事業,給了我全方位的支持。”
正是因為意識到丈夫的工作有多大的價值,蔣英才能毫無怨言地放棄自己熱愛多年的演唱事業,心甘情愿退居幕后,全力為錢學森解決后顧之憂。
一個風光無限的女高音歌唱家,從此變為了一位深耕花園的音樂教育從業者,變成了默默付出的家庭女性。
她的價值,并沒有因為職業的改變而有所減少,相反,她的付出,應該被所有人看到。
其實除了錢學森夫人這個身份,她更應該被人們記住的,是她在音樂領域的巨大成就。
勇闖國際,為國爭光
1935年,蔣英跟著父親一起來到歐洲,投身她所熱愛的音樂專業。
學習是一件相當枯燥的事情,哪怕學習的主體內容是音樂,蔣英也感覺到了巨大的困難。
剛開始來到國外時,她完全沒有辦法融入到老師和同學的生活圈子,雙方的習慣完全不同,她為此感到十分困擾。
更關鍵的是,蔣英時刻處在被排擠和孤立的邊緣。
歐洲白人在上個世紀對中國總是有著巨大的歧視,他們認為,中國是一個貧窮且落后的國家,中國人是一群未開化的群體。
所以他們打心眼里瞧不起蔣英,更不認為這個從中國遠道而來的柔柔弱弱的女人,能夠在歐洲的音樂世界掀起什么風浪。
可蔣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狠狠打了他們的臉。
1943年,瑞士舉行萬國音樂年會,全世界范圍內的知名青年音樂家,都參加了此次比賽。
蔣英是一位女高音歌唱家,自然也有對應的賽道,開賽之前,沒有一個人看好她。
不過不得不提,她的條件真是得天獨厚。
她的五官既有著西方人喜愛的明艷大方的特征,又有著獨屬于東方人的溫柔。
她的氣質端莊得體,在一眾熱烈的西方人中,給人一種如清泉般娓娓道來的舒適體驗。
她的聲音十分清脆,像藍天上自由翱翔的百靈鳥,也像以歌唱為終身事業的黃鶯。
她的臺風更是令人拍案叫絕,仿佛天生適合舞臺,仿佛在越多的觀眾面前表演,她越能展現出游刃有余的姿態。
旁觀者從一開始對蔣英的不看好,到比賽過程中不由自主地鼓掌,再到比賽結束后對其嘖嘖稱贊。
從他們態度的轉變中,我們也能看到蔣英的實力。
這場比賽的結果毫無疑問,蔣英代表中國歌唱家,捧回了那一座珍貴的冠軍獎杯。
要知道,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中國音樂人在國際舞臺上獲得音樂獎項,更別提冠軍獎項。
她是開天辟地的第一人,是中國音樂事業的驕傲,也成為了不少中國音樂從業者的偶像。
在和錢學森結婚后,她也沒有放棄自己的音樂事業。
傳統的家族觀念,并沒有對這樣一位獨立自主的優秀女性產生影響,她始終認為,家庭不是女人自己的責任。
在夫妻二人都有著為之奮斗的事業時,雙方都應該適當地為對方做出妥協。
后來回國,她的態度發生了自然地轉變,這是因為,錢學森的專業在中國,能夠作出于國于民的巨大貢獻。
而當時,那也是中國最需要的力量。
在民族大義面前,她甘愿犧牲自己熱愛的事業,放下話筒,舍棄絢爛的燈光,舍棄觀眾的交口稱贊。
在這之后,她便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教育事業當中。
1959年,她成為了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的老師,后來雖然頂著教授的頭銜,但她還是始終堅定著自己老師的身份,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專業技能傳授給學生。
在學生們心中,蔣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女神,他們師生之間的深厚感情,也一度被傳為佳話。
品德高尚,受人尊敬
在進入中央音樂學院任教后,蔣英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部分音樂領域的天才,他們的天賦其實會被實際的生活困境所耽誤。
她非常欣賞的一位女學生,家庭環境并不優越,為了交上學費,平時省吃儉用,唯恐遭到學校的驅逐。
蔣英得知學生的困境,總是會在空閑時分疏導她的情緒,給予她一定程度上的經濟幫助,逢年過節,她還會特意把學生帶在身邊,替學生改善伙食。
聲樂歌劇系的學生需要經常練習國外的歌劇,可女學生的英語基礎實在薄弱,唱起歌來更是十分不自然。
為了幫助學生邁過這道難關,蔣英會在下課后單獨把學生叫到辦公室,一個字一個字地對照著進行輔導。
遇到任何學生不明白的問題,她也都會耐心解答,從不會輕視任何人。
為了感激她對自己的培養,新春佳節到來時,總會有學生帶著大包小包的禮物登門拜訪,真摯地對她表示感恩。
學生們的心意,蔣英非常感動,但是學生們帶來的東西,她卻從來不會收下。
有人想拜托她幫忙,帶著禮物上門求助,她也總是會拒絕。
在她眼中,培養學生,這是自己的職責所在。既然選擇了音樂教育這一行業,那她就一定會做到不忘初心。
至于附加的任何經濟價值,她都不愿意接受,因為那是對職業理想的一種褻瀆。
妻子在個人事業上的成就,錢學森先生也看在眼里,無論何時,他都會為自己的夫人感到自豪。
錢老晚年時,因為生病躺在了醫院,無法出席一場頒獎典禮,夫人蔣英便代替他前往現場,幫著他把獎杯給拿了回來。
蔣英開玩笑地說:“獎金既然進了我的口袋里,那我肯定就不會再拿出來了。”
錢老也樂呵呵地回答:“這當然可以,錢歸你,獎歸我。”
這句話一語雙關,既有著幽默地表達,又有著浪漫的寓意,讓旁觀者感受到了夫妻二人的深厚感情。
2012年2月5日,蔣英女士在北京的醫院走完了自己的一生,隨后,她的葬禮也按照高規格舉行。
她生前的諸多愛徒,比如我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雙江,比如著名音樂教授趙登營,大家都親自來到現場,送別老師最后一程。
蔣英女士躺在花團中間,身上覆蓋著黨旗,安詳地閉上了雙眼。
鮮紅的黨旗,是對蔣英終身價值的肯定。
作為錢學森的夫人,她全力支持丈夫回國,一路隨護左右,其魄力讓人驚嘆。
回國之后,她也成為了丈夫科研事業的堅強后盾,從不讓他為家庭操勞。
作為自己,蔣英的價值也不容被忽略。
她捧回了相當珍貴的國際音樂比賽冠軍獎項,她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音樂人才,她創作的音樂教材,至今依舊被廣大學子所傳讀。
作為一名女性,她將這一性別的力量發揮到了極致,也正應了毛主席的那句話,“女人能頂半邊天。”
結語:
蔣英這一生,實在堪稱傳奇。
她的家族和金庸與徐志摩等眾多名人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她的丈夫是鼎鼎大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先生,她本人也是相當成功的音樂家和音樂教育者。
在人們眼中,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人生贏家。
但只有真正了解她的故事,我們才能明白,支撐著一切榮譽的存在,是怎樣偉大的一種品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