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念
燒白,大眾普通菜品,有它不驚,離它不慣。
我的家鄉在萬盛,這是一個主要由川渝兩地移民而興的城市。二十多年前,萬盛大規模旅游開發,景區景點、街頭巷尾遍布方便游客的餐館,幾乎每家都要供應川渝傳統招牌菜燒白。這道價廉物美、好吃又下飯的菜品,很受游客歡迎。
五六年前,我在朋友處兩次偷師做燒白,終得制作精髓。后又經朋友指點,多次操練,終于“獨成一派”的張氏燒白,很受親友待見。每每雞鴨魚吃膩了,牛皮菜吃多了,我就親自下廚為大家做幾碗燒白,改改胃口。
“老板,翻碗燒白。”市井小巷,常常聽到這句翻燒白的對話。一個“翻”字,道出了燒白受大眾喜愛的程度,詮釋了燒白最精彩的一道工序。老板從熱氣騰騰的蒸籠里取出一只黑浸浸、其貌不揚的土碗,然后壓上一個盤子,雙手緊扣,來個180度快速翻轉。灑脫完成這個動作,再揭開土碗,“哇”,一份棕紅油亮、香氣撲鼻的燒白,才算完成了華麗轉身。
燒白在有些地方也稱為扣肉,從字面上解釋,實際上就是把燒白翻扣過來的意思。翻扣之后,既讓打底菜充分得到油水滋潤,也讓五花肉更能吸收打底菜的香氣。白肉與鹽菜相逢,相得益彰,更是一場美麗的邂逅。
燒白發源于川渝,而扣肉則發源于廣東,以梅菜扣肉最為有名。其色澤金黃,香氣撲鼻,清甜爽口,被傳為“正氣”菜而久負盛名。如今的燒白,不僅是招待親朋的一道美味,更成了重慶的一張響亮名片。
看似簡單的燒白,其實制作相當復雜,除了最基本的三線豬肉,所涉及的佐料就有數十種,鹽菜、芽菜、梅干菜、生抽、老抽、麥醬、干姜、花椒、干辣椒、雞精味精白糖、豆豉,甚至醋、醪糟和蜂蜜皆可入菜。各地做法不同,每人有每人的口味,但萬變不離其宗——棕紅是它的本色,咸鮮是它的底味,大眾是它橫行江湖的資本。
尋常日子的萬盛大街小巷,常常可見三三兩兩的人們吆五喝六:“走起,整碗燒白。”然后幾人在路邊小攤大大咧咧一坐:“老板,還跟昨天一樣哈。每人翻碗燒白,舀碗豆花,勾二兩小酒。”待牛吹過了、勁提完了,最后再來一大碗甑子飯,混合著殘羹冷炙,一股腦傾入飯碗中胡亂吞下。酒足飯飽后,方才慢悠悠朝茶館方向走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