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騎樓最早興起于20世紀初,由廣州流傳到南寧,建筑樣式多承廣州騎樓的影響,即“洋式店面”,并在歷史的演變中,更多地融入了南寧元素。
筆者此行拍攝的興寧路步行街,是南寧市的重要商業(yè)街道,1929年開始形成騎樓建筑群。而同一時期,民生路西段、解放路、民權(quán)路、中山路、共和路等商業(yè)街道均出現(xiàn)了大量騎樓。
南寧的這些騎樓多為2至4層,底層前部為騎樓柱廊,后部為店鋪,兩層以上為住宅。這種“下鋪上居”的建筑模式,既適應了南方炎熱潮濕的氣候,又方便了商業(yè)活動。
騎樓沿街立面分為樓頂、樓身和底部列柱三部分。樓頂常有女兒墻和山花裝飾,山花多為曲線和半圓形,女兒墻上有時還能見到山水人物的壁畫和建筑年月、施工單位的刻字。墻面則運用了石雕、磚雕、灰塑等多種裝飾手法,融合了西方的建筑裝飾風格。
隨著城市的發(fā)展,雖然不少騎樓在歷史風霜中逐漸毀壞或消失,但政府和社會各界已開始加大對騎樓文化的保護和開發(fā)力度,力求讓這些歷史文化遺產(chǎn)煥發(fā)新的生機與活力。(桂11,寫于2024年7月15日)
本頁圖片、文字、視頻為“烏何有之鄉(xiāng)大樹上”原創(chuàng),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搬運或他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