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邵昀】
4月14日,英國《金融時報》披露,因“擔心美國滲透進委員會內部系統”,歐盟委員會正向下周即將赴美出差的四名委員發放一次性手機和基礎款筆記本電腦。報道認為,這種將美國視為潛在安全威脅的做法,凸顯出自今年1月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美歐關系的惡化。
下周一(21日),歐委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將赴美國首都華盛頓會見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和貿易代表格里爾,討論關稅問題。21日至26日,經濟事務委員東布羅夫斯基斯、金融服務委員阿爾布開克、國際合作委員西克拉也將在華盛頓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銀行春季年會。
報道援引四名知情人士說,上述幾名歐盟高級官員都已收到了有關在美須使用一次性手機和基礎款筆記本電腦的最新安全指引。一名官員說:“(歐委會方面)他們擔心美國會滲透進委員會內部系統。”
對此,報道稱,歐委會證實,已更新了針對赴美出行的安全建議,內容包括要求官員在邊檢處關閉手機,并將手機放入特殊的保護套,以防手機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被偷窺。但歐委會表示,并未以書面形式發布關于使用一次性手機的具體指示。
按照知情人士的說法,這類禁止官員攜帶常規通信設備入境的招數,以往只用來“對付”中國和俄羅斯,但如今也被用在美國身上。報道評價,這凸顯出自今年1月美國總統特朗普開啟第二任期以來,美歐關系的惡化。一名歐盟官員稱:“跨大西洋同盟已經結束了。”
在美國休斯頓洲際機場排隊過海關的旅客 英國《衛報》
截至發稿,針對英媒曝料,美國白宮和國家安全委員會尚未做出回應。
《金融時報》指出,當前,歐盟和美國正在多個敏感議題上進行談判,任何一方都有動機想要獲取對方信息。譬如,為應對特朗普鋼鋁關稅,歐盟早前批準對價值210億歐元的美國產品施加25%的反制關稅。在特朗普9日宣布暫緩實施所謂“對等關稅”后,歐盟也宣布將關稅措施延后實施90天,以進行談判。
布魯塞爾地緣政治研究所(BIG)主任盧克·范米德拉爾(Luuk van Middelaar)認為這一建議并不令人意外。他提到,早在2013年奧巴馬政府時期,美國就曾被曝秘密監聽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手機十多年。“(美國)它是一個會使用法外手段來謀求自身利益與權力的對手。”范米德拉爾說,“歐委會此舉是接受現實。”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3月,一名法國科學家近日前往美國參加會議時,被美國拒絕入境,原因是機場的美國移民官員在檢查他的手機時發現了批評特朗普政府的聊天記錄。法新社說,美國官員認為這些信息“可以被定性為恐怖主義”,這導致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一度也介入調查,但目前相關指控已被撤銷。
這名法國科學家的經歷并非孤例。《金融時報》此前指出,特朗普上臺后,收緊移民和入境政策,大批來自歐洲和加拿大游客在入境時遭受美國邊防警衛的敵意。目前,包括英國、德國、丹麥在內的多個歐洲國家已更新了旅行警告,以應對這一變化。
據悉,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一直有搜查過境旅客的手機、電腦、相機或其他電子設備的先例。但在美國和加拿大兩國執業的溫哥華移民律師辛迪·斯威策表示,根據她的經驗,美邊境檢查人員之前僅針對毒品走私等涉嫌犯罪的入境者行使該權力,而近期此類檢查似乎已擴大到隨時和隨機對入境美國的任何人進行盤查。
對此,斯威策建議,近期入境美國的旅行者應考慮攜帶備用手機,“或者在入境美國前,對常用手機恢復出廠設置,進行全面清理,且不安裝社交軟件、郵箱和通訊類應用,并關閉云同步功能。手機或筆記本電腦在刪除文件時,務必采用安全刪除方式,并清空回收站。同時,全面清理搜索引擎的搜索痕跡。”
受特朗普邊境政策影響,不少歐洲人對赴美旅游產生了“負面情緒”。美國國際貿易管理局數據顯示,3月份赴美海外游客總數同比下降12%,為2021年3月旅游業因疫情限制而陷入困境以來的最大降幅。同時,在美國至少停留一晚的西歐游客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7%。其中,來自愛爾蘭、挪威和德國等一些國家的游客數量大幅下降了20%以上。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