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欣賞翠色欲滴的盆景。
方寸之地,可生萬金。都江堰石羊鎮徐渡社區達成這一愿景所憑借的,不過是一株株雅致的小微盆景。4月11日,記者從徐渡社區獲悉,自十余年前規模化種植小微盆景后,一個地方特色與特色營銷兼具的鄉村產業已然成形,年銷售額突破千萬元,鋪就一條社區帶動、居民共享的共富之路。
喜好能變現
社區副書記成為共富帶頭人
春日的徐渡社區,空氣中浮動著一股子草木清香。穿過刻有“徐渡”二字的青磚牌坊,眼前古風徐徐的庭院活脫脫一座盆景“大觀園”。上千盆小葉黃楊、老鴉柿、金彈子等盆景錯落有致,樹齡二三十年的老樁虬枝盤曲,新嫁接的品種翠色欲滴。這些大大小小的盆景,正是社區今日千萬量級小微盆景產業的組成部分。
庭院有個正式的名字——盆景培育示范基地,是社區黨委副書記劉澤貴自家小院改造而來。“十幾年前這還只是我的個人愛好,現在成了全社區的‘綠色銀行’。”劉澤貴輕撫一株懸崖式盆景,道出徐渡社區產業轉型的由來。2011年,集中搬遷進小區的劉澤貴,初衷不過想培育幾盆盆景裝點房前屋后。
盆景的風雅與清幽,漸漸讓劉澤貴入了“坑”,直至有人從他手里買走第一盆盆景實現喜好“變現”,當年的他也沒想到一盆小微盆景能帶動出社區一個千萬級別的鄉村產業。2017年,劉澤貴競選上崗加入社區“兩委”。挑起了擔子,肩上就有了責任,他尋思帶著大家一起把盆景產業搞起來。
盆景培育示范基地的牌子一掛出來,來庭院串門的街坊四鄰、社區居民便絡繹不絕。當看到一盆精心造型的金彈子賣出800元高價時,大家真切看到了小盆景身上的大錢景,有樣學樣搞起了盆景種植。劉澤貴也馬力全開,跑展會學技術、手把手指導、舉辦培訓班,帶著大家從扦插、蟠扎到電商運營全鏈條摸索。如今,社區已有近百戶家庭從事盆景產業,戶均年增收超5萬元。
直播進田間
返鄉創業叩開“云上市場”
在都江堰,盆景種植史可追溯至唐代,曾出現龔吉如、楊才炳等川派盆景藝術大家。而石羊鎮徐渡社區是花蕊夫人故里,厚重的歷史底蘊筑基,虬曲多姿清秀奇崛的川派盆景技藝塑形,再來上一抹道家文化的神韻,出自徐渡社區的盆景折射出都江堰獨特的生態資源本底。
如何給這些形態優美的盆景匹配最契合的市場營銷?鄉村產業日益紅火,80余位返鄉創業的年輕人動起了腦筋,張敏就是其中之一。“家人們看這株金彈子,造型好、樁頭老,開播福利,只需要50元!”中午12點,主播張敏開始直播,只見她手起剪落,“咔咔”兩聲,金彈子根須枝條修剪完成,同時脫口而出報出價格。
隨著直播屏幕的快速滾動,她迅速念出下單者網名,旁邊一人記數、一人貼單,三人配合默契,平均每分鐘成交4至5單。直播間開播僅幾分鐘就涌進上千人,高效的“流水式”直播更有高收益——“每天直播,數據好的時候能售出1000單左右,差點也有五六百單。”張敏介紹,2024年直播銷售產值達到了400萬元。在現代物流冷鏈的助力下,打包妥當的盆景48小時就能來到北上廣買家的陽臺。
一盆一世界
從庭院經濟到產業矩陣
產業的蓬勃興起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磁吸效應”,不少新落戶的“外來人”也為當地的盆景產業帶來新思路、新創意。2023年夏天,蒲陽街道伍真君、李杰夫婦選擇落戶徐渡社區,把接手的一個“荒廢園”打造成了“網紅園”,成了社區真正的“新村民”。下一步,兩口子還準備搭建涼亭,為前來購買、參觀的客人提供喝茶休閑平臺。
從庭院經濟到產業矩陣,徐渡社區正在構建小微盆景未來產業發展圖景:注冊“徐渡雅樁”商標,借助展會、雅集等展示擴大知名度,吸引更多客商入駐社區,建立合作社壯大村集體經濟組織。
在這份藍圖里,未來“前店后廠+文旅體驗”的產業綜合體,將讓游客既能選購盆景,也能學習蟠扎技藝,住進盆景主題民宿。一份擁抱了創新思維的故土情懷,正在重構成都鄉村的經濟版圖與人居生態。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蔡宇
原標題:都江堰石羊鎮徐渡社區 一株株盆景撬動鄉村千萬產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