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2年到2025年,俄烏戰爭已經打了三年多了, 堪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歐洲最大規模的軍事沖突。可以說,俄烏戰爭已經不僅僅是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沖突,更可以將其視為俄羅斯與美國,或者說是俄羅斯與整個美西方的軍事沖突。
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初,美西方都可以為竭盡全力,可當戰爭進入到2025年時,美國的軍事專家猛然意識到一個問題——西方世界上當了,現在將面臨一場無法挽回的失敗。
如果從事實角度上來說,俄羅斯在俄烏戰爭初期的開局只能用糟糕來形容,所謂的“特別軍事行動”實際上是一場草率而莽撞的進攻,俄軍進攻部隊雖然看上去氣勢洶洶,而且也在第一時間奪取了制空權,短暫癱瘓了烏軍的指揮系統,大有一種要“速通”基輔的架勢,可實際上他們仍舊做不到,原因就在于他們缺乏足夠的作戰準備。
這是個放到現仍有很多人不是很清楚的事情,那就是俄軍各攻擊部隊在當時完全沒有準備后勤車隊,其作戰物資基本只有部隊攜帶的那些基數,而且各進攻部隊主要是裝甲部隊和機械化部隊,所以火炮和火箭炮被丟在了后面,寄望于通過機動兵力的快速突破和穿插拿下烏克蘭全境。
而結果我們也很清楚了,這是個非常錯誤的決定,當時烏軍的素質還不是現在這般低下,各部隊依托城鎮和筑壘地帶進行抵抗,使得缺乏重炮和火箭炮的俄軍無法拿下他們,因此不得不選擇繞過這些堅守的烏軍,而被留在后面的烏軍也成了后勤線上的釘子。
最終,俄軍攻擊部隊耗盡了自己的沖擊力,又被恢復了指揮系統的烏軍統帥部隊調動機動兵力擊退,俄烏雙方進入了長久的拉鋸戰。
之后的事情我們也就都知道了,拉鋸戰進行到了8月,烏軍的反擊開始變得犀利起來,9月6日就發起了奪回哈爾科夫的戰役。隨后俄軍在南線放棄了第聶伯河對岸的赫爾松土地,雙方開始進入進一步的對峙階段。
而從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到當年9月結束,烏軍實際上都掌握著戰場上的控制權。而這段時間也是美西方大規模援助烏克蘭的時間,雖然還不是2023年那樣大規模的援助,但力度卻一點都不小,美西方國家更是接連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力求是烏克蘭在戰場上擊敗俄羅斯軍隊,美西方在戰場外擊敗俄羅斯經濟,從而逼迫俄羅斯投降。
然而,這個計劃很快就出現了錯誤,首先是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的新統帥蘇洛維金,此人對烏克蘭展開了一場另類的戰略轟炸——利用導彈和無人機對烏克蘭的電力設施、通訊中心、后勤設施等等,這就讓烏克蘭陷入到了困頓之中。
轟炸從10月初開始,一直持續到今天,烏克蘭的工業能力被降至最低,居民用電和工業用電均無法保證,烏克蘭的戰爭潛力被大幅度削弱。
而這就意味著美西方支持烏克蘭的成本上升了,尤其是沒有了俄羅斯的廉價能源——這個純粹是歐洲自己作死,他們非常依賴于俄羅斯廉價能源——歐洲的工業能力也大幅度縮水,經濟相較于2022年前更不景氣,關閉的工廠日漸增多。考慮到歐洲經濟一直處于通貨膨脹,因此歐洲對烏克蘭的每一分援助都會變成自身的負擔,其民眾也因此對政府十分不滿。
而且有一個雪上加霜的事情在于,如果歐洲不采購俄羅斯的廉價能源,那么歐洲就只能采購來自美國的能源,這導致歐洲的經濟負擔加劇。
此時,我們必須注意到另一個事實,那就是隨著俄羅斯展開進一步動員,軍工產能大幅度提升后,俄烏沖突的烈度被進一步上升。巴赫穆特戰役烏軍相當數量的機動兵力被俄軍的炮火碾碎,而2023年的夏季大反攻更是將烏軍參與的機動兵力主力損了個一干二凈,甚至連西方援助給烏克蘭的先進裝備也一并損失掉了。
戰爭到了這一步,美西方內部就有人明白過來了,那就是美西方已經無力支持烏克蘭了,他們正陷入一場戰爭泥潭里。即當時有美國智庫提出:“美國已經掉入了俄羅斯精心準備的陷阱里,經濟和政治上遭受損失”。
這個說法有錯嗎?嚴格來說是錯誤的,因為這不是俄羅斯給美西方挖坑,而是美西方自己挖坑自己跳。本質上俄烏沖突是美西方推行的“北約東擴”政策挑起的,所以戰爭的責任應由美西方承擔。
而另一方面,雖然俄烏戰爭的爆發在美西方的意料之內,但他們設想的并不是一場漫長而血腥的戰爭,而是“俄羅斯輕易出兵,美西方祭出經濟制裁,俄羅斯滑跪投降”的劇本。
很明顯,美西方的假設是徹底錯誤的,戰爭一旦開啟就沒有輕易結束的可能,如果西方從一開始就選擇調集兵力下場威懾,哪怕只是有這個動作,俄羅斯可能都要收斂,但美西方沒有這么做。
反而僅僅是進行經濟制裁和政治施壓,而這對于握有大量資源和相對完整的制造業的俄羅斯來說,只能用不痛不癢來形容。
反觀俄羅斯則不然,可以投入幾乎全部的精力到這場戰爭上,力求打破“北約東擴”帶來的戰略困境。這決定了俄羅斯幾乎是動員了自己所有的力量,甚至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俄羅斯的內部矛盾。而作為俄羅斯對手的美西方卻不能這樣做,只能對烏克蘭持續輸出軍事援助,以期能夠拖垮俄羅斯,但這是幾乎沒有可能成功的。
結果也很明顯,當烏克蘭在軍事上連續失敗,甚至連戰線都無法維持的時候,美西方的軍事援助也就基本到頭了,美西方無力提升自己的軍工產能,所以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成本日漸提高,最終就是美國和歐洲無力支撐下去。
兩邊出現了分裂,即美國迫切希望俄烏沖突結束,甚至不惜對俄羅斯進行讓步,而歐洲則拒絕結束戰爭,希望繼續援助烏克蘭,美歐同盟至此名存實亡。
如果從這一點來看,俄羅斯其實沒有給美西方挖什么坑,只不過是美西方跳進了自己挖的坑里而已。究其原因,無非是美西方把事情想得過于簡單和一廂情愿,等到俄羅斯真的占據優勢時他們就無能為力,只能陷入內部爭吵和分裂之中,而所謂的“上了俄羅斯的當”,則不過是一種挽尊式的說法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