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遇科技在近年推出的一款3D打印的陶瓷龍深受市場青睞,但這款產品背后蘊含大量的高科技技術。該公司將DLP光固化技術用于陶瓷3D打印,攻克了材料制備、燒結工藝以及后處理等多個環節(包括提高 胚體強度、防止開裂、精細特征控制等)。本期內容主要展示該公司采用DLP光固化技術實現陶瓷龍3D打印的全流程。
一、什么是DLP光固化陶瓷3D打印?
DLP光固化陶瓷3D打印是基于數字光處理的增材技術,它通過紫外光逐層固化陶瓷漿料成型復雜零件。陶瓷漿料由光敏樹脂與微米級陶瓷粉(如氧化鋁、氧化鋯)混合而成,固化后的坯體經脫脂和高溫燒結去除樹脂并致密化,形成高強度陶瓷件。
該技術擺脫傳統模具限制,可高效制造精細多孔、鏤空或曲面結構,適用于航空航天、生物醫療及電子等領域的高性能陶瓷需求。核心挑戰包括漿料均勻性、燒結收縮率控制及后處理工藝優化,以平衡成型精度與材料性能。
二、DLP光固化陶瓷3D打印的全流程
1. 模型設計
使用專業的CAD軟件(如SolidWorks或Rhino)等創建產品的三維幾何模型。為了確保模型適合DLP打印,設計時需特別注意模型的結構支持和尺寸公差。
2. 切片處理
將模型導入切片軟件(如CHITUBOX)進行切片,軟件將三維模型切分為多個二維平面圖層,以便逐層打印。與此同時,根據材料特性和打印需求設置打印參數,如曝光時間、層厚和曝光強度。
3. 制備漿料
配方設計上,漿料通常由光敏樹脂、陶瓷微粉、分散劑及光引發劑組成。混合工藝需分步進行:首先將分散劑與陶瓷粉末預混,通過球磨或超聲處理破壞顆粒團聚,形成穩定懸浮液;隨后加入光敏樹脂和引發劑,低速攪拌避免氣泡產生,最終形成黏度可控的均質漿料。
關鍵控制點包括:固含量需足夠高以減少燒結收縮,但過高會降低透光性;分散劑用量需精準,防止顆粒沉降或團聚;黏度過高會阻礙流平,過低則導致層間結合弱。此外,需通過流變儀測試剪切稀化特性,并通過紫外光固化實驗驗證單層曝光時間,以確保逐層成型的精度與效率。
4. 開始打印
把配置的漿料倒進設備的料槽里,DLP陶瓷3D打印機逐層固化陶瓷漿料,每一層通過數字光投影系統固化至設定厚度。該步驟的關鍵是控制曝光時間和強度,以確保每一層的陶瓷漿料都能精確固化。
DLP光固化陶瓷3D打印機有正置成型(光機在成型平臺上方)和倒置成型(光機在成型平臺下方),此處展示的是正置成型打印過程
5. 清洗樣品
打印完成后,取出樣品,選擇合適的清洗溶劑進行清洗,去除附著在表面的陶瓷漿料,得到產品的胚體。該步驟可以看出奇遇科技的3D打印胚體具備較高的強度,支持進行無損壞清洗。
6. 脫脂燒結
脫脂與燒結是DLP光固化陶瓷3D打印后處理的核心環節,直接決定最終零件的致密度與力學性能。脫脂階段需通過控溫熱解去除坯體中的光敏樹脂:通常以惰性氣體或空氣為氣氛,采用梯度升溫,分段保溫使樹脂緩慢分解為CO?、H?O等小分子氣體,避免快速揮發導致坯體開裂或變形。此階段需精準控制升溫速率與氣體流量,防止碳殘留或結構坍塌。燒結階段則通過高溫使陶瓷顆粒擴散致密化:在真空或特定氣氛下,升至目標溫度并保溫,促使顆粒間晶界遷移、孔隙閉合,形成高密度的陶瓷微觀結構。燒結過程中需同步應對體積收縮,通過預設收縮補償模型保障尺寸精度。
該流程的關鍵挑戰在于脫脂與燒結的溫度曲線匹配、殘余應力控制以及晶粒過度生長的抑制,需通過熱重分析與顯微結構表征優化工藝參數,以實現高強度、低缺陷的陶瓷成品。
7. 后處理
燒結后的陶瓷部件可能需要進一步的表面處理,如打磨、拋光或上釉等處理,以確保其表面光潔度和美觀性。這些后處理步驟有助于提升產品的美觀性和使用壽命等。
三、結論
光固化DLP陶瓷3D打印技術通過從3D模型設計、切片與參數設置、陶瓷漿料制備、逐層固化打印到燒結成型的完整流程,展現出極高的精度和復雜結構成型能力。該技術不僅能夠實現微米級的細致結構,還大幅提升了制造速度和材料兼容性,特別適用于電子元件、醫療設備和航空航天等領域。憑借精準、高效、廣泛的應用前景,光固化DLP陶瓷3D打印正逐漸成為先進制造技術的核心。
注:本文內容來自奇遇科技。
歡迎轉發
歡迎加入碩博千人交流Q群:248112776
1.
2.
3.
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