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州沛縣,83歲的張士坤先生通過纏繞、扭曲等方式,讓花草樹木生長成特定的書法形狀,獨創“景意活書法”,將中國傳統書法與盆景藝術巧妙融合,打造出一種全新的、充滿生命力的藝術形式。經過數年精心培育,張士坤已共培育出400多棵盆景書法,并獲得版權認證。這一創新不僅為傳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開辟了新路徑,更吸引了國內外眾多藝術愛好者和文化學者的廣泛關注。
創意“會呼吸的書法作品”
張士坤的生活經歷頗為豐富,早年投身軍旅,榮立戰功。轉業后,他在商業領域和烹飪技藝上同樣表現出色,擔任食材采購負責人的同時,還是徐海老派菜肴的紅案高手。退休后,張士坤將目光轉向藝術創作,以名人字畫中的狂草為靈感,開始嘗試將平面的書法字體通過盆景藝術立體呈現。
走進張士坤的 “景意活書法” 苑,仿佛進入了一個立體的書法世界。這里的盆景植物造型獨特,每一株都像是從書法作品中生長出來,既有狂草的奔放灑脫,又有盆景藝術的精致細膩。例如,他創作的壽字系列“景書”,不僅字形筆意俱佳,更將十二生肖的形象巧妙融入其中。一棵 20 年樹齡的火棘壽字盆景,左上角的筆畫自然形成了一個栩栩如生的猴子臉,被稱為 猴壽。此外,虎壽、龍壽、羊壽等作品也各具特色,共同構成了一個充滿創意的生肖壽字系列。
用枸杞子書寫培育而成的“龍”字
用枸杞子書寫培育而成的《福壽雙全》
除壽字系列外,張士坤的枸杞“龍”字盆景同樣令人稱絕。大寫意的“龍”字造型中,頭、尾處點綴著綠葉紅果,生動展現了龍的靈動與威嚴;金銀花“龍”字盆景則以其遒勁的枝干和獨特的造型,每一道枝椏的轉折都暗合著顏筋柳骨,每一片新芽的萌發都呼應著墨色濃淡,將龍的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而一盆枸杞的 “福壽雙全”盆景,更是構思奇妙,枝干盤曲成上下的“福壽”兩字,且中間筆畫巧妙共用,體現了極高的藝術造詣。
用火棘書寫培育而成的《壽猴》
這些會呼吸的書法作品,既保持著狂草的灑脫氣韻,又生長著草木的天然野趣。這不是簡單的藝術嫁接,而是張士坤對文化的創新表達。“它書融景中,景臻畫意,畫中蘊詩,有書的神韻,景的優美,詩的激情,畫的意境,是書是景,如詩如畫。”張士坤說。
共培育400多棵盆景書法
據張士坤介紹,活書法的創作過程漫長而艱辛。每一棵盆景書法都需要經過數年精心培育,通過纏繞、扭曲等方式,引導植物生長成特定的書法形狀。這不僅需要耐心和細心,更需要對書法和植物生長規律的深刻理解。張士坤表示,創作“景意活書法”是他對傳統藝術的致敬與創新,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人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景意活書法”的出現,在藝術界引起了強烈反響。藝術評論家認為,張士坤的作品不僅是對傳統書法和盆景藝術的創新融合,更是對自然與人文關系的深刻詮釋。這種藝術形式打破了傳統藝術的邊界,賦予了書法和盆景新的生命力,為當代藝術創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去年春夏之交,徐州民俗學會、藝術百家文旅團隊對張士坤的“景意活書法”進行了推介,引發眾多收藏家和藝術愛好者關注。為進一步推動這一獨特藝術形式的發展,江蘇省節慶協會、徐州市民俗學會、藝術百家文旅團隊及徐州全媒體聯盟于近期共同舉辦了張士坤 “景意活書法” 學術研討會。研討會上,文化學者、文旅專家、書畫藝術家和媒體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景意活書法”的藝術價值、創作理念及未來發展方向,為張士坤的藝術創作建言獻策。
多年來,張士坤共培育了400多棵盆景書法,分為一筆草書、象形書法、合文、活榜書等類別。其中有200多棵龍字,壽字也有100多棵,最大一幅是髙3米、寬2.8米的龍字,已生長40年。以上作品分別獲得江蘇版權局頒發的版權登記證書。十二生肖壽景意活書法己培育完成,準備申請版權證書。
張士坤的作品不僅在國內展出,還吸引了國際友人的關注,成為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載體。張士坤表示,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 “景意活書法” 走向更廣闊的舞臺,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
展望未來,張士坤計劃繼續創作更多優秀作品,并探索“景意活書法”與現代科技、教育等領域的結合,推動這一創新藝術形式的傳承與發展,也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趙天
通訊員 張桂亭 張景良
校對 盛媛媛
編輯 丁皓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