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 / 景九 責編 / 黃靜
本文首發于2024年12月
今天,我們重發一篇過往比較受歡迎的文章,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以下是這篇次條重發文章正文。
回首去年,你過得還開心嗎?吃了哪些好吃的飯,旅過幾次印象深刻的游,看了哪幾本特別有收獲的書?
如果說2024年,是大家雄心勃勃、再次出發的一年,那么相對來說,2025年,可能會有更多人,試著把目光收回到了自己的身上,重新思考戰略,琢磨戰術,苦練基本功。
而讀書,可能是最低成本幫助我們看懂未來,看清腳下的方法。
這,也是我們希望通過劉潤讀書會,和你一起完成的事情。每個星期,我們劉潤讀書會,都會有至少4場直播。每場直播,我們都會直接請到書籍作者或前沿專家,和你分享他們在自己擅長領域的深刻思考。
大家雖然足不出戶,但卻能在線上,進行思想的碰撞,促膝長談。
在過去的一年里,我們一共直播了199場,陪伴了超過500萬累計人次的觀眾,陪他們總共度過了大約5700萬分鐘的直播觀看時長,并獲得了超過19萬本書籍的銷量。
這些,都不是冰冷的數字。
衷心感謝每一位樂于分享的老師,每一家給予幫助的出版機構,和每一位熱愛學習的你。
今天,我們也基于讀者反饋、書籍銷量等因素,為你盤點出了去年劉潤讀書會的十大好書。
這十本書,涉及到了諸多領域。包括高效學習,商業和自媒體,AI和幸福。干貨滿滿??傆幸槐?,是你的菜。
同時,我也總結提煉了自己的10點收獲,分享給你,方便你收藏,分享。
現在,我們正式開始。
注意力在哪里,結果就在哪里
假如問一個人,最近,你最想做成的事情是什么?
答案肯定五花八門。做成一攤業務,學習一門技能,跳槽,減肥,甚至脫單。
但如果你接著問,你每天花在這個事情上的時間有多少?對方可能就突然卡住了。因為他發現,自己實際做出的努力,其實并沒有多少。那么,結果不如意,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你的注意力在哪里,結果就在哪里。
而大多數人的注意力,其實很難集中。因為,我們每天被大量短視頻和碎片化的內容充斥,很少靜下心去思考。久而久之,耗神耗心,記憶都越來越差。不需要的東西看了一大堆,需要的東西一點也想不起來。
怎么辦?
一方面,減少消耗。比如,累了就少刷手機,因為那看起來是放松,實際上還是在耗神。這時候,你應該多做冥想,放空大腦,不要再耗神了。
另一方面,高效利用自己的注意力。比如,系統地學習一些記憶方法,像是盧菲菲老師講到的記憶宮殿法。從一個中專畢業出來做服務員的女孩,到腦力奧林匹克“世界記憶大師”的榮譽獲得者,她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記憶力可以通過練習改變。
舉個例子,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協作增效、不斷更新。很有名,也不太好記。
怎么辦?盧菲菲老師現場給我們構想了七個畫面。
積極主動,就是爺爺抱著一只雞。以終為始,就是奶奶抱著一只鐘去跑步。要事第一,就是爸爸手里拿著一串鑰匙。雙贏思維,就是媽媽拿著兩只蒼蠅拍。知彼解己,就是哥哥拿著紙和筆去機場接機。協作增效,就是姐姐做鞋的時候很有效率。不斷更新,就是弟弟拿著一塊新的布。
直播間里有不少觀眾驚呼:啊,感覺一下子就記下來了。
為什么這么神奇?盧菲菲老師說,人更擅長記住畫面。找到畫面,并用我們早就知道順序的人物角色,做好連接,就好記了。但用心記,別用力。因為太用力,就會耗神。
厲害。從盧菲菲老師身上,我學到的不只是記憶方法,還有一套保持清醒,善用大腦的思想。
可或許有人說,記憶力好是不錯。可是,都到了AI時代,這一套還有用嗎?
當然有用。因為AI時代,最重要的能力,可能就是提問。你可能需要調用更多知識,才能提出一個好問題。
用好AI的前提,是先把它當做人
為什么我總是用不好AI助手?
這是不少同學,一頓操作之后發出的抱怨。
比如,孩子馬上就要高考了,但成績一直不理想,你心急如焚。
你問,怎么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它說首先,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然后,要激發學習興趣,接著,要關注孩子的學習方法……哎呀,這都什么呀!全是車轱轆話,大而空,根本沒辦法解決實際問題嘛。
軟件技術專家程希冀老師說,這很正常。
在你之前的提問方式下,AI助手也很無助。因為,它不知道你是干什么的,有什么偏好,處在什么情況里。
有人可能會說,?。窟@不是常識嗎?同樣的問題,我去問朋友同事,他們很快就能給出答案啊。
是這樣的。但而同樣的話,你去問同事,問朋友,之所以能得到一個清晰的答案,其實是因為你們有很多信息,已經提前共通過了。對方認識你,了解你,知道你在什么情況下遇到了什么具體的問題。
所以,當對AI提問的時候,最不能辦的一件事,就是:把“常識”省掉。
比如,你問“怎么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就是不夠的。
你要問:我是xx省份的高三學生家長,孩子還有半年就參加高考了。目前孩子學習挺努力,但成績提高不快,尤其是物理成績不好。半年內,怎么切實有效地提高孩子的成績?做一個具體、實際、可操作的計劃。
再厲害的專家,你也需要給出足夠的信息,他才能給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否則,即使專家再厲害,也只能給你針對性很弱的,正確的廢話。
想用好AI,你可能得先把它當做人。
這樣,你才能更好地利用AI,快速地掌握和學習更多知識,開始探索自己的新出路。
什么新出路?比如,我們先來個看起來最簡單的:擺攤。
擺攤,是對創業想法的驗證
零售觀察家黃碧云老師說,你有什么開店的想法,先去擺攤上演練一遍。不用傾盡全力,苦大仇深地破釜沉舟搏一回。擺個攤,就能低成本驗證你的想法。
統共幾千塊的事。就算結果不好,也沒事。你還可以換,還有子彈可以打。
舉個例子,貴州人小楊。
他出來擺攤,就賣貴州的糯米飯團。8元一個,脆哨、糯米飯都給得足足的,調料都是家里寄送過來的。而且人會說話,也機靈。
這條件,還做不成生意?可很快,他就發現自己想簡單了。
第一次,攤子擋路了。被隔壁店店主趕走。第二次,生意太好,隔壁攤主眼紅,把他擠走了。第三次,他去了地鐵門口??傻罔F門口的人上班來去匆匆,糯米飯總是要等,又能賣出去多少?第四次,違規了,只好向城管交罰款。
太慘了。
不過,既然都這么慘了,拍成視頻是不是也會有意思?小楊和女友一合計,視頻拍了,也發了,但看的人也不多。
但是,不多歸不多,因為短視頻顯示了“同城位置”,漸漸地,有人開始通過短視頻來找他預定飯團了。到了后來,線下擺攤賣的,有40%。但通過短視頻線上預定的,有60%。好起來了。
到了去年,小楊的第一家店,在廣州正式開業了。
真好。擺攤,能快速收獲社會的毒打,考驗你的創業力。這事能不能干?能不能做好?擺個攤就知道了。
很多人,不是被沒有方向的迷茫絆住了,而是被遲遲沒能邁出第一步的自己絆住了。
不一定是線下,線上,也有很多“擺攤”的機會。開一個小店,做一個賬號,都算。
人生的定位,大于自媒體的定位
很多人都感慨:自媒體已經是這個時代,為數不多的留給普通人的低成本機會。
那么,如果想做自媒體,該怎么起號呢?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畢竟,我們又不是大學教授,也不是著名企業家,更不是世界冠軍。哪里來的關注呢?
講道理吧,自己也沒學明白,怎么講給其他人?上才藝吧,可就連咬打火機這種狠活都有人搞過了,還能怎么搞?
巨土文化CEO池騁老師說,沒關系。這個問題,其實有個標準答案。
你未來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想擁有什么能力,你就去做什么定位的賬號。
舉個例子,你喜歡美食,想當一位廚藝博主,但你沒有王剛那樣能做出滿漢全席的廚藝,怎么辦?
沒關系。你可以從最簡單的開始,做不了滿漢全席,你能不能每天為自己準備一份“愛心早餐”?
你想做時尚的服裝買手,但你去不了秀場,參加不了各大廠家的展銷會,但你可以先從基礎知識學起,展示自己的穿搭嘗試和學習筆記。
這些,不僅是一條通往未來能力的路,更是一條競爭更小,更好入手的路。因為那些已經成為你想成為的人的高手,是不會和你來競爭的。
說到這里,不知道你有沒有感覺。這種定位思路的底層邏輯,其實是:人生的定位,大于自媒體的定位。
所以,池騁老師也說,選哪個賽道都好,就是不要選一條叫“自媒體”的賽道。自媒體它本身根本不是賽道,而是一個杠桿,一個放大器。放大你自己,放大資源。
甚至,放大你的生意。
從零開始,梳理生意
說到做生意,肯定有不少人說:我也想做生意??墒?,怎么入手?
新加坡教授、天使投資人周宏騏老師說,問自己三個問題,就能幫你梳理清楚你手里的生意。
我們用一個例子,來說明這三個問題。我猜,你大概聽過這樣一家公司,lululemon。
好的。那么,請允許我問第一個問題:它是干什么的?
要回答一個公司是干什么的,你大概要說清楚它“賣什么”,“賣給誰”。在品牌初期,lululemon賣的,更多是運動服飾。它的客群,也大概是熱愛運動旅行,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人群,尤其是年輕女性。
接著,是第二個問題,它是怎么干的?
首先,當然是做好產品。lululemon解決了之前很多瑜伽褲的問題,比如卡襠、留痕等等,而且把瑜伽褲帶入了更多場景:通勤、徒步、商務……由此,它也漸漸打下了“時尚、高端、舒適”的心智基礎。
當然,除了產品之外,lululemon的銷售推廣體系,也有很多亮眼的地方。比如,你去到他們的店里,你大概會發現,他們的店員,和其他家的店員不太一樣。似乎格外有熱情,也更專業,學歷也不低,也很愛運動。
而且,lululemon在初期,還會免費將產品送給瑜伽教練、健身教練。教練,算是運動人群中,特別有代表性的本地意見領袖,所以,當他們對產品進行認可,并進行推廣的時候,效果就會驚人地好。
所以,第三個問題也呼之欲出了:找誰干?
答案就是:找產品研發的高手,找內容營銷、品牌建設的高手,找高學歷、愛運動的銷售,找各種本地意見領袖,如瑜伽教練、健身教練。
干什么,怎么干,找誰干。
這就是周宏騏老師建議,在開啟一個生意之前,你需要想明白的三個問題?;卮鸷眠@三個問題,你就完成了從零開始構建生意的思考。
可是,前兩個問題還好說。要找到適合的人,往往并不容易。
選人,如同選鉆石
直播中,企業戰略培訓師高建華老師說了這么一句話,讓人印象特別深刻。
之前,中國區惠普的總裁曾經這么要求他:選人,如同選鉆石。
什么意思?
很少有人買鉆石,是代購的。當你去買鉆石的時候,大概率是自己去精挑細選。
選人,也一樣。
這就要求,你花大量的時間,去面試,去篩選。而不是一股腦地丟給人力。
不少公司,可能陷入了這樣一個誤區:一說找人,就讓HR去找。
從頭到尾,HR大包大攬——這簡直像包辦婚姻,入了洞房才知道,我的對象長這樣。又怎么能行呢?
所以最開始,你就要整理好需求,告訴人力,你需要有什么素質的人才,他要完成什么工作。然后,請人力做好初選,按照1:10去配比。什么意思?你要1個人,就找10個滿足學歷、經歷、工作年限等硬性條件的候選人。找到5個候選人,再一個個安排面試。
寧肯花30天時間,看1000份簡歷,談20個小時,最終招一個人,也不要隨意招人。否則,等人進來后,發現不對,你還要再花三五年的時間,去改變他。
就像優勢星球發起人崔璀老師所說:選人是1,帶人是0。如果沒選對人,你就要花大把時間去帶人。最后,還是0。
未雨綢繆,才是最好的風險管理。
選擇的第一剛需,是規避風險
是的,風險。
做任何選擇,都要先確保一件事:它的風險,自己能不能承受?
如果承受不了,那么千萬三思。
正如同查理芒格所說,如果我知道自己會死在哪,那么我永遠不會去那個地方。
選擇的第一剛需,可能是規避風險。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企業,紛紛“暴雷”。無論是尋找合作伙伴,去打工,還是買房,都要小心小心再小心。有人感慨,我們迎來了一個財務問題大爆炸的時代。
如何應對呢?
或許,你可以試著,學學看懂財報。
中國財報分析權威專家張新民老師說,企業破產前特別常見的一種情況,就是:現金流出現了問題。這時候,你就可以在現金流量表里找到端倪。
比如,看企業賣東西賺的錢,能不能支付開支。企業賣東西賺的錢,叫做經營活動現金流。如果經營活動現金流不足以支付開支,就是入不敷出。
這時候,你就要抓緊看看它的開支都在哪。尤其是,投資的開支,即:企業投資活動現金流出量。
一個人,本來工資就不夠花,還借錢去炒股。長此以往,他的資金缺口,就有可能越來越大。
企業也是一樣。如果企業本身就入不敷出,靠借錢過日子了,結果還大手筆對外搞投資,風險必然近在眼前。
又或者,你還可以看看:企業借錢的情況。即:看企業籌資活動的現金流。企業籌資,就像人輸血。如果一個人不能自己造血,只能靠輸血吊著性命,風險必然很大。
看懂財報,是看懂企業、看透風險的重要途徑。
財務,是商業的語言?;蛟S我們永遠不會從事財務工作,但我們一定生活在商業社會。
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掌握這門技能。
而說到“掌握技能”,好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我去練習練習溝通。
溝通,不是技能問題,而是觀念問題
在直播的時候,著名表達演講導師黃執中老師說起了一個小小的煩惱。
什么煩惱?
很多人來問溝通問題,問的都是“我該怎么說”。很明顯,他們都把溝通,當成了一個技能問題。
但很多時候,溝通是一個觀念問題。
什么意思?舉個例子。一位妻子,覺得丈夫“不夠上進”。
可是,怎么算上進呢?或者說,怎么有絕對意義上的不上進的人呢?
只要一個人餓了知道吃飯,那他怎么都算有上進心的——至少他有求生欲。所以,很多妻子所說的丈夫不上進,真正的意思,可能是:丈夫上進的幅度,沒有達到她對于上進的標準。
所以,問題的本質,是妻子自己的期待沒有得到滿足。
一旦理解這件事,你和他的溝通馬上不一樣。因為你要請他,滿足你的需求。所以,為了讓他做到這件事,你當然會找些東西來交換,而不是:這是你應該做的。
問題產生的原因,往往是因為期待和現實之間有所落差。所以,想要解決問題,往往有兩種辦法,第一種,改變現實。第二種,降低期待。
理解這件事,很多溝通問題,自然豁然開朗。你下意識就會用最合適的語氣,最同理的心情,說出最合適的話。
所以,講話不是魔法。很多時候,與其費盡心機背誦具體的話術,不如先理順背后的觀念。
觀念順了,你才能做更多有關于表達的事情。
比如,演講。
有溝通,就有演講
???演講?不用了吧。
可能不少人聽到演講,第一反應就是:這是那些需要站在舞臺上,站在聚光燈下的人,才需要掌握的技能吧。
其實,不是的。只要是需要溝通表達的場合,你其實都是在做演講。
舉個例子,自我介紹。
兩年前,演講專家余歌老師在深圳參加一場培訓。在場的50多個人,每個人都在說一樣的話。大家好,我來自山東。大家好,我來自天津。平淡無奇。
但是,等余歌老師花了一分鐘介紹完自己,就有一群人跑來加了微信,當場成交4單總裁班,一單4萬元。
怎么做到的?
余歌老師是這么說的。
第一段,亮身份。開口就給價值,說清楚你能幫助對方解決什么問題。
大家好,我是余歌,是一名演講教練。專門幫助企業家朋友以及熱愛演講的朋友,三分鐘掌握整套模型,消除登臺恐懼,培養勇氣,建立自信,未來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可以輕松開口、自信說話。
第二段,建信任。用經歷,用成就,為自己背書。
我專注在這個領域已經有二十多年,是阿里巴巴第三方合作的一名演講教練,線上線下服務過的學員超30萬,寫了《演說改變世界》《超級演講就是超級故事》等五本書。
第三段,提要求。提要求,是為了讓人和你產生聯系。
如果你講的信息對別人有幫助,別人就會關注你。就算沒有一下子成為客戶,至少可以加上你的微信。于是,余歌老師是這么說的:
如果各位企業家朋友、演講愛好者未來也希望能夠在其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輕松開口,自信說話,可以掃一下我的微信,我會送你一套免費的自我介紹的自我營銷演講稿。
怎么樣,有感覺了嗎?自我介紹的本質,是自我營銷。
演講不是偉人的專利,人人都可以成為一個表達者。世界再大也要出發,夢想再小也要表達。
但是,請記住最后一件事。無論出發去了哪,要讓自己:幸福。
福流澎湃,心花怒放
不快樂。不幸福。
想必,這是不少人結束完一天忙碌之后,油然而生的第一感受。
經典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里,有一段對話。小女孩瑪蒂爾達問殺手里昂:“人生總是這么痛苦嗎?還是只有小時候才這樣?”里昂回答說,Always。人生總是這么痛苦的。
但是,中國積極心理學發起人彭凱平老師,不這么認為。
人生來并不是來吃苦的。你的日常生活里,每分每秒都可以主動創造幸福。
比如,找對目標。
舉個例子,工作。如果,當下的工作簡直讓你喘不過氣。怎么辦?換一份。找到自己喜歡,擅長,熱愛的工作。
這就又要求,你提前準備。例如,6個月的應急準備金。就是即使沒有收入,6個月的正常支出金額。這樣一來,無論你做什么嘗試,你至少都為自己爭取來了半年的緩沖期。
又比如,你還要學會體會積極的人生。
怎么體會?一切喜歡做的事情,都不要著急,慢慢體會。喜歡喝茶,就可以慢慢品味幾分鐘。喜歡旅行,就在喜歡的景色里,多坐一會,欣賞一下。喜歡某個人,就多和他聊聊天。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美好,積累起來,生命中快樂的時間,才會越來越多。
真好。快樂和幸福,可能是我們所有人一輩子的課題。但很多時候,快樂和幸福,并不是自己插著翅膀飛來的,而是你主動追求來的。
掌握主動,而不是被動。專注創造幸福,而不是減輕痛苦。多想想未來怎么樣,而不是講過去怎么樣。
這樣,你可能就會獲得,真正幸福而快樂的積極人生。
祝你,福流澎湃,心花怒放。
好了。
劉潤讀書會的年度書單,就與你分享到這里。
不知不覺,一年下來,我們一起向這么多優秀的老師、高手學習了這么多的知識。
我們一起,向世界要了答案。我們一起,向高手要了經驗。我們還一起,向自己要了力量。
這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而每晚如約而至的你,也讓這件事,特別有意義了起來。
如果你喜歡今天我們推薦的十大好書,如果你喜歡我們的讀書會直播,這是我們莫大的榮幸。
最后的最后,我想感謝。
感謝每一位參與直播的老師。
每次直播,老師們都帶著自己的獨家秘笈,無私地分享至少兩個小時。有的,一年還來分享了好幾次。你們辛苦了。感謝。
在這里,向你們深鞠一躬。沒有你們的支持,我們什么都做不了。
感謝每一家給予支持的出版機構。
因為一直以來,“劉潤讀書會”都有一個堅持:來到直播間的書籍,必須半價。而且,還得有主講老師的親筆簽名。
出版機構能做到這樣的遷就,很不容易。因為這背后,涉及到了他們對銷售的整體規劃、和主講老師的溝通成本等等麻煩。但即便這樣,出版機構的伙伴們,也依然在努力地包容我們的無理要求。同時,又完全不在書籍質量上打折扣。感謝。
感謝每一位來到直播間的你。
有的讀者,聽完直播之后,會自己親手畫出整場的思維導圖。有的讀者,風雨無阻,一年到頭,來聽了很多很多期。你們一年來的陪伴,我們感受到了。感謝。沒有你們,我們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