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持續打造全民健身新場景,老城區盤活存量城市空間,新城區構建時尚運動“生態圈”,并不斷拓展著多元化體育消費新空間
當清晨第一縷陽光喚醒大地,運動健身就像開啟每天生活的一把鑰匙。在家門口,老人們早起晨練,跑友們邁開腳步,球友們揮汗如雨……一場全年齡段參與的“健身總動員”正火熱上演,勾勒出青島紅火的全民健身圖景。
近年來,青島聚焦群眾需求,統籌財政資金資源,不斷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連續多年將健身場地建設納入“市辦實事”項目,切實提升群眾參與健身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支持群眾體育事業蓬勃發展。以2024年為例,全市范圍內新建、改擴建全民健身體育公園10處、國民體質監測站10處、健身場地設施373處。今年,青島將繼續優化健身休閑服務供給,新建改擴建全民健身體育公園、兒童運動空間、長者運動之家等10處以上,更新新建健身場地設施150處以上,建成浮山全民健身中心。
在全民健身新場景的持續打造中,青島各級部門多端發力:老城區,通過盤活存量城市空間,讓老舊、閑置空間變身全民健身“活力細胞”;新城區,通過建設新型體育場地,構建體育地標集群,打造時尚運動“生態圈”,進一步釋放體育發展潛力。種種實踐的推進,不僅為市民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運動場景,也為“健身去哪兒”這一問題貢獻出“青島思路”。
青島加速構建多元化運動場景
今年,青島將繼續優化健身休閑服務供給,新建改擴建全民健身體育公園、兒童運動空間、長者運動之家等10處以上,更新新建健身場地設施150處以上,建成浮山全民健身中心。
國信全民健身中心:共有6棟單體建筑,目前籃球館、羽毛球館已經對外開放,其他休閑體育類場館也將陸續投入使用。
橙島時尚體育公園:這處實現“一場多用”的運動公園因其兼具潮流設計和專業功能在業內一炮而紅,成為時尚體育集中地與城市網紅打卡地。
浮山全民健身中心:預計5月底投用,將開創“城市公園空間運營”的全新模式。
青春足球場:實現從“一場館”到“生態圈”的進階,作為支點撬動周邊健身設施建設,讓更多市民能夠就近享受優質健身資源,場館集群正在逐步衍生出復合型業態。
舊貨市場“變形記”
近日,由青島最大的閑置物資交易市場改造而成的青島國信全民健身中心試運營,面向全體市民開放。煥新升級的國信全民健身中心讓城市老舊空間煥發出的新活力,更為城市存量空間更新提供了生動范本。
周末上午,記者還未進入園區,就被孩子玩耍打鬧的聲音吸引。門口的公共健身區設計了攀爬繩等適宜小孩子游戲的新穎運動設施,來這里相聚已然成為不少小朋友每天必做的事。“這里既能看到我們老一輩留下的歷史痕跡,又能讓年輕人享受完善的運動設施,可以說,一塊地養了兩代人。”一位帶著孫子前來運動的老人說。
“這片區域是原四方區的中心,1959年開始是原青島第二糧庫儲備庫區,建有6座蘇式倉房。后來,這里又成了經營長達20余年的閑置物資交易市場。”國信全民健身中心項目負責人戴路介紹,2022年時,平安路24號地塊已被列入青島22處低效用地之一,“我們明白盤活這片區域的意義,希望將這里改造成健身場所,繼續造福周邊和全市居民。”
改造后,國信全民健身中心共有6棟單體建筑,目前,籃球館、羽毛球館已經對外開放,其他休閑體育類場館也將陸續投入使用。其中,籃球館精心打造成為CBA籃球公園,配置“1個全場+1個半場”的標準籃球場,全年保持16℃恒溫。小籃球館配置3個小籃球場,將成為國信小雄鷹籃球培訓基地。免費開放的公共娛樂區滿足兒童需要,環形步道則適合老年人漫步……這里僅試運營期間的場館人流量已累計近5000人次。
如今的一片繁華,背后是改造過程中數不盡的艱辛。“之前,這里有經營業戶68家,是青島最大的舊貨交易市場。在20余年的經營過程中,市場內私搭亂建嚴重,存在安全隱患。”國信糧食管理公司資產管理中心經理李瑞民向記者道出了改造的難處,“我們一個個溝通、一點點想辦法,最后將68家租戶妥善安置后才開工,剩余近8000平方米違建全部拆除。”
“這塊地的周圍是居民區,稍大一點兒的施工響動都會造成很大影響,所以,我們只能白天施工,晚上全部停工。”負責項目建設的國信建投公司項目經理王誦舉介紹,“我們秉持尊重老園區歷史的原則,在改造過程中,既要充分尊重原有肌理和風貌,又要在原有空間格局的基礎上翻新升級,過程中克服了不少設計、施工上的困難。好在,我們最大限度地留住了老城區的歷史記憶,讓老舊空間變成了如今的‘體育秀場’。”
改造不是推倒重來,而是讓舊空間講出新故事。
如今的平安路24號既澎湃著現代生活的節奏,又流淌著歲月沉淀的溫度:通過科學規劃和創新設計,這里既保留了原有糧倉建筑的“骨骼肌理”,又讓老舊場地煥發新生成為現代文體綜合體,青島創建全民健身空間的模式蘊含著無限巧思。
平安路24號的“新故事”并非個例。近期,始建于1997年的弘誠體育場將面向市民開放。這里經過改造后,將變身成由田徑場、足球場、游泳館、籃球館、健身館、乒羽館、室外運動場等組成的“海泊河全民健身中心”。
這種空間活化帶來的“化學反應”不止于此。因為,城市空間的存量更新不是簡單的功能替換,而是尋找與社區共生的新可能。此類“保留記憶、植入活力、服務民生”的改造模式,正在成為青島城市更新進程中可復制的“運動處方”。
時尚運動“新主場”
在全民健身蔚然成風的當下,健身早已從“孤獨的堅持”升級為“快樂的共享”。近期,一座全新的運動場所——橙島時尚體育公園在親子圈里爆火。
在橙島時尚體育公園的兒童活動空間,海盜船、滑梯、滑索、蹦床等娛樂設施令人耳目一新。“這里以前也是個公園,不過不像現在建得這么好。”一位家長向記者分享說,在多個社交平臺,都能看到“寶媽”將此列為“遛娃”好去處。
這處體育公園位于靠近重慶中路與跨海大橋高架路的交會處,臨近李村大集,被條條河流環繞形似島嶼。體育公園的前身是園林苗圃,原本承擔著生產性綠地的功能,后來為配合城市發展需要“改圃建園”。如何改、如何建?在這一問題上,改建的慣性思路被打破。
“飛盤前兩年的爆火已經證明了時尚運動的潛力。飛盤的市場價普遍不超過100元,只需要一片空地和兩個人就能玩起來。這么簡單的一個飛盤卻有如此強大的吸引力,這證明時尚體育運動在社群中有著驚人的裂變速度。”橙島時尚體育公園項目創意發起人朱奕的靈感正是來源于此,“深耕時尚體育界多年,我希望做出嘗試,所以,我想為年輕人設計這樣一個時尚體育公園。”
同一片場地,既是專業的腰旗橄欖球場,也是專業的飛盤比賽場,還是正規的棒壘球場地——時尚運動在這里齊聚,黃色、橙色等鮮艷色塊區分功能,場地利用效能得到了大幅提升。與此同時,園區配備籃球、足球、匹克球、網球等運動場所,配備集裝箱商業區,形成綜合性集中功能區。橋下空間規劃了適合全齡人群的運動場地,每一塊場地的門頭都做了景觀化處理,即便人們只是路過也想停下來打卡拍照。公園外圍精心鋪設了一條“環島”活力跑道,長度正好是1公里……
其實,這不是橙島時尚體育公園第一次“火出圈”。在正式對外開放之前,這里已經通過了大型賽事的質檢。去年11月,2024“好運山東·逐夢深藍”時尚體育聯賽總決賽在這里舉行,省內多支飛盤和橄欖球隊伍參與了激烈角逐。自此,這處實現“一場多用”的運動公園因其兼具潮流設計和專業功能在業內一炮而紅,成為時尚體育集中地與城市網紅打卡地。
“全民健身,城市里的一抹躍動之美。”朱奕說,“我相信,隨著全民健身深入百姓生活,‘健體在身邊’會更加普惠,也會有更多新‘玩法’。我們也會不斷探索,助推全民健身駛入快車道。”
當前,體育基因已深深植入城市發展脈絡:經過巧妙利用,橋下閑置空間、街角休閑公園等變身為時尚的運動空間……健身場地的配建不再是“簡單填空”,而是通過巧妙植入運動功能實現對接市民需求的目的。
橙島時尚體育公園為城市空間“生長”出運動新場景提供了一種全新思路。這種思路不僅是破解主城區體育用地緊張難題的有效方法,更以“嵌入式”服務讓全民健身真正融入市民生活之中,在優化城市功能布局的同時,讓市民在城市的轉角即能遇見美好。
無獨有偶,浮山全民健身中心與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作為一處在城市公園里建設的運動場館,預計5月底投用。“公園里,‘體育+’,智慧綠境,城市名片”,浮山全民健身中心將開創“城市公園空間運營”的全新模式。
有專家曾對城市功能布局有著這樣的說法:“我們追求的不僅是空間激活,更是自然肌理的延續。”從閑置空間到時尚地標,青島正在用“繡花功夫”編織出15分鐘、10分鐘全民健身生活圈。將城市“邊角料”轉化為全民健身“活力源”的實踐,也在重塑著現代都市的空間格局。
球場地標“生態圈”
如今,提及青島的體育場,不少“體育迷”會說出一個名字:青春足球場。世界杯預選賽中國男足勝利的高光時刻,賦予這里別樣的精神內涵,而在更多平常的日子里,這里讓球迷感受著運動健身的溫度。
青春足球場是山東省首座大型專業足球場,總用地面積20.3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9.6萬平方米。其實,除最知名的能容納5萬人的專業足球場外,這里還包含1座多功能訓練館、1座游泳訓練館以及多樣的配套設施,如今已是一座集足球賽事、全民健身、藝體培訓、公益文化、商業娛樂于一體的城市體育綜合體。
“我住在球場附近,步行十分鐘內便可到達。之前每逢比賽日,我和家人都會到場觀賽,現在周邊健身場館逐漸完善,游泳館是我每周必去的健身地。”市民于宗是游泳愛好者,“這里的游泳館設施完善、水溫恒定、水質澄澈,還建有標準的泳道。”
青春足球場游泳館2023年開館后,現已擁有在訓學員500余名、會員超800名,年消費客流量達1萬余人次。此外,其余場館也因專業、優質吸引著不同群體前來運動:青春足球場籃球館集球館運營、籃球培訓、體育賽事承辦于一體,現已舉辦1項國際級賽事、3項國家級賽事、1項省級賽事、1項市級賽事及4項區級賽事;羽毛球館、乒乓球館擁有專業訓練場地,成為乒羽愛好者的“約球大本營”。2024年,青春足球場射箭健身館開館,這一新穎的運動項目很快成為新熱點,進一步豐富了市民的健身選擇。
“青春足球場自建成以后,成功承辦多場大型賽事,已是青島球迷心中的地標性場館。我們積極發揮球場的引流作用,增設多品類配套運動場館,依托優質場館設施,力求打造以足球為主題,集競技、展演、運動、健康、購物、休閑、培訓、社交等功能于一體的潮流時尚綜合體,發揮賽事對區域發展的綜合拉動效應。”青島中城信文化體育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孫彥平表示,“未來,我們將持續發揮綜合性體育場館集群效應,以推廣全民健身、培養健康向上的體育精神為己任,不斷優化設施服務,為促進全民健身貢獻‘青春’力量。無論是看球還是投身體育鍛煉,歡迎廣大市民球迷前來,一同感受運動健身的魅力。”
“大型體育場館在一個城市或地區具有重要地位,它們不僅是舉辦各類體育賽事、大型展會和演出的場所,也大多是市民運動娛樂休閑的一站式目的地,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島大學體育學院副教授車同同指出,隨著場館運營場景的持續深拓以及一系列高質量賽事的成功舉辦,一些地標性質的體育場館往往具有“綜合性”特質,在競技體育與全民健身共榮共生的同時,與多業態相生相長,構建起能滿足健身鍛煉、休閑放松、購物消費、家庭聚會等多樣需求的“生態圈”,推進體育熱情、消費動能的雙向奔赴。
青春足球場的案例是青島大型體育場館群落激活城市健身版圖的一個縮影。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底,我國有50多座容量在4萬人以上的體育場,比如,北京工人體育場、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廈門白鷺體育場等,承載著重要賽事與文化活動,成為各具美學特色的城市“新地標”。如何讓大型體育場館實現從“一場館”到“生態圈”的進階,成為實現其效能最大化的待解之題。
從青春足球場看,地標場館的“聚光燈效應”正在凸顯。青春足球場作為支點撬動周邊健身設施建設,讓更多市民能夠就近享受優質健身資源,更值得關注的是,場館集群正在逐步衍生出復合型業態,獨具體育特色的街區場景正在逐漸走向成熟。
“一場館”進階到“生態圈”的核心價值在于打破場館的物理邊界,通過資源流動形成持續生長的體育生態,在體育消費新空間的不斷拓展中,創新打造“體育賽事+食、養、游、娛、購”多元化消費場景,以體育消費之火促進經濟發展之熱,以全民健身熱情點亮群眾幸福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