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主動公開學術資源、管理機制及文化氛圍,打破傳統封閉管理模式,能增強家校互信,這種透明化展示課程質量、實踐平臺及學生支持體系,便于家長科學參與學業規劃,避免過度干預或盲目焦慮。因此,對自身教育條件與成果具有堅實底氣的高校,會主動促進校方與家長互信與聯系。
近日,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商學院就帶頭舉辦了校園開放日活動,不僅讓150余組家庭近距離感受了職業教育的魅力,更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這所老牌商科學院助力學生發展的獨特優勢。從沉浸式實訓體驗到企業導師的真實案例分享,從人工智能中心到產教融合基地,這場活動的每個細節都彰顯著學院的底氣——這份底氣既源于六十余年的辦學積淀,更扎根于其“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生態。
商學院的底氣,首先體現在“真刀真槍”的教學場景構建,家長們可以在菜百商學院實訓室觸摸珠寶鑒定儀器,在數字營銷基地體驗直播電商沙盤,他們能夠看到的不僅是先進設備,更是一個將課堂與企業操作間無縫銜接的教育體系。
學院與聯想、京東、永輝等30余家企業的深度合作,把真實的行業數據和崗位需求轉化為教學資源,這種“把生產線搬進教學樓”的實踐模式,讓學生在校園里就能練就企業需要的數字營銷、智慧物流等硬核技能。正如活動中企業導師引入的行業分析所示,這種教育模式直接瞄準人工智能、直播電商等新興產業的人才缺口,使學生的職業技能與市場脈搏同頻共振。
更深層的底氣,來自學院“雙師型”教師隊伍與競賽育人體系的合力。100%的“雙師型”教師比例意味著,站在講臺上的既是教授供應鏈管理的學者,也是深諳企業運營的實戰專家。他們帶領學生在全國電子商務技能大賽、智慧物流競賽等專業賽事中屢獲大獎,這背后是“以賽促學”教育哲學的生動實踐。
除此之外,其作為職業教育改革探路者的擔當也是其顯著優勢之一,作為國家雙高專業群建設單位,商學院不僅參與制定國家級專業教學標準,更通過現場工程師學院、現代學徒制試點等創新模式,重新定義校企合作的深度。
與菜百公司共建商學院的產教融合案例入選教育部典型案例,印證了其教育模式的前瞻性,這種“把企業需求轉化為培養方案,把崗位標準轉化為課程標準”的育人機制,使畢業生成為企業搶手的“即戰力”。
六十五載商科教育積淀,讓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商學院形成了獨特的育人磁場,從智慧供應鏈實訓基地到國家級教學創新團隊,從零售新星大賽冠軍到企業頂崗實習直通車,在數字經濟浪潮奔涌的今天,這所學院構建了一套“入學即入行、畢業即就業”的成長閉環,助力學生廣闊發展。
關注“高考志愿說”,獲取更多關于大學的原創解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