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楊一凡 校對 穆祥桐
只要你在生活中消費,就難免會收獲各種各樣的袋子。
這些年各大品牌卷商品和服務的同時,就連商品附贈的包裝袋質量也越來越好。
這些袋子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一不留神就會演變成大型囤積。
看著家中角落里堆成小山的各類編織袋,一些人開始研究起二次利用。
從“廢品”到“二創”催生出一種新的現象——袋子改造。
改造的對象以質量上乘的編織袋為主。
▲圖/小紅書用戶@rippleyu
年輕人將大米袋、外賣袋、貓砂袋等工業編織袋手動改造為隨身小包。
五顏六色,外觀各異,貼近細看才發現是編織袋改的。
這些年,大家把各種通勤神包,聯名小包輪番嘗試一遍之后,怎么重新盯上了尿素袋?
━━━━━
編織袋,變廢為寶
消費趨勢的變化悄然影響大家的日常生活,在消費者逐漸覺醒的今天。
人們對于隨身小包的看法也在發生變化,大家對小包需求也從穿著搭配、品牌認同、階級認同逐漸統一滑向“背著玩玩”。
在社交媒體,通過小紅書、抖音展示“廢袋改造”作品,相關話題瀏覽量突破百萬。
隨著手工愛好者增多,改造袋子逐漸成為一種熱門活動。
用編織袋改造的包,透出一種勞保用品的樸素氣質,越來越多人加入改造大軍讓家里的廢袋發揮余熱。
手工愛好者樸樸告訴我們:“尿素袋改造的包包,配上外賣包裝拆下來的保溫袋,個性又便宜。”
▲圖/小紅書用戶@rippleyu
“袋子改造的包包,自帶一種獨特 的輕盈感 ,直接放在地上也不會心疼。 ”
“耐磨,防水,下雨時候甚至能頂在頭頂,實在,沒有一點花里胡哨的。”
“這種包天然適配多種場景,無論是要去見生意伙伴還是下班約會,都是一種不會出錯的選擇。”
手工愛好者癡迷編織袋的二次創作,自發在網上精心挑選出“DIY友好”的編織袋排行。
手工愛好者變廢為寶的決心混雜前幾年流行的Freitag熱潮、Remake文化,共同掀起一場廢舊編織袋的改造熱潮。
━━━━━
年輕人為何沉迷“改袋”?
改造袋子的趨勢是被演變而來的。
早在幾年前,奶茶保溫袋就已經進入人們生活縫隙。
互聯網上,奈雪的茶綠色袋子曾被調侃為深圳市市包。
今天的公園里隨處可見拿蜜雪冰城袋子裝奶瓶遛娃的寶媽。
當大家開始習慣提著附贈的袋子出門,也就逐漸演變出有了新的需求。
▲圖/小紅書用戶@白拾柒
改造編織袋的原因之一,是人們開始看重個性化表達。
當大家逐漸出門自帶包裝袋出門,自然就有個性化定制的需求產生。
有的品牌喜歡強調手工縫制歷史,消費者為品牌認同付費。
有的品牌為了強調自己的獨特性,甚至會給產品配備身份證。
而自己改制的編織袋,可以自行選擇顏色、材質甚至主題,真正做到了獨一無二。
▲圖/小紅書用戶@Qian
外在的個性化表達之外,用它裝什么也是一種個性化表達。
有人用尺寸巨大的黃色尿素袋改成登山包,在戶外群體備受歡迎。
▲圖/小紅書用戶@色彩包裝專家杖行四海
有人用化肥袋子裝網球拍,將松弛拉滿。
▲圖/小紅書用戶@我是一只神經豆
你可以帶著自己改造的包去任何地方,編織袋上的文字也會營造出一種無心插柳的生活趣味。
原因之二在于這種改造符合低成本高成就感。
將一只編織袋改造成包僅需剪刀、縫紉機,材料成本趨近于零,卻能在社交平臺收獲很多正向反饋。
▲圖/小紅書用戶@樓下八車道
原因之三,符合可循環生活方式。
很多人改造舊物是“循環消費”的直接行動,賦予廢棄編織袋新生命,踐行可持續理念。
意大利匠人手作的陳舊故事已經讓人聽膩,下班后自己動手縫制的包包,同樣珍貴。
━━━━━
編織袋改造,舊時尚回潮
我們發現,“改制編織袋”的火熱,有很多前置條件。
比如,限塑令和一次性塑料袋收費后的變化,隨著環保意識提高,編織袋作為一種品牌營銷常見的載體,快速流行。
時至今日,商家搞活動高低都會送你個編織袋。
其次是隨著手工愛好者增多,大家對個性定制產品的需求增加。
這些年電動智能縫紉機功能升級的主要方向就是自動鎖邊、圖案刺繡讓復雜工藝大眾化。
天時地利作下,共同促成了這一現象的火熱。
其實,更早些時候人們就用化肥尿素袋、大米袋子做簡單背包。
直至今日,春運的綠皮車上還是能見到有人用編織袋做行李包的身影。
▲圖/小紅書用戶@863073115
老一輩勞動者用編織袋做成背包,塞進責任扛在肩上。
時間輪轉,今天,編織袋被重新做成背包,也算得上是一種跨越時空的重演。
很長一段時間,在互聯網語境中,“買包”的含義被長期曲解。
買包一度成為成為用金錢平息一切家庭問題行為的代名詞。
如今,年輕消費者的消費觀念逐漸趨于理性。
隨身小包回歸最基礎的實際功能——袋子。
如果加入美觀性考量,是好看的袋子。
自制的過程會縫合多種材料,而人原本也是多元和多面的。
很多人嘴上說,買個通勤用的買菜包,最后卻營造出一種故作松弛的緊張感。
當越來越多的人發覺,無論什么包都會開線、破皮、針腳松動。
人們開始轉身信奉質量上乘的長期主義,自發加入自制編織袋的隊伍。
大家用針腳拼合的不僅是編織袋,也是一種創造力、環保意識和手工愛好的重新風格。
人們通過先破壞后重建的行為實現自我表達,這種改造的過程本身也許比成品更有價值。
Tips:
1、工業編織袋殘留化學物質可能引發皮膚過敏,環保改造也要兼顧安全。
2、請勿背離環保初衷,推薦使用舊袋子進行改造。
值班編輯 李加減 康嘻嘻
本文部分內容首發自新京報公號“硬殼INK”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歡迎朋友圈分享
星標“新京報”
及時接收最新最熱的推文
點擊“在看”,分享熱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