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紅星新聞報道,4月12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宜賓長寧縣相關部門獲悉,位于長寧縣宋家壩工業集中區的一家駕校為拍視頻吸引流量,將一輛汽車吊至樹上拍攝視頻,制作“學員將車開上樹”的虛假信息引發網絡關注,該駕校被轄區網信辦、公安交警、運管等多部門約談提醒。目前,發布該視頻的駕校自媒體賬號已刪除該視頻。
一輛白色教練車“停”在四五米高的樹杈上,樹下圍滿看客,吊車正在作業,樹上還有人攀爬——這不是科幻電影的場景,而是四川宜賓某駕校自導自演的荒誕劇。當真相揭開,這場“學員將車開上樹”的鬧劇,不僅暴露了流量饑渴癥下的道德失守,更折射出部分商業機構在惡性競爭中的價值迷失。
在短視頻平臺上,“博達駕校子豪”賬號用吊車將教練車懸吊上樹的畫面,配以“學員神操作”的噱頭,精準擊中了網民獵奇心理。但這場精心策劃的表演,本質上是駕培行業惡性競爭的縮影。長寧縣四所駕校的市場爭奪戰,已從教學質量比拼異化為無底線的眼球爭奪戰。當招生人員選擇用吊車而非教學實力證明自身價值時,暴露的不僅是創意匱乏,更是行業生態的畸形化。
吊裝現場,人員在搖搖欲墜的樹枝間穿梭,被壓彎的樹杈隨時可能斷裂。這場危險表演中,策劃者漠視的不僅是物理安全,更是駕校作為安全駕駛教育機構的社會責任。更值得警惕的是虛假信息的病毒式傳播:當“學員肇事”的謊言獲得數十萬點擊量時,既損害公眾知情權,也消解了社會信任基礎。駕校本該是培養道路安全守護者的搖籃,此刻卻成了傳播安全隱患的推手。
長寧縣四家駕校的激烈競爭,不過是全國三萬所駕培機構生存現狀的縮影。在招生壓力與流量焦慮的雙重擠壓下,“汽車上樹”式的營銷奇觀絕非偶然。這種突破物理規律的營銷表演,正在形成一套荒誕的流量密碼。當創意淪為對常識的挑釁,當專業讓位于眼球經濟,商業倫理的底線正在被持續擊穿。
事實上,流量經濟正在制造越來越多的道德真空地帶,這種飲鴆止渴的營銷模式已成公害,當商業機構將社會責任感置于流量之后,當真實讓位于獵奇,最終摧毀的是整個市場的誠信根基。
當地多部門的及時約談,為這場鬧劇按下了暫停鍵,但更深層的治理仍需持續發力。短視頻平臺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內容審核機制,對明顯違背常理且存在安全隱患的“創意營銷”設立預警紅線。行業主管部門應當建立聯合懲戒機制,將此類失信行為納入駕校質量信譽考核體系。更重要的是,整個社會需要構建起抵制虛假流量的價值共識,讓"汽車上樹"式的瘋狂創意失去生存土壤。
當吊車的鋼索緩緩放下懸掛樹梢的教練車,這個荒誕的營銷實驗終以鬧劇收場。但留給我們的思考遠未結束:在流量為王的時代,商業機構如何在創新與底線間找到平衡?公眾又該如何在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答案或許就藏在最樸素的商業倫理之中——真正的競爭力,永遠建立在專業能力與誠信經營的基礎之上。那些試圖靠突破底線博眼球的機構終將明白,流量狂歡可以制造一時喧囂,但唯有堅守底線才能贏得長久生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