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京東Q4財報超預期,用一系列硬核數據打破市場質疑
在電商行業被價格戰裹挾、流量紅利趨盡的背景下,京東卻在2024年第四季度交出一份驚艷的答卷。3470億元季度收入、13.4%的營收增速、113億元利潤增長34.5%——京東用一系列硬核數據打破市場質疑,在全行業面臨“高庫存+低利潤”困局之時,逆勢實現V型反彈。
3月6日發布的財報公布后,京東美股盤前應聲大漲6%。這不是一次簡單的財報利好,而是一次由“技術驅動的效率革命”引發的生態重構。
盈利加速:雙引擎驅動新舊動能切換
2024年Q4,京東營收同比增長13.4%,遠超市場預期的8.6%,創近九個季度最高。更難得的是,這一增長并非靠“燒錢換增長”,而是在商品收入增長14%、服務收入增長10.8%的“穩健結構”中完成的。
商品結構優化:家電與3C數碼在“以舊換新”政策刺激下回暖,百億補貼讓商超品類連續四個季度實現兩位數增長。
服務收入躍升:物流開放服務、技術服務、廣告營銷收入占比提升至15%,支撐利潤結構轉型。全年Non-GAAP凈利潤達478億元,同比增長35.8%。
供應鏈變利潤引擎:倉儲自動化+智能履約雙拳出擊
京東用實際行動印證了劉強東提出的“供應鏈即護城河”。2024年,京東的履約費用率再創新低,背后是:倉儲自動化率突破85%, “亞洲一號”新增12座智能園區,縣域物流覆蓋率達98%,單均物流成本下降7%。
跨境業務方面,京東通過收購德國MediaMarkt門店網絡,初步建立起歐洲本地倉配體系,國際業務收入占比升至5%。
第三方商家與用戶心智的雙向激活
截至2024年底,京東第三方商家數量同比增長40%,貢獻平臺60%的SKU。京東正在通過“雙生態模式”激活用戶與商家雙向活力:
用戶維度:“品牌旗艦店+自營”模式推動復購率提升,家電品類復購率高達68%。
商家維度:借助AI算法提升長尾商品曝光,廣告收入同比增長18%。
用戶平均停留時間提升至38分鐘,直播與短視頻帶動“非計劃性購物”占比提升至25%,內容電商進入爆發通道。
盈利質變:從“壓縮成本”到“戰略收縮”
京東2024年對成本控制實施“外科手術式”優化:關閉10個低效生鮮倉,整合社區團購業務,節省成本超20億元,智能客服機器人處理率達75%,人力成本下降12%,應付賬款周期延長至52天,釋放現金流超300億元。
回購+分紅并行,2024年全年回購金額達20億美元,分紅率提升至30%,顯示出公司財務健康與股東友好。
“1+1+1”用戶架構+2000億采購計劃構筑內需引擎
京東正構建“高凈值+大眾+下沉”三層用戶結構:“1號會員店”吸引超2000萬高凈值用戶,年消費超5萬元,占GMV近四成,京喜自營深耕下沉市場,訂單量同比激增3.8倍,主站平臺提供穩定基礎盤支撐,推動整體用戶活躍度與復購率提升。
4月11日,京東宣布推出“2000億元出口轉內銷采購計劃”,將大規模采購海外品質外貿商品,協助企業打開內銷市場。這一舉措被視為平臺對當前國際局勢(美方再加征145%關稅)下主動對沖的戰略轉型。
京東將在全國部署專業采銷駐點,直接與外貿工廠對接,開設“外貿優品專區”,利用流量扶持、全渠道營銷降低內卷,提供運營培訓、補貼激勵,助力中小企業本地化轉型。
2025年:走向“新型實體企業”的躍遷之年
京東的戰略已經明確——從電商平臺邁向“新型實體企業”,其關鍵詞是技術+基礎設施+實體賦能。
AI賦能:京東大模型提升供應鏈預測準確率至95%,客服解決率突破80%;
無人配送:預計2025年部署5000臺無人車,覆蓋100個城市;
國際化戰略:通過“跨境自營+本地化運營”雙模式,國際營收占比目標三年內達15%。
從低價戰爭中突圍的“京東范本”
當行業仍被“最低價”與“補貼戰”裹挾,京東已經用供應鏈效率、技術驅動、生態構建三大核心能力,完成了一場從量變到質變的進化。
這份財報,是對市場對京東戰略路徑的確認,也是對劉強東“長期主義”零售思想的集中體現。
3470億營收背后,是一場關于中國零售新模式的革命樣本。
來源丨經濟格局
撰文丨九裘小妹
編輯|鄒貓小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