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三月怕十八”,今日三月十八,到底怕什么?看農諺咋說
時間過得真快,農歷三月已經來到了中旬,今天是三月十八,一個特殊的日子。
按照二十四節氣的特點,三月十八這一天正處于正值清明節氣第三候"虹始見"的時候。對此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
"清明后十五日,虹始見。陰陽交會,天地氣通,故虹霓為天地之信使。"
所以按照節氣的特點,進入三月十八以后,此時北半球正處于太平洋暖濕氣流與北方冷空氣頻繁交匯的時候,形成連綿春雨。
不僅如此,三月十八這一天還是傳統的日子“開日”,還是女媧娘娘的誕辰日,因此也就有了“三月怕十八”的說法,那么三月十八這一天到底怕什么,我們看農諺咋說的:
今日三月十八不一般:
①三月十八是“開日”。
按照十二建除中的說法,三月十八這一天是傳統的開日,這也是古代擇吉文化的重要節點。其中古書《協紀辨方書》記載:
"開者,生氣始發,萬物復蘇,宜祈福、求財、立約。"
在干支歷法中,十二建除是根據干支紀年而來的,共有十二個日子,分別是:
建日,滿日,平日,收日,除日,危日,定日,執日,成日,開日。
而開日屬于辰月寅日,三月十八這一天正是開日,有著"龍騰虎躍"的寓意在里面。而老祖宗通過長期觀測發現,如果這一天下雨的花,那么往往預示這后續節氣雨水還是非常均勻的。
②三月十八是傳統的“大地母親節”。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民俗研究所2020年發布的《中國傳統節慶考》記載:
全國現存327處后土祠中,有81%保留著三月十八祭祀傳統。也就是說三月十八是大地母親節。
而山西萬榮后土祠的元代碑刻記載:
"春祀地母,以祈豐穰。"
意思是說,三月十八這一天是地母的生日,也是傳統文化中“后土娘娘”的誕辰日,這也是古代農耕文明對土地母親的崇拜。
“三月怕十八”的意思:
為啥會有三月怕十八呢?因為三月十八這一天不一般,老祖宗留下來了一些三月十八的農村諺語,這和莊稼的收成是有關聯的。
所以三月怕十八,指的是“怕天晴,怕大風,怕天寒”,具體我來說一下:
第一,三月十八“怕晴天”。
① "三月十八雨淋頭,種田老農樂悠悠"。
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如果在農歷三月十八這一天下雨了,那么根據老祖宗留下來說法,這也預示著今年種地的老農是非常高興的,莊稼會有好的收成。
這是因為:
按照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的模擬實驗的說法,在清明和谷雨期間,如果下了雨的話,那么此時每毫米降水可使冬小麥千粒重增加0.3-0.5克。
此時正處于小麥快速生長的時候,所以這時候下了雨的話,那么既能解除春旱,又不會形成漬害,所以三月十八這一天是適宜下雪,不適宜晴天。
②“三月十八晴,四月種湖底”。
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如果三月十八這一天是晴天的話,那么根據老祖宗留下來說法,這也預示著到了農歷四月的時候,老農們才能在湖底種植莊稼。
當然這并不是一個好的現象,因為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在三月中旬異常北抬,就會導致持續晴熱。如果天氣持續干旱的話,是不利于莊稼的正常生長的。
第二,三月十八“怕大風”。
①“三月十八風,四十五天風不停”。
這句諺語的意思是說,如果在三月十八這一天刮了大風的話,那么根據老祖宗留下來說法,這也預示著未來的45天里,會風不不斷。
當然這并不是一個好的現象,因為進入春天以后,下雨是利于莊稼收成的,如果刮了大風的話,會導致小麥的倒伏,也會引起干旱,這對于莊稼的生長是不利的。
②“三月十八大風起,春寒回頭懂煞人”。
這句諺語的意思是說,如果農歷三月十八這一天刮了大風的話,那么根據老祖宗留下來說法,這也預示著今年春天非常的寒冷,會有倒春寒現象發生。
當然今上午清明和谷雨節氣以后,如果出現倒春寒得話,那么這不利于人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也不利于莊稼的正常生長。
至于倒春寒的危害,也是有數據顯示的,比如說:在2023年長江流域春耕期間,因為倒春寒的發生,使得經濟損失超20億左右。
通過上述來說,其實俗語“三月怕十八”還是有一些說法和講究的,而南京農業大學農史專家王教授指出:
"這些看似樸素的諺語,實則是先民用百年觀測構建的氣候模型”。
所以來說,三月十八這一天,還是適宜下雨的一個日子,而這里的怕,指的是怕天晴,怕大風,怕天氣寒冷有倒春寒發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