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類專業最大的困境大概就是,你只要學了醫,耳邊聽到的所有話都是“這一專業不考研哪里能行啊?”,天天都要被這樣的氣息轟炸,整個人就處在無比焦慮的情緒當中。
比如,大一時期末考,想著這玩意兒還行,不難啊,分數也都挺高的。
到了大二,就發現不對勁兒了,開始掛科了。
到大三,就變成了“這次只掛兩門我就滿足了”。
到大四,只要補考通過,不要重修,我就滿足了。
到了大五,別不信,這玩意兒真有大五,只要不得抑郁癥我就滿足了。
總之,底線是越來越低,活下去的心思也是越來越大。然后就想著,我干嘛學醫啊?
到了規培和委培階段,發現上班干的是最累的活,拿著最少的錢。問一下為啥錢這么少啊?不問還好,問完更想死了,因為里面還有你的培訓費。可是絞盡腦汁想,也沒發現誰培訓你了呀?只能想到你的師傅在各種嫌棄你,怎么這也不會啊,那也不會啊?真的,你們能活著走出規培,都是人類族群中的勇士,給你點贊。
所以總的來看,困境巨大。那出路在哪兒呢?如果你們非要往醫院或者醫學院鉆,又不愿意離開大城市,那你們就必須好好讀研,甚至讀博,這個培養時間跨度極長,30 來歲還在學習是很正常的。出去跟對象約會吃飯,問爹媽要錢;出去開個房,還得問爹媽要錢,就問你心里啥感覺。
但是等到你們正式邁進職業生涯后,是越老越吃香的。所以出路一就是熬,期待 40 歲靠后就比誰能熬。如果擠不動這里,那就離開醫院或者醫學院,或者離開大城市,離開一個你就能松好大一口氣,這就是出路二了。人生很美好,掐自己脖子上的手是可以松一松的。
這么說吧,這個世界的輿論宣傳都是宣傳頭部,哪個頭部不掙錢,哪個頭部都掙錢。但是宣傳了就能讓你們艷羨,然后引誘你們努力,其實就是內卷了。實際上能帶給你們多少幸福感呢?不在頭部基本是沒有的,甚至越回憶,會越懊悔。
所以正視自己的能力,做好方向選擇真的很重要。選完了那就別回頭,一路往下沖就完了。
但是不離開醫療領域,那些擠不進三甲醫院,又不想去縣城或者其他小醫院的,就可以考慮來這兒,就是做做醫學編輯,生物醫藥產品經理。
在這里要恭喜一下那些非臨床的醫學生,只要不是臨床,進三甲醫院或者其他醫院都沒那么難,而且日子還安逸一些。當然了,錢也少,也會倒班,這個跟學了工科的同學差不多,大部分都得加班和倒班,只不過在一個醫院里,一個在廠里。
最好是進大醫院的,就是護理了。但這真不是人能干的,進廠打螺絲也才兩班倒,這個是五班倒,醒著如同睡了,睡著了又如同醒著,活到 35 歲提前一點毛病沒有,比你進三甲醫院都難。
如果覺得醫療領域實在不是人能待的,那就去生命科學領域,其實也就是生物專業同學待的地方。在這個領域,想要做研發也得是研究生,否則能夠在實驗室里搖個瓶子就算是有份好工作了。本科做做售前或者售后的技術支持,都算是不錯的出路,售前錢多,售后安逸。
那如果你已經徹底學這方面學吐了,那就趁早轉行吧。當作家,當歌手,當導演,這都是有真實案例存在的。比如王遠來說魯迅、郭沫若學醫的,孫中山也是學醫的;王靜樂說余華、馮唐學醫的,費翔、王力宏也是學醫的。
那實在沒這方面天分,那就是考文考編去,或者是考西部計劃、三支一扶。畢業那年一路考考考,換賽道跟人卷了。不過這工作真的很辛苦,還沒錢。對了,大專生也能報考,只建議是在老家的三四線城市報考,在省會城市或者一線城市,那就好好提升學歷去吧!
如果你是準大一新生,我不建議學這個。但如果你是學歷的女生,尤其是學生化的醫學,對你們來說可真的是太友好了,比工科友好太多了。工科女生本來就難就業,很難做技術崗,只能做文職,而文職就沒錢。考的那么高分,最后不掙錢,想想都虧。而醫學只是本科,難進大醫院,別的路還挺多。但不管哪個,想要有好出路都得讀研,那為啥不讀一個越老越吃香的研呢?這個只是純粹是個人看法了,脫離了你們的實際家庭情況,具體還是希望你們諸多比對之后再做決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