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關注懷化
麻陽新溪村民族民間法文化博物館正式開館
系國內首座專題展示民族民間法文化的博物館
懷化日報全媒體訊(全媒體記者 蘇明珠 通訊員 曹芹 顏琦)4月9日,麻陽新溪村民族民間法文化博物館正式開館。該館通過對湖南傳統法文化的搶救性發掘、整理、保護,共展出200多件苗、瑤、侗、漢等沅水流域各民族的民間法文物。這也是國內首座專題展示民族民間法文化的博物館。
(4月9日,麻陽新溪村民族民間法文化博物館正式開館。懷化日報全媒體記者 蘇明珠 攝)
該博物館作為全省首批鄉村博物館之一,全館面積約608平方米,館內展陳內容以“鄉村秩序的生成——民族民間法文化”為主題,主要展示沅水流域各民族多樣性民間法文化的歷史變遷、表現形態、規范功能、實踐成效及其社會生活圖景。
“整個館目前正式布展的產品有213件,其中海外回流的畫有48幅,這是非常珍貴的。”省委辦公廳駐新溪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范年東告訴記者,此前,他們耗時七八個月,走遍懷化、貴州等地,走訪1343個人,收集整理了400多件文物展品,涵蓋了人與自然環境保護、家庭關系婚嫁習俗、全力保障房屋產權等八個部分。
據悉,省委辦公廳駐新溪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通過校地合作,與懷化學院李曉明教授團隊攜手,深入挖掘具有地方法制特點和民族法制特色的代表性實物文獻資料,如拓印碑刻、契約文書、畫作等,生動展示了懷化多民族地區傳統法文化的豐富資源。
(4月9日,游客在麻陽新溪村民族民間法文化博物館參觀。懷化日報全媒體記者 蘇明珠 攝)
從刻滿契約的古老石碑到一部部泛黃的文書,民族民間法文化博物館不僅是一座展館,更是一座連接歷史與未來、傳統與現代的橋梁。該館通過深入挖掘民族民間法文化內涵,將法文化傳播、法知識普及和法治思想教育有機融合,創新民族民間法文化保護模式,讓民族法文化的根脈在新時代煥發新生。
“少數民族民間法作為鄉村治理的重要文化資源,以群眾認同的規則凝聚共識,其柔性約束作用始終閃耀著智慧的光芒。這些治理智慧在當今時代仍然可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映照著當前立法的參考。”懷化學院博物館館長李曉明表示,博物館的落成,將進一步發揮其文化傳播與教育功能,讓更多人了解和熱愛少數民族文化和民間法文化。
來源 | 懷化新聞網 / 掌上懷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