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歐豪和白鹿主演的《北上》引起不小爭議。
這部劇改編自作家徐則臣的小說《北上》,原著講的是 京杭大運河背景下晚清民國到現代三代人的家族故事。
導演可能是為了更貼近年輕觀眾口味,改編成了一群90后男女的創業愛情故事。結果遭到原著黨吐槽:時間線錯亂、人物關系扭曲、主題偏離,魔改的只剩“書名”!
《北上》是2019年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作者徐則臣最近還出了新書《小說家的 20 堂課》,他在書友做了自己創作歷程的分享,我覺得很值得普通創作者學習。
像很多作家一樣,徐則臣的創作道路從閱讀開始。
出身在江蘇農村,徐則臣童年最快樂的回憶是一邊放牛,一邊讀金庸武俠。
“牛在一旁吃草,我則躺在草地上,翹著二郎腿,沉醉在武俠世界里,是一幅特別美好和諧的畫卷。”
徐則臣讀到的第一本嚴肅文學是《圍城》,讀了十幾遍,至今仍把錢鐘書視為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作家。
可是等進入大學文學系真正開始搞創作之后,他發現自己恐怕不能復刻偶像錢鐘書的成名之路。
主要是他感覺自己其實并不會寫作。
“當時連故事都講不好”,看著他人筆下的故事跌宕起伏,再對比自己的作品,平平塌塌,他陷入了思考與探索。
為了尋求突破,他花了一兩年時間專注練習編故事,研究故事的結構、節奏和人物塑造,練完這些,又覺得自己語言不好,深度不夠……總之感覺自己啥都不太行,得一項一項練。
作為中文系學生,挫敗感可想而知。
但他找到了支撐自己心力的辦法,去圖書館找別的作家早期發表的作品來讀,用大作家的成長經歷來激勵自己。
當時作家蘇童火的如日中天,他便找到蘇童早期的所有作品,包括沒有被收入文集中的習作。
讀完之后得出結論“我們仰望的大作家,最早的一些習作也并不像后來那么完美”。
他于是就放心了,繼續刻苦練習。當寫不下去的時候,也堅持寫,即便寫得不好,也絕不會停滯不前。
寫《耶路撒冷》的時候, 孕期妻子需要照顧,白天會議連軸轉,晚上靈感掐脖子, 可他硬是逼著自己每天交出完整段落, 哪怕寫得丑陋,也要硬著頭皮推進。
用這種方法,他完成了好幾本書。
“寫作常態就是越寫越困難的。但恰恰是因為困難,每寫一個,你的能力就像充電一樣,把電容給擴大了”。
最終,他的作品得到了認可,2014 年,《耶路撒冷》榮獲老舍文學獎長篇小說獎,《如果大雪封門》斬獲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2019 年,《北上》更是一舉斬獲多項大獎,徐則臣成了最年輕的茅盾文學獎得主, 名聲大噪。
今年,電視劇版《北上》熱播,雖然有爭議,但也把這部嚴肅文學作品帶進普通人閱讀視野,大家問的最多的問題是,到底為什么要寫一部以大運河為主題的書啊?
徐則臣的回答很簡單,因為運河是他最熟悉的事物。18 歲開始嘗試創作時,運河的影子便自然而然地躍入的腦海,一寫便是近 30 年。
在熟悉的事物上構建文字世界,是很多寫書人的起點。
徐則臣 還提到一個概念,硬細節,指 小說中客觀真實的背景和細節,是作品的靈魂,也是作家與讀者建立信任的橋梁。
像 《北上》寫的是一個跨越百年的故事,小說跟現實之間差距很大,徐則臣為了還原細節,專門 花費四年時間,查閱資料影像,對運河的改道、沿岸城市的風貌、老相機的歷史細節等進行深入考證。
“以北運河邊的天氣為例,某份游記提到某年某月某日經過這里時下小雨,在另一份日記里這一天可能是大雨。有人說他們這時沒水喝,只能直接喝雨水。還有人說雨水不潔,他們用蒸餾裝置對雨水消毒后才能服用。這些錯綜信息需要一一甄別”
雖然《北上》不是一部歷史小說,但由于細節還原度高,很多讀者閱讀過程中獲得了穿越歷史的體驗,久久走不出來。這也是《北上》改編成電視劇,話劇被大量粉絲追隨的原因。
徐則臣也會被問:你的很多作品都是‘北漂’的視角,當你的生活越來越趨于安穩,會不會失去一些創作的素材。
我覺得徐則臣的回答值得所有人看看:
一個作家永遠不用擔心素材,只要你還睜開眼睛看,只要你還敞開耳朵聽,只要你還愿意去想,還有好奇心,你永遠都有寫不完的素材。所以,不在于生活如何,而在于你自己是否變成一潭死水。只要你內心還暗流涌動。就素材而言,我覺得現在比過去要多得多”。
在熟悉的事物上構建文字世界,卻不把視野限于某一個位置,讓徐則臣的寫作空間無限拓展,也讓外界對他的創作一直都充滿期待。
最后,我們總結徐則臣的創作:
1.刻意練習,不斷精進,寫作如磨刀,越練越鋒利,每天進步1%,時間會給你答案。
2.真實藏在細節里,共鳴生于真誠中,讓文字有溫度,讀者才能感受到心跳。
3.保持對生活的好奇心,我手寫我思,世界從不缺少故事,只缺少發現的眼睛。
這三條原則也適用普通人創作,或許我們不能像徐則臣專職寫作,但用他的這三個方法寫出一本個人代表作,完全沒問題。
秋葉寫書私房課很多學員都在某一個領域有幾年積累,想通過一本書來打造個人品牌。但他們很多人起初不擅長寫作。
想到要把腦海中的經驗和積累轉化成大幾萬字的書,會產生畏難情緒。
這時我們的編輯會鼓勵他們“先完成再完美”,就像徐則臣那樣即便寫的不好,也硬著頭皮推進。
最終很多學員都快速完成初稿,甚至兩個月就新書上市。
像我們學員陳千尋,挺著6個月大肚子坐高鐵來武漢上線下課,干勁十足, 在對選題策劃書、目錄、樣章多番打磨后,我成功簽約出版社。
為了倒逼自己寫稿,呼朋引伴,招呼了5個寫書課小伙伴,建了一個群,每天打卡寫1500-2000字,沒寫完的至少發50元紅包。 4-5個月初稿就出來了。 他們6人寫書互助群,成功出版了6本書。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不妨從徐則臣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靜下心來深耕細作,或許在不經意間,就能收獲屬于自己的那份精彩。
秋葉寫書私房課至今已幫助296+位新人出版專屬圖書,我們的學員出書前大多是新人,沒出書經驗,沒IP流量,沒特別背景,他們能做到,你也可以。
早行動,早受益。感興趣的老鐵,歡迎掃碼詳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